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点到了?澳洲双核城市归宿:市区适合单身 郊区适合成家
共3229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阅读导航
前言
澳洲三大城市中心的人口年轻化
移民在市区打拼,回郊区成家
为什么不在市区成家?
后记
前言
不管是身在国内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澳洲的各大首府城市——选择住在市区还是郊区,或许都曾成为困扰过不少人的心结。
北京有句老话叫“东富西贵”,意思是说老北京东城一带多住着有钱的富人,西城一带则多为皇亲国戚等贵人。
虽然现在地图上早已规划出了七环,但在许多老一辈的北京胡同大爷大妈眼里,可能还是只有东城和西城,才算得上是“正宗”的北京。你要是在天通苑买了房子,搁在中山公园相亲角鄙视链上那都得往后排。
而在澳大利亚的三大首府城市,也是中国人一般选择到澳洲留学和移民的首选地——悉尼、墨尔本与布里斯班:
选择住在市区(inner city)的与住在郊区(outer suburbs)的人之间,也似乎总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
1
澳洲三大城市中心的人口年轻化
究竟住在哪里才算市区呢?
比如澳大利亚的大悉尼区,面积约为逾1.2万平方公里,向北延伸至Nepean河并汇入海洋,向西背靠蓝山,向南则延伸到Camden、Narelland和Campbelltown;
相比而言,悉尼的市区就小多了,除了CBD区域之外、还包括Pyrmont和Ultimo、Haymarket和Woolloomooloo等区。
悉尼的新CBD娱乐区 / 来源:ABC
事实上,过去短短十年时间,悉尼、墨尔本与布里斯班这三个城市的市区人口激增。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2006 - 2016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悉尼市中心的人口在此期间增长了33%,布里斯班市中心增长了22%——而墨尔本的增幅甚至高达78%。
这些人口的增长又从何而来呢?
——与美国和英国一样,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中心人口也在呈现“年轻化”这一趋势。
自2006年以来,悉尼、墨尔本与布里斯班的市区人口中,25岁-34岁年龄段的人群都占据了总人口第一的比重(分别为33%,33%与23%)。
尤其是悉尼,20岁-34岁年龄段的人群几乎占据了市区总人口的整整一半(47%)。
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大城市中心的住房面积一般较小,但也为其工作、学习和娱乐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比如在墨尔本,市区不仅有免费电车,还拥有几乎该市所有的艺术区和文化场所以及主要体育场所。
墨尔本电车 / 来源:ABC
再比如倘若你住在悉尼市区,那么基本步行10分钟距离以内,你就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心仪的咖啡馆、餐厅与酒吧与朋友约好见面。
但是倘若你住在悉尼郊区呢?
除了约会选择少得可怜之外,不开车的话就几乎寸步难行,每次去趟City回家就像参加了“悉尼一日游”似的脱一层皮——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事实上,据ABS统计数据显示,对于居住在悉尼CBD附近的工作者来说,近60%会采用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通勤;而在郊区Blacktown,这一比例仅为7%(80%开私家车)。
住在悉尼CBD的朋友曾戏称,他每次在M4的高速上“一路向西”,感觉路上的车子都渐渐穿越到了上个世纪 / 来源:维基百科
除了交通便利之外,市中心相对于郊区的更低的失业率与更高的工资,也在吸引着年轻人们前赴后继。
毕竟与主导着郊区就业市场的传统制造业的一直下降相比,对于金融、IT和工程等快速增长的知识产业而言,各种高价值的就业机会早已聚集在各大市中心的周围。
——只是一旦等有了孩子以后,这些哪怕是曾经“蜗居”也要坚持住在市区的种种充分理由,摆在郊区的大House面前,可能都不值一提。
2
移民在市区打拼,在郊区安家
不容否认,悉尼、墨尔本与布里斯班的新增市区人口除了越来越年轻化之外,也在越来越“移民化”。
近些年,随着欧洲移民在澳大利亚的传统主导地位的大幅减弱,来自中国等亚太平洋地区的留学生和技术移民所占市区人口的比重却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悉尼和墨尔本,在2006至2016年期间增长分外显著。
只是虽然每年都有新移民源源流入各大城市繁华的市区,但也有研究表明,随着这些移民逐渐适应澳洲当地的模式和生活方式,他们最终还是会搬向郊区“安家立室”。
事实上,在悉尼与墨尔本,居住在市中心的有孩家庭所占比重(剩余为单身或丁克家庭)在这十年间都几乎没有变化;
不过布里斯班的数据却略有不同,在此十年间出现了更稍为显著的增长——这也可能是在如何定义“城区”上,布里斯班的城区面积比悉尼和墨尔本大得多的缘故。
而根据一项在2016年面向布里斯班地区居民“郊区梦”(Suburban Dream)的调查研究显示,总的来说,澳大利亚的城市可持续性前景有些令人沮丧。
基于生活阶段(养育子女)、空间(大房子和花园)、负担能力(市中心房价过高)、生活方式(偏爱安宁与平静),与文化传统(澳洲梦)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的澳洲移民家庭对于追逐紧凑城市生活不再热衷。
“澳洲梦”是一种信念,即在澳大利亚,拥有住房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是成功和安全感的表现
有了孩子之后,总需要考虑孩子的成长与活动空间。
暂且不提那些市区海景别墅豪宅,就说市中心的一般公寓面积,往往比郊区的独立房屋要小得多。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发布的2014-15年统计报告,澳大利亚82%的公寓拥有1至2间卧室;而90%的独立房屋有3至4间卧室。更何况独立房屋的面积在变得越来越大——其中拥有4间或4间以上卧室的比例,从2001年的32%上升到2011年的39%。
除此之外,市区与郊区的房地产价值的差距也正在不断扩大——在过去的20年里,接近CBD的房价比更外围的郊区地区的房价上涨快得多。
比如在悉尼郊区Surry Hills(距CBD 1.7公里)与Pennant Hill(距CBD 19.5公里)的房价变化,就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Surry Hills / 来源:Domain
1990年,Pennant Hills的独立房屋价格中位数比Surry Hills高出18%,但这一差距后来发生了逆转——根据Realestate数据显示,目前Surry Hills的独立房屋价格中位数(156.5万澳元)反而比Pennant Hills(131万澳元)已高出近19%。
3
为什么不在市区成家?
澳大利亚市区内就业的繁荣与房价的飙升,也激化了市区与郊区之间的另一个日益增长的差异:贫困。
事实上,澳洲市区生活正在日益排斥着低收入的家庭。
澳大利亚住房和城市研究所(AHURI)的研究发现,2001至2011年期间,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的“社会弱势群体”越来越多地被推向城市的边缘。
那么怎么样才能把更多的家庭留在澳洲市区呢?
对于规划者来说,未来的市区住宅规划政策,应结合人们的需求,包括对宽敞的空间、安全、隐私、安静和享受生活的渴望。而全新的市区公寓和排屋设计,也需要为每个家庭提供足够的可利用空间。
而对于开发商来说,则应提供更多可负担性、高隔音性、每个单元具有3-4间卧室的中高层建筑。
市区公寓楼中应包括多个浴室、储藏室和大型门廊,以供公寓内居民养植物和宠物。除了保证儿童安全的封闭式前院之外,还可提供体现澳洲文化传统与风情的小区花园和烧烤摊位。
——那么或许将来,在澳洲市区进行“公寓式育儿”成为新趋势也未尝不可。
后记
“是选择在市区蜗居一张床,还是选择在郊区安居一套房?”
其实市区还是郊区,说白了还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
就像我,虽然有时难免会羡慕住在CBD的好友,出门3分钟就可以买到一杯枫糖浆杏仁奶打的冰拿铁;
但有时候,看着窗外院子里硕果满满的橘子树,还有那令人忍俊不禁的凤头鹦鹉与袋貂的“频繁造访”——又好像觉得住在郊区,便多了那么一丝“采菊东篱下”的慰藉。
参考来源:
S.Bajracharya, D.Pojani, N.Sipe: Youth in, families out: 6 charts on the inner cities of Brisbane, Sydney and Melbourne
M.Wade: The gap between the inner city and outer suburbs is growing
R.William & D..Pojani: Is the suburban dream still alive in Australia? Evidence from Brisbane
推荐阅读
08
07-2019
06
07-2019
05
07-2019
推广
觉得好看,点下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