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诱惑丨如何戒掉成功这个“瘾”(五)
序
许多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成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成功” 最初给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以为自己有了答案,因为开始时它能产生出快乐,使我们相信我们已经得到所想要的,已经被接纳了,而且也已经证明自己了。但是这样的满足感,很快就消逝了。
“成功和成就” 最终不能真正地回答这些大问题:我是谁?我真正的价值何在?我要怎样面对死亡?
个人的成功和成就,比任何其他的偶像更能让我们感到自己就是上帝——就是我们把所需的保障和价值放在我们自己的智慧、力量和表现之上。
把成功和成就当作偶像的一个征兆之一,就是它把你对自己的看法扭曲了。当你把成功和成就当作个人价值的基础时,它们就会膨胀你对自己能力的看法。
如果我们以为这种拜偶像只会在某些人身上发生,那就错了;我们当今的文化使得我们特别容易把成功和成就当作假神。
如果整个文化都在极力鼓励我们接受这个假神 ,那我们要怎样逃脱呢?
圣经中乃缦的大麻风被神医治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位上帝对待人唯独以恩典为基础。没有人能靠着赚取、累积功德 ,或靠成功、成就而得到他们自己的福分与救恩 。让我们看到乃缦的成功至终是来自于上帝的礼物。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要让乃缦蒙受祝福,就必须有人在爱心和忍耐中忍受痛苦。
那个人虽不受人注意却可能是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 ——她就是被亚兰军队掳来服侍乃缦妻子的婢女 。她成为乃缦得医治和得救恩的媒介; 那个时代的人对待这些仆人就好像对待家中的宠物,上帝却使用她来传达救恩的信息。
圣经的这个主题--人要得赦免,就必须有人忍受痛苦--在耶稣身上达到最高峰; 他成就了受苦义仆拯救世界的预言 (以赛 亚书第53章)。
前面我们介绍了提摩太··凯勒牧师《诸神的面具》书中有关如何认清并脱离心中偶像的几段经典书摘。
见链接: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如何脱离心中这些偶像(金钱、爱情、成功、权力)?(一)
——《晨修晚祷》
成功的诱惑
全需要警醒靠主得胜
本文内容摘自提摩太·凯勒《诸神的面具》,图文编辑《晨修晚祷》
快快消失的满足
以下是流行音乐明星麦当娜(Madonna)自己所描述的成功的诱惑:我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但我所有的意志都是在与一种可怕的无能感作战……我越过一个个它的咒诅,看到自己是个特别的人;然后当我进入另一个阶段时,又开始认为自已不过是个平庸而无趣的人……这样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推动我生命的力量,就是这种对平庸的极度恐惧,而它就一直在推着我、推着我。即使我已经成了响当当的人物,我还是必须不断地证明自己是个重要人物。我的这种挣扎从未停止过,恐怕永远也不会停止。
对麦当娜来说,成功就像毒品一样,能带给她胜利和价值感,但是高潮的兴奋很快就消逝了,她就又得再打一剂。她得一再地证明自己的价值,但这背后推动的力量不是喜乐,而是恐惧。
现在最杰出的人不会有酗酒的问题,但他们会滥用自己的生命……因为你很成功,所以就会有好事发生;当你完成了一个计划,就感觉自己好像是炸药一样地充满能量。但这感觉并不能持久,之后你又回到平常、平淡之中。于是你就想:“我得再开始一个新的计划。”这也是很平常的事。可是你已经爱上了那种陶醉的感觉,所以很想要一再地享受那种感觉;但问题是,你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那样的高潮之中——比如说你所从事的一笔交易没有成功——于是你的自尊受到威胁,因为你的自我价值是靠外物建立起来的。在这样的循环中,最终你会越来越经常地落在痛苦的状态中,而高潮的经验也越来越不能令你兴奋。这时你可能成功地做成了一笔更大的交易,比上次没做成的交易还大,但是不知为什么,这并没有让你再有那种陶醉的感觉;而你下一次的成功可能连那种平常的感觉都没有了,因为你迫切地想要盯准再下一笔的交易……“对成就的上瘾”与其他种类的上瘾并无不同。
“成就” 最终不能真正地回答这些大问题:我是谁?我真正的价值何在?我要怎样面对死亡?虽然“成就”最初给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以为自己有了答案,因为开始时它能产生出快乐,使我们相信我们已经得到所想要的,已经被接纳了,而且也已经证明自己了。但是这样的满足感,很快就消逝了。
个人的成功和成就,比任何其他的偶像更能让我们感到自己就是上帝——就是我们把所需的保障和价值放在我们自己的智慧、力量和表现之上。在你所从事的事情上,你是做得最好的,你是众人中最优秀的“人上人”,所以没有人能像你一样——唯有你超越一切。
有一个征兆可以看出你是把成功和成就当作偶像了:那就是有一种以为它会带来保障的错觉。穷人和边缘人常经历苦难,他们认为在世的生活就是“污秽、残忍又短暂”的;而成功的人在面对人生问题时,则远比穷困人更会感到震惊和无法承受。
我作为一个牧师,常常听到社会高阶层人士在面对苦难或悲剧时感叹说:“人生不应该是如此的。”但我在牧养劳工阶级和穷人的那些年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话。这种虚假的安全感是源于我们把“成就”神化了;我们期待它能保佑我们脱离生命中的种种问题,但其实那只有上帝能做得到。
把成功和成就当作偶像的另一个征兆,就是它把你对自己的看法扭曲了。当你把成就当作个人价值的基础时,它们就会膨胀你对自己能力的看法。有一个新闻记者告诉我,她在某次晚宴中与一位极为成功且富有的商人同席,当时他主导了整晚的谈话,但是这位记者注意到,他谈的所有话题几乎都和他唯一所专长的财经知识无关。
不论谈到室内设计、单一性别学校,还是哲学等话题,他都滔滔不绝,好像他是一个权威的专家。如果你把成功看成不只是成功本身,而是你的价值和地位之所在,那么虽然你的成就只在人生某个有限的范围之内,你也会以为自己是全方位的专家;当然,这就必然会带出各种错误或不良的选择和决定。这种对我们自己的扭曲看法,也是一种对现实的盲目——圣经指出这是伴随拜偶像而经常有的现象(诗篇135:15-18;以西结书36:22-36)。
不过,把成功当作偶像崇拜最主要的征兆,就是我们觉得自己在专业上必须保持是最优秀的,否则我们就没有自信心了。埃弗特(Chris Evert)是20世纪70到80年代美国顶尖的网球选手,她拥有历史上网球单打选手的最佳赢球记录,然而在她打算退休时,她却极为失落,她对采访记者说:
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如果我不打网球还能做什么。我很沮丧,也很担忧,因为我的生命是靠成为一个网球冠军来肯定的。我现在非常失落,赢球让我肯定自己,也让我感觉自己很美。这就像是有毒瘾,我需要臝球,需要喝彩的掌声,才能认同自已。
竞争性的文化
我们当今的文化使得我们特别容易把成功和成就当作假神。社会学家伯格(PeterBerger)在其 所著的《漂泊的心灵》一书中指出,在传统的文化中,人的价值是以“荣誉”来衡量: 当人尽到社会所赋予他的角色和责任——无论是公民、父亲 、母亲、老师,还是总统——他就会得到荣誉。但现代社会强调个人主义,人的价值在于“尊严”。“尊严”是指每个个人都有权利不受社会所赋予 他的角色和类别的限制,而发展出他们的自我与认同。因此现代社会给个人极大的压力, 他们要借着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只做一个好公民和好家庭成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要赢,要爬到上层,要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人之一。
政治文化评论家布鲁克斯 (David Brooks) 在他所写的《从天而来的动力》一书中,描述了他所谓的“专业化童年”: 从儿童的早期开始,父母和学校就为了让学生在各样事上都能够有杰出的表现,而联手创造了一个竞争的压力锅,布鲁克斯称它为 “一个巨大的有机机器...... 一个大有能力 的成就机器”。家庭不再如社会学家拉希 (Christopher Lasch) 所称的,是“无情世界里的避风港”,是在相咬相吞生活中的平衡力; 相反,现代家庭变成了培养渴望成功的幼苗的苗圃。
这种对高成就的注重,使得年轻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2009年春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维克 森林大学 (Wake Forrest University) 的校长海奇 (Nathan Hatch) 承认存在许多教育家多年来所见到的情况,那就是不成比例的青年学生想挤进财经、咨询、法律、医学等科系,为的是将来拥有高薪,并且拥有这些专业所带来的成就感。
海奇说,学生这样做时并没有考虑更高层次的问题 ,即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 也就是说,他们选择专业时不会问:“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帮助别人过得更好?” 而是问: “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帮助我自己过得更好?” 因此,他们对工作表现出极髙程度的挫折感,认为工作不能使人得到满足。海奇盼望2008—2009年的经济不景气会迫使许多学生重新评估自己选择专业的基本考量。
如果整个文化都在极力鼓励我们接受这个假神 ,那我们要怎样逃脱呢?
乃缦可能是他那个时代中世界上最成功、也最有权力的人。他的故事记载在圣经的列王纪下第 5章。乃缦的人生可以说是 “实现梦想的人生 ”: 他是亚兰国 (今日 的叙利亚 ) 军队的元帅 ,他的地位相当于国家的首相 ...... 他既是财主,又是英勇的战士,极其威严和尊荣。
然而这些伟大的成就和能力却遇到了对手。
请注意看,列王纪下作者的描述先是堆砌乃缦的丰功伟业,然后突然加了一句“只是 ......”; 不管他有多少成就,他就只是行尸走肉而已。圣经中所说的“大麻风”包括了多样致命与破坏健康的皮肤疾病,会使人慢慢地残废、毁容 ,最后失去生命。当时的这个病就如我们今日的癌症,令人不寒而栗。乃缦将会经历到如同慢动作般的爆破: 他的身体先会开始肿大,接着皮肤和骨骼开始破裂,然后一片片地剥落,最后会在凌迟中慢慢死去。乃缦什么都有——财富、矫健 的身手、民众的拥戴——可是在这些丰富之下 ,他正逐渐地坍垮下来。
追逐成功的最主要动力之一,是盼望能够进入 “核心圈子” 中。路易斯 (C.S.Lewis) 曾经在他 的一篇著名文章中,很有洞见地讨论过这个题目 。
路易斯说的“一直是个圈外人”是什么意思?乃缦是一个既成功又有钱有势的人,但他也是一个麻风病人。成功、财富和权力本该让他做个完美的圈内人,进入最有排他性的社交 圈核心中,但是因为他有传染性的皮肤病,使得他被拒在圈外。所有他的成功都毫无用处,不能解决他被社会拒绝和情绪绝望的困境。
我在此只是用乃缦的故事作比喻。许多人追求成功是盼望借着它来克服那种“圈外人”的感觉,他们相信,只要他们成功了,俱乐部的大门就会打开,他们就可以连上社交圈的人脉,与有名有势的人建立关系,最后,他们期待自己会被真正的大人物们所接纳。然而成功给人的承诺,最后是实现不了的。乃缦的大麻风就显现出这个真相 ——成功无法带给我们所寻求的满足。许多社会上最成功的人都能见证,他们自己仍然感到是 “圈外人”,他们还是不能肯定自己。
先前亚兰人成群地出去,从以色列国掳了一个小女子,这女子就服事乃缦的妻。她对主母说:“巴不得我主人去见撒玛利亚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麻风。”(列王纪下 5:2—3)
乃缦的妻子有一个婢女,她告诉他说 ,以色列有一位大先知。乃缦急切地想要抓住这根稻草 ( 微小的盼望 ),于是就前往以色列去找先知以利沙来医治他。他带了“银子十他连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和一封亚兰王写给以色列王的信——信上说: “我打发臣仆乃缦去见你,你接到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麻风。”——乃缦很快地找到以色列王,把信和金银都给了他 (列王纪下 5:5—6)。他期待因着这些财富和信件,以色列的王会命令先知来医治他,这样他就可以健健康康地回家去了。
乃缦盼望这封君王对君王之间的最高介绍信,会为他带来医治。他以为能用自己的成功,换得问题的解决,却不知道有些事只有上帝能解决。他的婢女只告诉他要“去见撒玛利亚 (以色列 )的先知”,就是直接去见先知以求医治,但这和乃缦的处世之道不同,所以他带着极大的酬劳和一封代表着最高权威的介绍信,去找以色列最高的领袖。可是以色列王对他的做法并不高兴。
乃缦和亚兰王以为以色列宗教信仰的运作方式,和当时各国宗教的情况相同,也和今天许多国家宗教的情况相同。
他们相信宗教是一种控制社会的形式,而宗教运作的原则是: 如果你过着善良有道德的生活,神明就会赐福给你,让你兴盛富裕。因此,这就很自然地让人以为,社会中最成功的人就是最接近神明的人,他们就是可以向神明要求任何东西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传统宗教会认为神明与最成功的人同在, 而不是与圈外人或失败者同在;这是为什么乃缦直接去找以色列王的原因。
但是以色列王读了这信就撕裂自己的衣服。他知道亚兰王不了解以色列的上帝和别国的神明是不同的,他无法对上帝下命令要他医治乃缦。以色列的上帝不受人的牵制,也不能被收买或安抚 ,但其他各宗教的神明则是可以受控制的,只要我们努力行善,恭敬祭拜,他们就得回报我们。可是,我们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接近以色列的上帝; 不论他赐给我们什么,全都是出于恩典的礼物。
当以色列王喊着说:“我岂是上帝,能使人死使人活呢?”这话正中了乃缦问题的核心。
乃缦把成功当作偶像,期望在他成就的基础上 ,以一个“成功者阶层”的身份,从别人那里得着任何他所想要的东西。 但是成就、金钱和权力 ,并不能“使人死使人活”。
我们不要太苛责乃缦,他有本事运用影响力,找到名字线索, 再花一大笔钱,直通最高当局; 对他来说,既然这是和重要人物打交道的方式,为什么就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和上帝打交道呢?
但是圣经所启示的上帝是不同的——乃缦要找的上帝是温驯听话的,然而真正的上帝是不受人牵制的; 乃缦要找的上帝是欠我们的,然而真正的上帝是施恩典的,因此所有的人都是欠他的; 乃 缦要找的上帝是属于私人的,只眷顾自己的, 然而真正的上帝是对每一个人的,不管你承不承认他。
乃缦到了以利沙的家,对于在那里所看见和所听见的情况震惊不已 。显然这位先知不知道乃缦来访是何等的荣幸 ,他居然没有到门口迎宾,只是派了个仆人对乃缦传话; 而这话的内容是让他震惊的第二个原因 。
乃缦期望以利沙会先收钱,然后施行神奇的法事,若不收钱的话,至少也要叫他做“一件大事”来换得医治,然而以利沙只要求他到约旦河中浸泡七次,这就让他勃然大怒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乃缦的整个世界观在此再度受到挑战。他才刚认识到这位上帝不是文化下的产品,而是文化的改造者; 他不受人控制 ,而是掌权的主宰。现在他又受到挑战,才知道这位上帝对待人唯独以恩典为基础。他对上帝两方面的认识现在合在一起了: 这位真神上帝不受人的控制, 是因为没有人能靠着赚取、累积功德 ,或靠成功、成就而得到他们自己的福分与救恩 。
乃缦之所以会生气,乃是因为他以为以利沙必会要求自己去做一件伟大的事,....... 而以利沙的信息简直是侮辱他。他告诉自己:“任何笨蛋、任何小孩、任何人都可以下到约旦河去玩水,完全不需要任何能力或成就 !” 他想的完全没错,这就是上帝赐给每个人的救恩,给好人、也给坏人,给软弱的人、也给刚强的人。
除非乃缦认识到上帝是赐恩典的上帝,他的救恩是人所不能赚取而只能接受的,否则他会继续做偶像的奴隶,继续努力地想要从它们那里赚取它们所不能提供的人生意义和保障。唯有当他了解到上帝的恩典时,他才会看到自己的成功至终是来自于上帝的礼物。
是的,乃缦是花了许多精力得着成功,但他所靠的是上帝赐给他的才干、能力和机会; 他的一生都仰赖上帝的恩典,只是他自己没看到。
以利沙要乃缦 “去沐浴” 的命令之所以对他很困难 ,是因为这个命令太简单了。乃缦若遵行了,就等于是承认自己的软弱无助,必须接受免费的救恩礼物。
你若要得到上帝的恩典, 你只需要有 “需要”本身,而不需要别的任何东西,但是我们很难有这种灵里的谦卑;我们到上帝面前不是说 “请看我所做的”,就是说“请看我所受的苦”,但上帝只要我们看他——只要去沐浴。
乃缦需要学习的是 “将他那如死的作为全抛弃 ”,正如一首古老诗歌所说的:
“将你那如死的‘作为’全抛弃,抛弃在耶稣的脚前,单单信靠主的功绩,荣耀的完成!”
在圣经每一个强调上帝恩典和赦免的地方,作者都是在痛苦中写下那些话的,因为虽然恩典和赦免可以白白赐给人,可是给予者总是要付出代价 。圣经最开始的地方就清楚地表明, 若没有牺牲就得不着上帝的赦免。没有一个被严重冒犯的人,能够“随便赦免”犯错的人——如果你的金钱、 机会或幸福被人掠夺,你可以选择要这个犯错的人赔偿,也可以选择赦免他; 可是当你选择赦免他时,就表示你自己得要吞下这些损失和负债 ,你自己要完全承担。因此,所有的赦免都是极昂贵的。
值得注意的是,圣经中的记载经常提到这个原则,在乃缦的这个故事中亦然。为了要让乃缦蒙受祝福,就必须有人在爱心和忍耐中忍受痛苦。那个人是谁呢? 就是在本叙述中很快上场又下场、 虽不受人注意却可能是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角 色 ——她就是被亚兰军队掳来服侍乃缦妻子的婢女 。
在这故事中的她,身处于亚兰国社会结构的最底层,在最好的情况下,她的家人可能也都被掳来做奴婢; 而在最坏的情况下,她的家人可能都在她眼前被杀尽。她是个外邦人、奴隶,又是个女 的,而且很年幼,可能只有12到14岁。简言之 ,她的人生已经完全被毁了,那么这是谁造成的 呢? 就是军队最高指挥官——乃缦大元帅。但是当她知道自己的仇人得了麻风病时,她是怎么反应的呢?
如果我们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但却偏偏落到社会的最底层, 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变得非常愤世嫉俗,而且满心苦毒; 我们也很可能会急切地四处寻找可以为我们的失败负罪的人, 我们甚至也会终日沉溺在报复的思想里。但是这个小女子并没有落入这个陷阱中,她没有说:“哈!大麻风 !他今天又掉了一根手指头! 喔,我迟早要在他的坟墓上跳舞!”她没有这样,完全没有。
看看她说的话: “巴不得我主人去见撒玛利亚的先知 。”(列王纪下 5:3) 这些话里充满了同情和关切 ,可见她一定是真的希望能救乃缦和解除他的痛苦,否则她没有理由告诉他有关先知的事。让我们想想看,他现在落在她手中, 她知道自己能救他,但只要不说出来,她就可以让他受尽折磨 ;她可以让他为自己在她身上所做的恶事而受到报应,因为他曾经让她受苦,现在她可以报复他了。
但是她并没有这么做。这位圣经中的无名女英雄 ,不愿意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而让别人付出代价。她所做的正符合全圣经对我们的教训,即不去寻求报复,而信赖上帝会审判一切。她原谅了 他,成为他得医治和得救恩的媒介; 她信靠上帝 ,并且在忍耐中受苦。正如英国传道人卢卡斯 (Dick Lucas) 所说的:“她付上了被使用的代价。” 她在受苦与赦免,却浑然不知上帝要大大地使用她的牺牲。
圣经的这个主题--人要得赦免,就必须有人忍受痛苦--在耶稣身上达到最高峰; 他成就了受苦义仆拯救世界的预言(以赛 亚书第53章)。
虽然他原与天父在喜乐和荣耀之中,但他却舍下一切而成为人,并且是成为仆人,受鞭打、被抓捕 ,并至于死。当他在十字架上向下俯视时,那些所谓的他的朋友们,有的人否认他,有的人出卖他,有的人离弃他,但是他都付上代价来赦免他 们,为他们死在十字架上。我们在十字架上看见上帝为全宇宙做了所有赦免者都必须做的事--他亲自接受了罪债的惩罚; 他付出代价,使我们免受惩罚。
我们不能仅仅靠严责自己就能脱离对成功的偶像崇拜。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即在网络科技泡沫化和 9•11事件之前,《快速公司》杂志 (Fast Company)上刊登了一段鲁宾 (Harriet Rubin) 的话,她指出我们现在过度地强调成功和物质主义:
在我们所着迷的许多主题中 ......我们最会说的是关于成功的谎言--成功和它的堂兄弟金钱会给我们保障;成功和它的堂兄弟 权力会让我们显得很重要;成功和它的堂兄弟名气会给我们快乐。但现在是说真话的时候了:为 什么我们这个世代最聪明、最有才干、最成功的人,会面临破记录数目的灾难 呢?人们不择手段地想要得到金钱、权力和荣耀,然后再自我毁灭 。可能他们起初就不想要这些,也可能是当他们终于拥有这些时,并不喜欢他们所见到的。
“成功”这个偶像是赶不走的,它必须被别的来取代。我们或许可以克服人心中对某件特定有价值的事物的欲望,但我们却无法克服人心中总是想得到一件有价值的事物的需要。
我们要如何破除心中对盼望“做大事”的执迷,不再以为那样我们的无能感才会被医治,生命才会有意义。只有当我们看到耶稣——这位受苦的伟大仆人——为我们所做的事时,我们最终才会明白,上帝的救恩并不需要我们“做大事”,因为耶稣已经做了,所以我们就不需要再去做。因此我们只需要去“沐浴”就够了,耶稣已经为我们完成了一切,而且祂爱我们——因此我们知道自己的存在是有理由的。当我们在思想上相信祂为我们所成就的事,并且在心灵上因着祂为我们所做的事而受到感动时,这种不计代价只求成功的瘾癖就会被除掉。
偶像崇拜的结束
于是乃缦下去,照着神人的话,在约旦河里沐浴七回,他的肉复原,好像小孩子的肉 ,他就洁净了。乃缦带着一切跟随他的人 ,回到神人那里,站在他面前说: “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没有上帝。现在求你收点仆人的礼物。” 以利沙说: “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不受。” 乃缦再三地求他,他却不受。(列王纪下5:14-16)
这个关于救恩的圣经故事,在每一个点上都击败我们对成功的崇拜。如果乃缦要得着痊愈,就必须 先相信一个婢女的话, 然后相信以利沙仆人的话 ,最后还要相信他自己仆人的话。那个时代的人对待这些仆人就好像对待家中的宠物,或是对待达官贵族的载物牲口一般,但是上帝却使用他们来传达救恩的信息。救恩之道不是从宫殿中发出来的,而是来自仆人的住处! 当然,这个主题的最高表现是在耶稣基督自己的身上--他没有降临在罗马或亚历山大城,...... 而是降临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殖民地; 他没有生在皇宫中,而是生在客店的马槽里。
不要在皇宫或殿堂中或在帘幕深深的王室内寻觅 --- 但要在马棚中寻找,看见你的上帝伸展在干草 之上。
——比林斯(William Billings)
在耶稣的传道事奉中,门徒一直在问:“你什么时候才得国掌权?你什么时候才不再和普通老百姓称兄道弟?你什么时候才开始建立人脉和募款?你什么时候才竞选大位?你什么时候才参加初选?我们什么时候才开始上电视特别节目?” 然而,耶稣却谦卑事奉,然后受苦以至于死。甚至当耶稣从死里复活时,他也是先向没有地位的女人显现。
接受耶稣之救恩的人,不是靠着他们刚强的能力,而是借着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有需要;而且耶稣之救恩的成就,也不是靠着刚强的能力,而是借着顺服、事奉、牺牲和死亡。这是圣经中最伟大的信息之一:
这就是上帝做事的方式。
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 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
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 神为敌了。
——雅各书4:4
相关阅读
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如何脱离心中这些偶像(金钱、爱情、成功、权力)?(一)
当选择人生的列车,你是随大流还是做"另类"?丨终点可是有天地之别呵!
朋友,你是否被基督的爱所感动?
你是否愿意了解创造天地万物的神,为什么愿意赐下祂深爱的独子为我们做替罪羊而死在十字架上?
你是否愿意明白今生的意义和永生的含义?…
如果你愿意的话,请打开圣经吧!请走进一个高举十字架的救恩、传讲圣经真理的教会吧!
凡祈求的,就得着;
寻找的,就寻见;
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丨马太福音7:8丨
将心和灵放置何处,不仅影响今生的福乐,
而且决定永生的福乐!
文章素材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