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青禾

张诚 又见田园 2022-09-23


2016年10月14日,这个日子我们记得可清楚了!

那天晚上,我们在无锡阳山田园东方参加月度会的十多个同事聚在一起开了个专题讨论会,目的是要制定出田园东方到底应该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主张。拾房村拆迁时留下的那栋改造为稼圃集酒店茶室的地方,是最适合讨论这个话题的了。

那年我们团队刚刚组织游历了瑞典的于特耶纳小镇,深深感触于那里对人本、自然在哲学程度的追求。回来以后,我们集体决定要有一番适合中国人生活态度的思想和行为理念,把我们的项目打造成适合东方人气质并与现代生活相融的“理想国”。

田园东方的项目是关于 “原住民、新住民、游客”这三类人共生的价值感受的,所以我们要提炼出田园东方主张的生活方式,而这是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共同的价值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决定以“新田园主义”为总标题,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未来”四个关系维度来作表达并作出便于直观应用的描述。

在人与自己的关系维度方面,提炼为“发现自己”;在人与他人的关系维度方面,提炼为“分享快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方面,提炼为“触摸自然”;在人与未来的关系维度方面,提炼为“播种希望”。如下列:

人与自己:发现自己

人与他人:分享快乐

人与自然:触摸自然

人与未来:播种希望


家一致制定出这四条大纲以后,后面就可以作细化描述,然后分解为行为应用导则,再体现在业态产品、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的具体业务表现中。

何止是“客户价值主张呢”。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还包括我们自己、我们的员工呀。我们在工作以及生活处事时,也在这四个维度关系中有着同样的原则。

无锡阳山的拾房村,是我们新田园主义理想实践的基地。在这里,七年多的时间,发生着项目模式在城乡发展领域的讨论、经历着前来参观者的纷纷议论,也阅历了地方领导走马变迁、区域发展热点演化、行业进步、人聚人散、来来往往!

“再等一年吧!等明年再换成一颗新树,然后把这棵老树的树干陈列在蜜桃故事馆里去!”拖了几年了,同事们总不舍得换掉拾房书院屋前那棵树龄太老不能挂果,但仍努力展现遒劲之姿的老桃树。

今年的老桃树如期又迎接着每年在这里举办的“拾房·点花”。新冠疫情后,拾房村经历了变身“蜜桃村”以来最冷清的一个春天。进入四月天,人才又多了起来。阳光洒进拾房书院,一位年轻的管培生招呼进来的客人喝茶;晚间,管培生和几位同事在书院的灯光里准备着一场直播分享会。






这些画面立刻让我想起了2014至2016年的拾房村,那时的春天里,在拾房书院工作的女生很早就骑单车采了一捧草花来上班了,到了后立刻开始收拾布置;白天,拾房咖啡屋里的同事们在前场忙着经营,后场的长桌子摆满了笔记本、坐满了运营策划的同事们,他们热烈地工作与讨论;晚间大家安静地或读书、或聊天、或工作;周末则开始张罗各处好友来此聚会,而每逢有博学好论之士来访,就可以邀请其搞一场“拾房夜话”分享会。

去年写过一篇游记:《人与时间的关系》。“唯有充满理想,便与时间有了关系”!从2019年起,我们开启了一个“青禾计划”。管培生们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知识、活力与希望。那天,看见年轻的同事们在拾房书院忙碌着准备直播的画面,仿佛回到了2015年筹备书院开业的时光。而在看见管培生们在拾房书院那经历无数人以此为背景拍照的屋前合影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未来!现在时间快,我们选择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来规划和提炼我们的人生,这样显得不长、不短!从今年起,又是一个新三年。无论在剧烈动荡变迁和终将迭代更新的时代,没有什么比种下青禾,更能表达对信念的坚定和未来的期望了!以此短文,致意所有的客人、友人和所有的同事们,尤其献给现在来到这里的管培生们!“发现自己、分享快乐、触摸自然、播种希望”!
——2020年春天于拾房村



田园东方创始人兼CEO | 张诚



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北大光华EMBA。曾任万达集团副总裁。2012年起,以建筑师背景和城市规划专业视角,集多年城市综合体和文旅行业规划、开发、运营经验,将目光转向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新领域、新模式、新形态,提出并倡导“新田园主义”,发表《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首创田园综合体概念和方法论,开展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实践,创建“田园东方”等事业平台,主张以文旅产业为主要抓手,作功能与运营的结构化规划,带动城乡一体、经济活力、区域发展,并主张以自然人文美学引领文商旅等业态创新融合。除《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论文以外,主要论述还包括《综合体思维》、《乡村发展:操作系统与APP》、《在地村镇化》、《走向新市镇》等,出版专著《新田园主义概论与田园综合体实践》。



又见田园
分享新田园主义思想、田园综合体理论见解
复兴田园 寻回初心


走向新市镇
观察、记录、分享城乡变迁的生发、际会与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