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若要学习,学习日本又何如?

2016-08-08 陈俊明 守望香格里拉


若要学习,学习日本又何如?

文/陈俊明




这个题目不会讨巧,何况我本人没去过日本,没有直观感受,仅凭阅读及认识几个日本年轻人就得出这推论。我需要证明这个命题有道理。


对日本及日本人的最初印象当然来自那些著名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好多台词记得,日本人的印象就是又蠢又丑又残暴。跟张嘎一样,少年时代,打鬼子是我们的强项。


对日本及日本人的青春期印象还来自一些著名影视,《血凝》《人证》《排球女将》,好几首原版日语歌曲会唱,日本人的印象变成又纯又美又善良。高仓健,真由美都是偶像,隔壁班有个女孩长得像山口百惠,一下子变成好几个班男生共同的梦中情人。


以上应该是当前中国主流社会群体(50年代末、60年代、70年代初)共同的心理记忆。当然,描述有不同时代背景的绝对差异,但就是如此不可思议的反差。可见,影视表演的东西许多是做不得数的,历史真相,百年沉淀后的遗存相对靠谱。或者就应该是亲自经历的事实。


因此,本文,我不想去涉足日本和日本人其它方面的对与错。只想就一件事情,即关于学习精神和学习方式应该向日本和日本人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教师角度观察日本近两千年的当学生历程,总体而言,日本人大多不属于具备非凡创造力并会率先改变世界的天才学生,但他们对好东西的模仿和取舍能力,学习态度和勤奋认真程度,注定他们有可能一直是班集体里的好学生。不管那个天才学生得势,都会紧紧跟随。多半永远成不了一个班集体里的领袖,但从学习角度而言,他无论如何都是学习榜样。


秦徐福东渡,未知所终,若干说法,皆能证中华与日本关系的源远流长。至少,汉王朝始,大陆帝国就是日本的倾慕对象,若干次的朝贡并请求册封就是明证。


隋王朝,东方大陆的中央帝国,成为日本亦步亦趋师法学习的目标,小野妹子所率遣隋使,一半是僧一半是学者,均通汉文,其实也是留学生,潜心学习制度律法、文化宗教,一呆十数年,甚至三十余年,从隋朝呆到中国无限骄傲的大唐王朝,而回国后掀起的标志日本从奴隶制迈向封建王朝的大化革新,律法制度皆法隋唐。伴随大唐盛世,日本的努力学习亦随之抵达高潮,尽管彼时远洋航海艰难,到大唐多属九死一生的危途,但先后19次遣唐使抵大唐,其学习志向之坚可想而知。重要的是,因每一次学习目标都十分明确,学习归国会被重用,最终效果自然惊人。事到如今,世界认可的大唐遗韵真正代表说在日本的奈良和京都,我没去过,不敢妄言,但有朋友去,少不了赞叹击节,料不虚妄。日本遣唐使在政治文化宗教层面上学习介入层面之高,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历史课本里的阿倍仲麻吕,也就是晁衡,学成归途传言海上遇难。竟引得大唐顶级文化偶像李白伤感赋诗《哭晁卿衡》悼念:“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仲麻吕看到李白的诗,当即写下《望乡》:“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此份情谊,怪不得流传千古。


至宋王朝,制度的学习虽然告一段落,但交往频频,程朱理学的盛行,精神生活的效仿,细节若生活方式中的精巧,琴棋书画、茶道香道花道,坚持不懈模仿学习之中亦不忘融会贯通发扬光大。


以至于,在知道南宋朝廷最后被忽必烈的铁蹄碾碎在崖山,南宋小皇帝赵昺被宰相陆秀夫背着和十万文臣武将及大宋百姓一起跳入大海的消息后,日本举国缟素如丧考妣,我感慨并愿意相信这段史实属实,毕竟是自己师法千年的恩师驾崩,悲伤自然难免。


元帝国百年,也许是恐惧,也许确实是伤悲所师法的古典中华文明被摧残和衰落,日本与大元王朝几无交流,也谈不上学习。日本自身的幸运是,大元朝的两次渡海东征,都遇上了日本感激了几百年的神风。


明王朝日本又与大陆帝国恢复了基本交流,由于良好学习习惯已养成,我相信日本见缝插针的学习仍然在继续。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对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著名腰牌。



阅读历史,大清朝总是让我们无限感慨,帝国本来已连续遇着几个千年内都能排上名的有为皇上,康熙、雍正、乾隆,执政时间还长,也给中华带来了著名的康乾盛世。然而,在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化节点上,创新败给了传统,闭关锁国让改革开放远离了帝国。与此同时,幕府铁幕下的日本也选择了闭关锁国,只不过,与大清唯一不同处,已养成好学习习惯的日本又找到一个成绩第一名的学习对象,居然用学习能力在铁幕年代为未来日本崛起无心做了人才和理论准备。17世纪初至18世纪,日本知识界兴起兰学时尚,兰非兰花之意,而是荷兰的意思。当时,荷兰发展成为17世纪航海和贸易第一强国。荷兰的商船数目超过欧洲所有国家商船数目总和,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这段时期在荷兰被称为“黄金年代”。这个日本好学学生居然就拉住得闲来跑一单生意的荷兰人,如学习古代中国一样,主要着眼于近代科学和技术,学荷兰语,学习荷兰及荷兰带来的一切,虽然身处闭关的江户铁幕时代,但这个好学习学生又开始感知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


于是,当大清朝的大门在1840年被坚船利炮轻松轰开,庞大的帝国还想不清楚原因时,其实日本的许多有识之士已知道了原因而且已在内心开始做出选择。当美国人佩里率领的黑色铁舰抵达日本后,不用放炮只需威胁,日本人便相信不是对手选择了臣服和向世界开放。并且,由于偷师荷兰打下的基础,日本迅速掀起了全国上下的共同反思,决定再次转向当时的先进文明,1868年,睦仁天皇挂帅的明治维新正式启航,须知,这就是自公元642年从大唐学习后大化成新之后的再一次根本变革。那一次,这个好学生从奴隶制闯入先进的封建农耕社会,这一次,他要从农耕时代迈向工业化时代。


好学生的特质再次完美发挥,环顾四周,英美德在工业化后最强,走吧!如法炮制,向美欧出发。1871年,岩仓使节团出访美欧,百人使团内阁精英49人,日后改革中坚如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均列其中,历时二十二个月,花费当时日本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完美考察学习归来,发出脱亚入欧的最强音。植产兴业,全面改革制度,闯入工业化阵营。


结果骇然,1895年,让曾经的老师不得不接受百年耻辱,1905年,让另一个大帝国俄罗斯战败蒙羞。


20世纪这个好学生终于闯了滔天大祸,他打赢前班主任后就开始膨胀,以为已是天下第一,不久开始骚扰前班主任家的鸡头,后来是鸡脖子,后来要吃整只鸡。班主任鬼火绿跟他大打出手。学生太狂,居然在和前班主任打架同时又看上现班主任家里的鱼塘,偷偷摸摸去炸鱼。惹得现班主任大怒,联合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们,把他打得鬼哭狼嚎,一败涂地,现任班主任还他家住人的偏房里丟了两顆炸弹,死了许多家人,直接把这个闯祸的学生炸投了降。


但日本这个学生确实怪,只要仍是第一,打得越恨他越服帖听话,学习方面,20世纪没换过学习对象,到现在美国还是她的班主任。


以上是我从书里东瞧西看梳理的2000年来好学生日本对外学习史,内容很简单,谁是老大就学谁,前1600年大部分时间学中国,闭关200多年间见缝插针学习了荷兰,最后200年一直叫喊着学习口号脱亚入欧使劲往美国和欧洲队伍里挤。方法很笨很有效,遍寻国家精英,送出去寄在人家屋子里,一住好多年,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融会贯通后回国就嫁接运用,屡试不爽,颇见成效。



对普通日本人个体的学习精神,我也是有发言权的,因为做过近距离的观察。


2004年头三月,工作转换期间,我自费去了澳大利亚,办的是旅游签证,名誉是短期留学,实际上因为几乎一句英语不会说,无法到处乱逛,就被扔在邦德大学语言培训机构里学英语。因此,我突然在澳大利亚被拥有了一批比我年轻十几岁的日本年轻男女同学。


在日本同学面前的第一次亮相有点滑稽,朋友Ben送我去学校,他叫了他弟弟Tony,他弟弟又叫了一朋友陪他去玩,Ben身高1.80米,Tony和朋友都在1.90米左右,都带着墨镜。这个阵容带我进教室产生了重要的影视喜剧效果,一进教授,一拨东方面孔女孩先瞪大眼,然后就用日语叽叽喳喳议论起来,Ben能说一口流利日语,听她们议论得差不多,用日语和她们打了招呼,记得好几个吃惊的捂住了自己嘴巴。就这样和一批批日本年轻人成了同学。


后来得知,高中的日本学生大都在假期有游学习惯,而英语的短期学习他们比较喜欢选择在澳大利亚。换句话说,他们基本都在18、19岁左右的年龄,那会儿我已35岁。


第一天见面引发的年轻人好奇心,使他们想很快接近我,这对我有利,很快我就因为年龄,自然变成班里当仁不让大哥。而在相互观察过程中,一个三十多岁老同志的有更多理由容易对一拨十八九岁小年轻得出客观而理性的综合判断。


一般情况下,他们是来自日本不同地方普通家庭的年轻人。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和我差不多,词汇量比我强,但听说等运用能力也极弱。


首先让我吃惊的是他们整体性的独立生活能力,从第二周开始,经常会看见他们拿个地图,或者三两人,或者独自一人,在研究周末出行计划,下一周一空间,通常会是旅行分享时间。相形之下,我弱爆,因为真不敢到处乱跑,再回想国内普遍现象,高中毕业还被家长送进大学盛景,心里五味杂陈。


其次是认真、严谨和整洁,无论男女,都知道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尤其是作业本和笔记本,见不着凌乱现象,学习期间,没人管他们,完全是自我管理,但几乎不会发现日本人有迟到早退情况。一次英语角讨论,一天若由24小时变为25小时,如何安排多出的一小时?日本人竟相安排计划自己的每天一小时,通常是个出人意料但能达到的结果。而当时,我觉得这压根就不是个好问题。


团队精神很强,两周后,会轮流举办聚会,共同凑份子,一分一厘算得很清,聚会场景其乐融融,结束后,剩下东西一定会平均按人头分好,各人带回。好像有一定局限性,参加几次他们的聚会后,发现除了中国大哥,不见任何其它国家同学被邀参加聚会。是偶然或者有其它缘由,没想明白。


单纯不复杂,一般来说,无更多不良嗜好。我是用给他们看手相算命折服他们的,算他们爱情基本一算一个准,有一女孩,不太好看,告诉她现阶段不会遇着爱情,五年后将逢贵人并进结婚殿堂。五年后她还给我邮件,发了一组幸福的结婚照片,说她很幸福,并继续惊问,我当初怎么知道她要在五年后遇到贵人?其实很简单,三十多岁老江湖看十八九小年轻,一段时间后,小年轻之间那点小心思,当然不会看错。而那个女孩,因长得不咋地,当时确没发现有男孩喜欢她,猜想五年后总该遇到她的菜了,而且遇到后肯定就要奔结婚而去。全世界都一个道理,如此而已。


诚信案例使我汗颜,培训学校里作业考试成绩都是自己批的,考完后,老师念标准答案,自己评分就行。重要点的考试会让同学间相互批改。一次分着批一日本女孩试卷,我批下来加分,她得89分,因小女生长得乖巧可爱,楚楚动人,平常学习还特别努力。加分后大哥爱美恻隐之心并发,故意将分加为90分并签上批阅者大名。没料到十多分钟后她拿着卷子过来告诉大哥,分数加错了,她应该只有89分,请帮改回89分。大哥尴尬汗颜不已,直到今日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关键是,对诚信原则的坚守,很明显不只是个别案例,其实是普遍现象。


仇恨的中断与延续,中国人看日本,各阶层,各年龄段都会遇到许多耻辱和仇恨的延续者,理性丧失时,日本货,日本车,开日本车的中国人,会变成情绪宣泄的出气筒。而在与那些日本普通青年交流中,我确实没有感受到任何仇恨延续的任何情绪,世界潮流,虽然复杂纷争不断,和平与发展终是共同向往主流。窃以为,不忘历史应该,但强盛自信的标志应该是选择宽容。



总体上,日本人智商未见得能超中国人,而优良智商精英,在数量上中国一定远胜日本。自我骄傲处,虽然是三十多岁老同志,在同样条件学习过程中,一直未输日本小年轻。一个日本标准的女优秀学生,在老同志回国留言本上写了一句话,我的英语成绩提高速度,让她觉得震惊和深受刺激。


而我的刺激是,就在与这些普通日本小年轻共同学习的两个多月里,我观察到了以上这些。后来几乎都断了联系,只因学习时间确实不够,我的英语水平还未过关,无法用英语进行更多深度交流,但我知道,他们会继续通过更长时间学习,彻底掌握语言沟通工具,未来她们必能在世界范围内自如行走。


梳理日本两千年向世界强者的学习史,也梳理与一些日本普通青年共同学习感知的观察案例。得出结论,日本和日本人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式,值得香格里拉人借鉴学习,之所以未泛化到值得中国人借鉴学习的高度和广度,实在是因为说也无益,大中国的千年日本老师情节,外加中原和江南拥有最多中国青年才俊,短时间转弯俯下身拜师绝无可能。


恰好是中国香格里拉这样的小地方,在做国际化的全域旅游梦,自身创造性的各方专业人才又缺乏,梦想实现的途径显然只能是模仿借鉴和学习,是否能借鉴日本永远向强国学习的精神和学习模式?沉下心去,博采众长,真正寻一条香格里拉和谐跨越发展之路。


没去过日本,但向往被日本人学去的奈良京都传承良好的大唐古风,也欢喜透过电影《非诚勿扰》看到的若香格里拉一般美丽的北海道风光以及无处不在的优雅细节。


图片源自网络


查看作者往期文章请直接点击标题或原文阅读

《如果被诩为香格里拉文化人》

《追忆欧洲,始惊次醉尚无狂  上》

《追忆欧洲,始惊次醉尚无狂  下》


欢迎转发、评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查看「守望香格里拉」公众平台入驻作者文章

请点击原文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