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巨变
《求是》杂志记者 岳劲松 安徽日报记者 张大鹏
大湾村曾是安徽省金寨县最为贫困的山村之一。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无限牵挂,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6年多来,大湾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拼搏奋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交出胜利答卷。
措施好,生活提高有奔头。走进大湾村,一片白色的小楼整齐排列,这是脱贫攻坚时建的移民安置点,与村里老房子隔溪相对,述说着村庄的发展变化。
“贫困户家庭享受政策优惠,几乎不花什么钱就可以住进80平米的新居。”谈起脱贫工作,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如数家珍:“在党组织领导和各方支持下,大湾村加大攻坚力度,村民生活不断改善。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沿河修建了5 座桥,村里的路全部铺成水泥路。最让村民高兴的是,所有居民组全部通水通电,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升。建起了医疗帮扶机制,贫困户看病不再愁。村里还新建了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可以确保每个贫困户每年3000元左右的长期稳定收入……”
村民陈泽平最能体会到这几年生活的变化。他清晰记得,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问他,愿不愿意搬到山下去。他回答:“党的这个政策好,我欢迎。”如今,陈泽平早已搬进了敞亮的新楼房,他将一间屋子腾出来加入村里的“民宿旅游”,能够获得一笔收入,政府还帮他安排了护林员的岗位,每月工资500元,加上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一年分红3000元、茶园流转费1500元和其他务工收入,实实在在脱了贫。他展示着自己的“脱贫证”动情地说:“‘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政策支持、方向明确、措施精准,让大湾村脱贫攻坚获得加速度,面貌日新月异,发展一年一个台阶。2021年2月,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干劲足,脱贫致富靠双手。“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大湾村扶贫工作队从驻村开始,就重点建强基层组织,抓“两委”班子建设,打造“脱贫攻坚领头雁”,带动村民立志脱贫、勤劳脱贫。
“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村第一书记余静当年的这句话,真实表达了大湾村党员干部的决心和信心。村里建起了党员、积极分子、能人大户等联系帮扶贫困户机制,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明显成效。大湾村一名村干部说,这几年村里最可喜的变化,是群众的“精气神”被激发出来了,以前村民们没有自信,如今个个充满干劲,越来越多的人争当脱贫致富带头人。党组织成为大湾村脱贫攻坚的坚强力量,2021年6月村党总支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图为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新貌。 安徽省金寨县委宣传部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与大湾村村民们的“座谈会”,是在贫困户陈泽申家院子里进行的,总书记的关怀和鼓励让陈泽申下定了勤劳致富决心。他说:“咱可是向总书记拍着胸脯保证过,不怕年纪大,就怕志气短,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这几年,陈泽申先是养羊、卖农货,后来在茶厂当工人、做保洁,勤快的他还在山上种起了中药材,一年收入4万多元,日子过得美滋滋。
过去的大湾村,“支部讲话无人听、党员创业无人跟”,现在比勤劳、比致富成为新风尚。村民们明白,有了党的好政策,还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才能过上好日子。
发展稳,夯实产业强基础。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更是振兴发展的根本支撑。大湾村干部群众坚持因地制宜,打牢产业基础,走稳乡村振兴的步子。
大湾村春红夏绿、秋黄冬白,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富有特色的大别山农耕文化加上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旅游业搞得风生水起。村里建起游客接待中心,农家乐、精品民宿都发展到40余家,还兴建了10公里长的漂流项目,2020年游客接待量达35万人次,村民的旅游饭越吃越香。茶叶是大湾村的靓丽名片,村里积极发展生态茶业,形成比较大的产业规模,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村民种茶增收,“六安瓜片”等知名茶叶享誉国内,农户务工、企业营销的产业链成型稳定。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大湾村发展特色种养业,天麻、灵芝、黄牛、山羊等产品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
今天的大湾村,垄垄茶园郁郁青青,四季游人络绎不绝,村民富了,村庄美了。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7万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5776元,“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振兴发展路越走越带劲。
记者手记:
大湾村的山乡巨变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乡亲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