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今年上半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国内疫情反弹相互交织,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超预期突发因素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冲击,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陡然上升。面对复杂严峻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及时遏制经济下滑,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转型升级态势持续,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经济运行逐步企稳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效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
  
上半年经济持续恢复,二季度实现正增长。上半年,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叠加,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以及边境口岸城市造成较大影响,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1—2月份我国经济运行好于预期,3月份受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疫情冲击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回落,尤其是二季度经济运行极不寻常,超预期因素带来严重冲击,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跌。面对新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全国本土疫情波动下降,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加大稳增长力度,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物流保通保畅,大力助企纾困,有力应对困难挑战,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5月份经济止住下滑势头,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主要指标较快反弹,带动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
  
增产保供成效明显,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对此,我国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加强重点民生商品供应,保障了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我国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煤炭电力稳定供应,为稳定国内物价打下较好基础。今年全国夏粮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产1.0%,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原煤、天然气、原油产量分别增长11.0%、4.9%、4.0%,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0%,保持基本稳定。

今年,我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图为2022年6月2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 中新社发 赵永涛/摄

  
工业品价格涨幅持续回落。各方面积极推进重点商品保供稳价政策落实,促进了国内工业生产价格涨幅回落。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年内已连续6个月回落。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5%,回落0.6个百分点。
  
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今年以来,美国和欧元区CPI持续上涨,尤其是近期涨幅连续扩大、屡创新高。6月份,美国和欧元区CPI同比分别上涨9.1%、8.6%,分别创下近40年和有记录以来最高涨幅。我国CPI涨幅较低,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改善。
  
稳就业保民生力度加大,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居民增收困难加大,民生保障难度增加。针对突出问题,各方面坚持把稳就业、保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推进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全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居民收入,确保民生保障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成效不断显现。
  
就业形势逐步改善。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59.5%。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4月份受疫情冲击影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攀升至6.1%,5月份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改变前期走高态势,连续两个月回落,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就业主体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5%,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为5.3%,下降0.9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实际增长3.0%。其中,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4.2%、1.9%。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民生补短板投入不断增加,民生保障兜底作用持续强化。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教育、卫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0%、10.0%、34.5%,增速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6%,快于全部收入0.9个百分点。
  
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外贸外资增长韧性彰显。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不断拓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我国外贸外资持续增长,对外经贸合作不断扩大。
  
货物进出口量增质升。我国大力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强化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3.1%,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6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13.6%,占比达49.6%,提高1.9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我国市场前景广阔、产业配套完备、营商环境优化等综合比较优势明显,持续获得外资青睐。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233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3.6%、9.2%。
  
对外经贸合作稳步拓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我国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上半年,我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增长17.8%。
  
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引领持续增强,新动能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入,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创新引领作用增强。数字经济快速拓展,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新型消费驱动力增强,带动作用逐步提升。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1.2%、31.8%、19.8%;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断深入,制造业发展得到加强。上半年,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8.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疫情条件下服务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5.5%,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
  
绿色转型扎实推进。低碳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现。初步核算,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0.8%;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9%;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提高4.0个百分点。
  
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疫情冲击没有改变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大势。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二季度我国多数地区经济保持总体稳定,区域发展差距继续缩小。从增长看,二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中,26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占83.9%。从就业看,二季度19个省(区、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价格看,大部分地区物价涨势温和,二季度30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低于3%。

今年,我国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图为2022年7月17日拍摄的浙江省交通集团杭甬复线(杭绍甬高速公路)宁波一期项目滨海互通施工现场。人民图片 姚峰/摄
  
中西部地区增势较好。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3%、2.0%,增速均快于全国。从上半年情况看,中西部地区增长快于东部。上半年,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7.3%,快于东部地区5.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7%、8.0%,分别快于东部地区6.2、3.5个百分点。
  
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加快恢复。随着疫情防控向好,稳增长政策落地发力,复工达产节奏加快,企业生产加速回补,市场需求逐步活跃,部分前期下滑地区经济明显好转。6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6.3%,上月分别为下降30.9%、4.9%;吉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由上月同比下降1.5%转为增长5.5%;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下降9.7、0.8个百分点。
  
二、充分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稳住宏观经济仍需持续发力
  
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疫情反弹压力犹存,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推动经济稳定恢复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病毒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新毒株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传染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增强,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在高通胀、紧货币持续冲击下,全球制造业扩张持续放缓,贸易增速处于较低水平,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世界银行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1.2个百分点至2.9%。6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2%,创2020年8月以来新低。同时,全球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加剧大宗商品供应紧张,能源、原材料、粮食等主要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全球通胀压力不断上升,也加大对我国输入性影响。6月份,国际能源、非能源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82.3%、12.0%;我国煤、原油、天然气进口均价分别上涨77.0%、65.8%、51.2%。面对高企的通胀压力,美联储加快加息缩表进程,欧元区开启加息周期,全球市场避险情绪上升,股市债市汇市波动加剧,可能通过资本流动、汇率等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6月末,美股道琼斯指数、明晟全球股票指数分别比3月末下跌11.3%、14.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比3月末贬值5.4%。此外,地缘政治冲突外溢影响持续,部分地区政局不稳,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看,疫情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较多困难。在疫情冲击下,二季度居民消费下滑,部分接触性服务业降幅较大。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6%,其中餐饮收入下降15.6%;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下降5.3%、3.5%。目前国内疫情仍呈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将制约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恢复。同时,居民增收难度较大,影响消费能力提升。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还要看到,近期企业生产虽有所改善,但受订单不足、成本上升双重挤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小微企业困难尤为突出。6月份制造业PMI调查中,在手订单指数为44.2%,连续3个月下降;小型企业PMI为48.6%,连续14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仅增长1.0%。此外,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部分领域风险隐患犹存,推动经济稳定恢复面临不少困难。
  
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进一步夯实经济稳定恢复基础
  
面对复杂形势,我们更要看到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从发展前景看,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广阔,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巩固,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我国拥有改革巨大红利,科技创新亮点频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持续增强;我国拥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大制度优势,宏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社会稳定凝聚力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下半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图为2022年7月5日拍摄的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武夷阁广场清补凉夜市。中新社发 丁铭华/摄
  
进一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出现了疫情必须立即严格防控,该管的要坚决管住,决不能松懈厌战。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举措,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和资金拨付,落实落细各项税费支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市场流动性适度宽裕。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联动,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发挥政策合力。
  
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注重用市场化、可持续办法扩大消费,加快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促进汽车消费恢复,培育拓展新型消费,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拉动作用。
  
积极畅通经济循环。进一步优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确保储备、中转、运输环节渠道畅通。加强重点行业生产运行调度,强化地区间协同联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援企稳岗政策,深入推进延续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费缓缴政策,落实落细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纾困支持政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民生兜底保障。高度关注疫情对就业民生带来的冲击影响。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就业。做好能源、粮食和“菜篮子”保供稳价,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保障农民工、脱贫人口就业岗位和收入,保障困难地区群众基本生活。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求是网)


来源:《求是》2022/15

作者: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制作:曾嘉雯

校对:陈嵘

审核:王兆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