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是华语年度最佳,还是俗套狗血儿戏?
本期是院线片短评拼盘栏目的第五期。我们请了十六位影迷来讨论11月24日上映的《嘉年华》。
11月24日,《嘉年华》上座率超17%,居当日新上映影片之首,侥幸逃脱院线一日游的命运。相对客观地说,影片在商业上的初步成功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并不应该发生的“热点”事件。尽管一部优秀的艺术电影能被更多人看到着实是可喜之事,但是达成这一结果的方式却终究无法令人欢欣。
《嘉年华》最优异的一点在于,对性侵儿童这一社会议题张弛有度的表达,并且在构筑影像世界的过程中将人物和情节开放给观众,从而呈现出内隐的多重层次,并在内隐中达到外向的社会批判力度。
但有人赞美它,有人则不,本次观影团中,就有不少影迷给它有理有据地泼上一盆冷水。
大家都是怎么看待这部电影的呢?
风影院线团评分标准 8-10 杰作 7-8 佳作
6-7 一般 4-6 较差 4以下 极烂
综合评分:7.77分 佳作
冰山的阴影
4.0/10 分 极烂
一部和《相爱相亲》一样的非常令人生厌的差作。
明明有一万种能拍得惊心动魄的方式,导演偏偏选择了最温吞无力昏昏欲睡的那一种。
只有扬没有收,何来克制一说?克制的基础是张力,源于对汹涌喷薄的情感的不显山不露水的主动压抑、隐藏或回避。反观《嘉年华》整部片子下来每一处或大或小的矛盾,无一不歇斯底里、事无巨细地怼到观众眼前,永远照本宣科,仿佛生怕你不动情、不刻奇。这部电影,就是每张配图下都加以解说的新闻连环画。
小文爆发,把妈妈的粉饼搅碎指甲油倒掉那场戏,更是直接逗乐我了,人格的阉割与尊严的湮灭,如此之沉重的痛楚,就轻浮狗血得跟情侣吵架一般儿戏?如果说女性互相伤害的手段是剥夺对方「勾引男人」的资格,仅仅这样就能体现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暴力。那么置「荡妇羞辱」为何物?
联想到这片的宣发策略之低端,主创还真是空有一腔责任感在自媚。各种流俗到不能再流俗的性符号再加上影像化程度为零的视听语言,成为了不伦不类的「现实主义」。
中国观众真的不需要电影,只是需要题材。
优秀的宇航员
4.0/10 分 极烂
看起来蛮现实的一片儿,滨海市里却住满了无根之人,它不过是我脑袋里套拍的欧洲电影(反之想到娄烨的《花》),所有的符号是电影才能容忍的浅显,就算全片场面调度、表演调度稳当圆润,如今的“没毛病”和“好”在华语电影中就可以轻易划上等号吗?
夸夸其谈又温吞的道德困境,这种题材实在接受不了任何情绪上的妥协。
达内的生命体验和这部晦涩的旁观感,天壤之别。
徐若风
8.6/10 分 杰作
不用纠结,这就是今年最好的华语片,更是三年来最好的大陆电影。
鲜亮的色彩、干净简洁的摄影、纷繁的意象、冷静克制又令人窒息的情绪把控,文晏借助对中国自身“魔幻现实”众多贴切的隐喻,以对符号的洞悉给这部现实主义作品注入了比惯常更为决绝的生命力,将一起社会事件表达出了华语女性主义电影的新高度。
这一切都因为,与这部影片在创作方向上所采用的方式如出一辙的:在我们社会的角落,一些女性被迫使自我变成程度不一的“景观”,在遭遇最绝望的情况例如被侵害后,别说自救、出逃,连“观看”自己、达成与自己的和解都只能是梦里的事情。
另,说点题外话,无需将本片中出现的很多细节与意象做出妖魔化的解读。比如第一位影迷@冰山的阴影 所说到的某一个细节——倒指甲油那场戏逗乐他了,轻浮狗血得跟情侣吵架一般儿戏,是展现了女性间互相伤害的手段是剥夺对方勾引男人的资格。
这真是一个相当“男性化”的解读,且不说化妆品从不只是“女人勾引男人的资格”这么狭隘解读的意象,那场戏在我眼中仅仅就是小孩在受到家庭暴力后微弱的反抗罢了。很多小孩当受到家暴后,宣泄手段常常都是偷藏起家中一些小东西并破坏、丢弃,他们容易做这些对大人而言其实是无谓无用的微弱反抗,不是因为狗血愚蠢儿戏,而是因为力量过于微弱。当然,话说回来,硬要说这个反应是儿戏也没毛病,因为人物的年龄的确处在儿童。
这样的细节呈现在这部电影中还有很多,大部分都指向展现“反抗的无力或无效”,这本身便是一种反抗了。
无疑的是,不同的观众面对不同的细节会有不同的感受与反应,批评或赞美都需进一步的谨慎与思考。但至少,没必要用单一的、极端的思路去解构这部主题多样、呈现非常开放的影片。
皮蛋仁波切
7.0/10 分 佳作
重点并非性侵,而是父权体系下备受折磨的女人们,只能在金钱、肉体(妆容)中寻求依托的女人们,虚妄地追求着早已被玷污的美的化身。
电影本身不过只是流俗的性符号堆砌,接近“明喻”的意象轰炸,效果可预期,受众也可预期,廉价而无力。
欢乐分裂
8.4/10 分 杰作
艺术是现实的照妖镜,再魔幻的笔力与强劲的想象,亦无法书写现实的扭曲荒诞;远非止步于记录,也不仅仅是预言,这是痛彻心扉的控诉与绝望到苦笑的不知如何自处(反讽的结局),“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唯「清醒者」而已”。
撇去话题的热议性不谈,作品本身的属性就是极为出色的。情感的爆发与收敛,都浑然天成,若嗤之以“做作或沉闷”,只能讲没有经历过,大概很难共情。每个人物身上都凝聚折射了社会某一侧面,剧本紧密扎实,箍成一张无法呼吸的网。
影像基调现实主义风浓郁,深沉暗喻提升格调,尤其是对无数次被消费、被误解的「梦露」---20世纪流行风尚的符号代表,其「偶像」形象的坍塌,是女性自强的符号,与充满虚假的广播成鲜明对比。
数次不忍目睹的场景,都发生于画框之外,非常棒的处理,不仅避免了过于戏剧化的走向,也暗指更多龌蹉发生于视野之外。
伊夏
10.0/10 分 杰作
恭喜得奖。看到有人转发时说,金马的颁奖和大陆的现实互文。故事片成了纪实,少数的恶成了多数人的愤怒,就算电影本身的品质大概在四星左右,也不妨碍观看它的我刻意打高分,就是想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向那些人所共知的恐怖比中指。
渡口无边
7.8/10 分 佳作
涉及到女性认知经由语言的电影,以接近「推拿」的镜语展现出来,除了反省还有觉醒,着力点比「房间」更得力,克制性比「熔炉」更高级。所有男性只有身份指向而没有名字。
由下而上再反向抓拍的阶级视角,和灵魂深处的女性身份遥相呼应,压制喷薄而出的汹涌痛楚,转而用陪伴安静的温柔轻轻疗伤。路上两位白衣女人隔空凝视,共同完成一场锈迹斑斑的青春祭奠仪式。我们所见到的如所愿的盛世,都是被粉饰了太多太多的太平盛世。
路易
8.5/10 分 杰作
和冷峻的现实互相呼应,嘉年华完美地实现了“现实再现-重新表意-艺术实现”的链条,导演的眼光、格局与野心都更加宏大,她不满足于愤怒地控诉,而是着眼于社会/家庭的作用,同时将视角与意义都还给女性本身,女性不再只是被凝视、被施加欲望的客体,她们自己就是意义。因此电影弱化了性侵过程本身——那实际上也没什么好强调的——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小文受到伤害之后的故事。镜头的重心形成了一种令人痛心的流转,从他人流向小文,再从小文黯淡冷寂的眼神中流转出来。影片中直白的符号隐喻并不难懂,也不能说肤浅,但是多少有些过于乐观之嫌,如同最终小米在公路上那场白衣飘飘的出走和追逐,或许并不像观众感受到的那样潇洒快意。
寒枝雀静
9.1/10 分 杰作
今年第一部华语五星。沉稳又磅礴的女性主义。不是内向的性别与阶级反思,而是逼迫着观众直面曾经到现在共谋于其中的社会结构。呼吸一般的手持长镜与特写兼容了粗砺与细腻的两极。所有符号沉默其中恰如其分,毫无冗余。结尾的微调并未造成太大破坏,排到今年最佳结尾前三也没毛病。
二刷依然可以让我忘却对故事情节的计较而专注于人物的情绪状态。影片整体结构几乎是开放的,又或许是这种开放让它有可能成为新闻报道式的肤浅作品。但反过来看,它也可能对观众提出了了解社会性别这一议题的要求——而对这一议题的关注在这部影片中是完全可以由浅入深的(而深层恐怕并没有在煽动一部分人,仇恨另一部分人)。
8.5
10.0/10 分 杰作
任何差评都是没找到重点!这个电影对我而言,就是社会意义,社会意义在目前,是我衡量电影的第一标准。中国需要“社会问题电影”!中国有太多的问题了!
在现实面前,我无法沉浸在与社会现实无关的艺术世界里,我只希望,有更多的“问题电影”,能改变这个中国,——哪怕只是一点点!
Payphone
7.5/10 分 佳作
一部社会意义百倍于艺术意义的“展示性”的电影。
女性视角让整部电影中的男性角色除了“身份”之外很难再看出任何细节化的描摹,女性成为了电影的主体,但是很可惜的是这部电影中真正足够立体的人物是缺席的,文淇饰演的黑户还是缺少了更击中人心的地方,而母亲、孩子、老师、律师、朋友则是处于“想要避免却难以避免脸谱化”的状态中。
太看重故事的推进,以至于牺牲了人物的刻画使得电影处于略显刻板缺乏共情的状态。但是这部电影的出现依旧称得上是“勇敢的”,这种勇敢不仅仅在于对于社会现象的揭露上,也在于尝试性的去描述“为什么是她被性侵”:大量乱七八糟的衣服、喝啤酒、被老师指责、耍弄老师……只是这些细节的堆积做到了给观众以“眼前一亮”,却很难“恍然大悟”或者“欲言又止”。
喜欢的梦露造型,“女性”“母体”,第一次被黑户“观察”,第二次“张开两腿为女孩儿遮风避雨”的“回归母体”写照,腿上被贴上小广告、被搬走,梦露的《七年之痒》的“女性被娱乐化消费”的象征……
另一个很令人喜欢的是游乐园的“大喇叭”。两个孩子站在喇叭口,被我们“注视”,而注视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大喇叭”中发出的“声音”/印象,是她们作为受害者时的状态,她们的全貌,已完全淹没在这种刻板印象之中。这一刻我意识到,未来当她们长大之后,她们的第一标签,依旧停留在大喇叭里那两个受害的孩子,而不是两个鲜活的生命体。
迦南Canaan
8.0/10 分 杰作
冷静内敛克制,不要再拿来和《熔炉》《素媛》相比了,两者的艺术性上是绝对有天壤之别。
自由之翼
7.0/10分 佳作
低成本制作能做出这么棒的电影质感实属不易。既不刻意强化戏剧冲突,也不完全用纪录片生活流的处理方式,但依然真实到让人背脊发凉。新闻播报案件侦破结果那场画外音堪称年度最佳!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影片整体显得有些太浮于表面,一些人物性格和行为太过于标识化,还有个别人物情绪爆发比较莫名其妙的文艺片通病。
芋丸君
9.3/10 分 杰作
女性对女性美的反思。商业物化的女性偶像其母性与女儿性的崩塌与重塑,以及对男性的同化。裙子,向外是性力,向内是伞。故事赋予白以动性,或掩盖、或诱惑。两条叙事线的独立与根缠枝绕,节奏、视角恰到好处。对少女心理的刻画让人惊喜,看《红楼梦》时没发觉的不可思议。在美之后,我们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無无念
8.0/10 分 杰作
比《笨鸟》好了100个《黑处有什么》。文晏导演手法温柔,力道残酷,清晰且勇敢。最后那个镜头和开头的凝视形成一种呼应与观照,照射出的是当下男权社会所主导的女性贫瘠的生存现状。这个社会是个“嘉年华”,却容不下一袭纯洁的白裙。最终天使飞走了,留下的是裙角下遍布牛皮癣的千疮百孔。
弗里茨维尔
7.0/10 分 佳作
题材的社会价值大于电影自身的价值。
《嘉年华》的叙事不是《熔炉》那种情绪饱满的叙事,不是单纯地通过充分讲述某个幼童和家庭不幸来促使人思考的叙事。它的叙事是先有一个类似「社会新闻」的故事框架,然后在其中填补上有当下社会典型性的人物。这些人物仿佛一个个符号,影片并没有对他们的性格和情感进行过深入挖掘,造成每个人行动的动机有点流于表面,事实上造成了故事本身的感染力不够。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人物没有被深入的塑造,只是具有表意性的符号,因此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影片具有了很大的开放性,是一个可以被观众主动解读的文本,它会让观众联想到更多社会真实事件,让观众将本片当作一个引子,自己去阐述自己对中国这类社会事件的理解。
风影观影团冬季评分速览
《银翼杀手2049》:7.97分
《嘉年华》:7.77分
《不成问题的问题》:7.61分
《相爱相亲》:7.32分
《暴雪将至》:6.01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