【讲座回顾】陈奇佳 | 现代悲剧的文体风格摭谈
2022年12月16日下午,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办的跨文化系列讲座第110讲在线上举行。本次讲座主题是“现代悲剧的文体风格摭谈”,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陈奇佳教授,主持人为北京语言大学陈戎女教授,与谈人为浙江工商大学陈军副教授。
陈奇佳教授
◆讲座内容◆
讲座围绕传统悲剧文体在现代的断裂与承继一题进行了深入详实的分析。
陈奇佳老师首先谈及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印象派和自然主义风格的崛起,将这两种艺术流派视为现代文体的革命性因素的关键表征,由此引入对传统悲剧文体的解体过程的探究。此处强调两点前提:一是要说明传统到现代的风格的演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二是要阐明新的艺术样态并没有消减悲剧的重要性,传统悲剧和悲剧文体仍然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尽管正统悲剧文体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但其统治地位是缓慢褪去的,影响始终是深远的。
为考察传统悲剧在冲击下与现代之间的断裂,陈奇佳老师追根溯源回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并按照亚氏悲剧定义的文体要素逐次与现代的反例相对照。例如布莱希特将他的“史诗剧”称为“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即是对正统悲剧风格限定的挑战与突破。此外,雅词的退场、情节的解构和摹仿方式的颠覆等差异,都构成了悲剧断裂的前提。
从评价尺度的角度切入,陈奇佳老师指出悲剧文体这一概念本身并没有被解构,其正当性和权威性从未被否定。现代艺术仍需援引各种悲剧理论解释作品,例如纽约画派、新小说等。理论家也广泛征引悲剧理论和探讨悲剧文本,以伯纳德·威廉斯、玛莎·努斯鲍姆和朱迪斯·巴特勒为代表。
而后,陈奇佳老师进一步指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之间存在连接点,悲剧文本内部的核心仍注重“恐惧”,现代西方艺术承接着经典悲剧的文体内核。但分离点也同时存在,传统悲剧文体无法解释当代艺术中日渐增长的未来趋向。前沿的艺术理论家如唐娜·哈拉维和凯瑟琳·海勒,她们在理论构建中可能将科幻思维当作了实存的本身和艺术想象的起点。但技术的发展、赛博格和后人类改造了身体这一作为人类共同感知经验的直观基础等,或许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艺术的共同基础将被动摇,悲剧关于人类与人性思考的根基可能会受到挑战。最近大热的AI绘画,就是技术影响艺术生态的实例。但未来技术能否从根本上撼动悲剧文体,仍是一个未知数。
最后,陈奇佳老师提出:在面对纷至沓来的新现象和新冲击的时刻,作为理论家应掌握经典,在理性的、知识性的、具有一定的伦理和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审慎思考当代艺术创新与悲剧传统的精神存在关系。
◆与谈环节◆
陈军老师从陈奇佳老师新书中提及的“悲剧正体”和黑格尔的悲剧诗理论引出发言,概论现代悲剧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容溢出形式,悲剧人物自觉意识到自己价值追求的缺陷,导致冲突停滞;另一种是能指溢出所指,古典戏剧的背后意义渐隐,声音、字词、身体占领舞台,以李凝与他的“凌云焰剧团”为例。两位老师并就“传统悲剧的公认标准在现代艺术中是否适用”这一问题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陈军副教授与谈
◆互动环节◆
提问环节中,陈奇佳老师回答了蔡拓、胡彬彬和梁婉婧同学的问题,就哲学家理论的预设性及其对悲剧的关涉、雷蒙·威廉斯对布莱希特的解读、戈达尔五月风暴时期的电影与文化英雄身份、AI绘画与悲剧文体的关联等论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交流。
互动提问
讲座步入尾声之际,陈戎女老师总结:本次讲座自现代的断裂展开,溯源古代并延伸到当代艺术,关注到了戏剧领域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解读了它们与悲剧的互动和影响。丰富的内容带给了听众无限的启发,此次讲座在收获与启迪的回响中落下帷幕。
陈戎女教授总结
合影留念
往期文章
图文整理 | 滕芷萱
编辑 | 林拉拉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所
http://bjs.bl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