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白春礼 求是手机报 2021-09-20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白春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深刻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科技供给的迫切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全面部署,为“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理解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切实把《建议》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引领带动我国科技事业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把建设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引领带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整体科技实力显著增强。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21万亿元,研发强度约为2.23%,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者。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几个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排名中,我国均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重点领域和前沿方向实现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化学、材料、物理、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中微子、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载人航天与探月、北斗导航、大型客机、载人深潜、国产航母、高速铁路、5G移动通信、超级计算、特高压输变电、第三代核电等一大批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此外,科技创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启动了首批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加快推进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工作。中科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高等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布局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散裂中子源、P4实验室、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一批国之重器;建设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以及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台站,为我国重大基础前沿研究和高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平台支撑。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图为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新华社记者 连振/摄
  
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引领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水平加速跃升,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区域创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二、在新的起点上深刻认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瓶颈制约,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我国科技发展在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基础上,2035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并乘势而上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要结合国际国内新形势和党中央的新要求新部署,深刻理解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意义。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应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格局深刻调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受到阻断,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外部形势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各学科、各领域间深度交叉融合、广泛扩散渗透,呈现出多点突破、群发性突破的态势。主要国家聚焦可能取得革命性突破的重大创新领域和颠覆性技术方向持续加大投入,力图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助于充分发挥多学科、建制化优势,加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合作,为世界科技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催生新发展动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安全,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但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抉择,而科技创新是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布局、引领带动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系统提升的重要抓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考察近代以来主要科技强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培育和发展建制化的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建立完善支撑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等,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让重点机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优化国家创新体系整体布局,引领带动国家创新体系中其他主体、其他单元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和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
  
三、切实做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各项任务举措的贯彻落实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议》的要求和部署,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面落实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各项任务举措,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不断开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要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在完成科技强国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基础上,着眼于科技强国建设总体目标,系统谋划到2035年和2050年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形成科技强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为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指导。要进一步完善面向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国家创新体系总体布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主体的统筹协同和融通创新,协同部署产业链和创新链,畅通创新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二)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任务,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重要途径。要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投入力度,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谁能干就让谁干,引导和组织优势力量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快突破基础软硬件、先进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着眼长远系统谋划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布局,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为解决事关长远发展的“心腹之患”问题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要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构筑面向未来发展的新优势,显著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图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新华社发 杨宁军/摄
  
(三)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是事关我国科技长远发展的根基。要着力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强化不同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积极开辟新的学科发展方向。要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树立创新自信,瞄准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原创发现、原创理论、原创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从中发现重大科学问题,从科学原理、问题、方法上集中进行攻关,积极探索开辟新的技术路线,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更多源头支撑。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图为光量子干涉实物图。新华社发
  
(四)强化引领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主体是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要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构建围绕国家使命,依靠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基地。要加快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通过调整整合,做强、做大、做优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要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强化国家科研机构的体系化能力和集群化优势,加快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五)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空间布局。要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规律,加快推进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布局建设空间分布上集聚、功能方向上关联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世界一流人才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布局,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等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高地,引领带动其他区域加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六)夯实支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基础。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性制度体系和高水平条件平台的支撑保障。要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标准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完善国家计量基标准和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方法和装备研发,提升检验检测认证能力。要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完善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在关键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要加快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科研信息数据的高效开放共享和广泛传播利用,全面提升对科研活动的服务保障水平。


来源:《求是》2021/01
作者:白春礼
制作:韩辰
编审:刘小畅 张利英
校对:陈嵘
监制:于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