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内卷,需要勇敢的「打工人」

陈才源 陈才源 2022-10-03

01


什么是「内卷」?


「内卷」这个词对于互联网弄潮儿来讲,实在是熟悉不过了。


大学生毕业人数和考研报名人数一年比一年暴涨,私企从大小周到996再到007,热门公务员岗位报考比例超过1000:1,学区房年年涨价、积分落户分数线年年涨分……


这就是内卷,主要指做一件事,随着做事的人越来越多,每个获得的边际效益却越来越少。


原来「内卷」这个词只是个学术用语,用来描述一种耕地现象:随着人口繁衍,农民想要获得更多的粮食以养活家人,在没有开垦更多农田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在已有土地上加强精耕细作;但一块地能生产的总粮食是有上限的,投入更多的人也只能让产量进一步接近上限而已。


举个例子,土地产能上限是700斤,原本一个人一年能产出500斤粮食,变成两个人产600斤,三个人产680斤,看似粮食越产越多,但每个人能分到的粮食反而越来越少。


最后的终局,要么人人均分粮食,维持不温不饱的生活;要么一大部分人堪堪活命,而剩下一部分人能吃饱喝足;前者没有剩余生产资料来扩大生产,而后者存在阶级划分,生活质量看投胎。


02


存量博弈下,受伤的是底层员工


每一个资源有限的领域都逃不开「内卷」。


拿互联网行业来说,黄金时代流量红利时期就是农田开荒期,有着大片大片的蓝海等待互联网去改造和颠覆:门户、搜索、社交、广告、游戏、电商等一个个千亿万亿级市场就像一个个大金矿,安安静静等着被人挖掘。


而随着互联网在下半场越走越深入,在存量博弈期间,抗风险能力差的小公司很容易在竞争陆续死掉,活下来的巨头吞噬掉它们的份额,变得越来越大;但大公司员工们不仅没有收获相应的回报,处境还会越来越危险。


因为死掉的小公司越多,释放的劳动力越大;这些人失去了工作但依然要养家糊口,人员流动就加剧了大公司员工之间的竞争。


对大公司来说,他们不仅不需要增加薪酬福利来留住老员工,反而发现市场上的员工供给更加充足了,能挑选的员工范围变得更大;主动权的天平越来越向公司倾斜,受不了996?那就滚吧,分分钟有新人来填坑,啊,真是个美好的世界。


也就是说,资本/老板有人输,有人赢;但「打工人」们,却无人胜利。



03


这几年怎么就越卷越厉害了呢?


不仅仅是互联网,这些年金融、公务员、教师、医生等热门行业也陆陆续续卷了起来。


原因无他,行业/岗位增量有限,而人才供给却大幅度激增。


给大家看张图:

改革开放初期,人才的供给和岗位的缺口是相对匹配的,大家羡慕优质岗位虽然少,但能与之匹配的人才供给也少(比如刚恢复高考时大学生占同龄人的人口比例)。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情况逐渐变成了这样:

优质岗位可能有所增加,但与之匹配但人才供给增加得多得多,主要是两点原因造成的:


1、高校扩招,人们注重教育


几千年来的儒家教育使得“出人头地”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加上这几十年来高度统一的竞争标准(一路好好读书到毕业,找一份让旁人羡慕的工作),使得人才的供给异常充分。


2、互联网发展带来信息快速高效流动。


十几年前大家选专业百花齐放,最近两三年选专业:金融、软件、计算机。


以前信息是在小圈子里流动,互联网时代大家都知道什么高薪好挣钱,同样都是清华毕业,高考分数一样,凭什么你读计算机出来做算法年薪百万,我读生化环材进工厂月薪5000?


树挪死人挪活,跨专业换岗位不要太多,热门专业、岗位、职业,竞争就越来越激烈。

04


自嘲是反抗聚光灯下的不真实


从屌丝到社畜,再到打工人,我们的自嘲也跟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步伐。


面对增速不再、机会不再、跃升不再的事实,这种自嘲远比心灵毒鸡汤来得有用。


因为我们渐渐发现,现实中的剧本不是网上聚光灯下那样:


人均985,年入百万,喜提911,北上两套房,年纪轻轻创业成功。


互联网的大幅渗透让信息流动变得越来越充沛,一方面加剧了人才的流动,带动倒三角形的快速形成;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的错觉。


在网上,不同的发声群体的发声意愿和话语权相去甚远,六亿低收入百姓不如几个大V,混得差的也不愿意说话;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效应+虚拟世界自我实现,社区里充斥着虚假和放大的虚荣,信息造假遍地开花,更有甚者借此割韭菜,知乎、小红书、抖音,有人的地方就有欺骗。


算法的进步使得数据挖掘+FEED流推荐带来高度的信息聚集效应,只要你愿意,如今无论是在抖音还是知乎,系统给你很推荐一堆一堆你想看的相似信息,不由自主潜意识里放大你对这类信息的概率判断,万一挑一的概率变成了好像我上我也行?



我以为,我本可以;而一次又一次,终于发现,这是互联网时代光速信息给自己带来的扁平错觉。



而真实世界的情况是,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后,和当年已截然不同:国际对抗愈演愈烈,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财富积累分化,高度一体化的社会竞争体系,传统的舆论环境不让人直言失败。


于是干脆撇去不切实际的比较和幻想,换来一句自嘲:我认输,但又不完全放弃,行不行?


05


面对内卷,需要勇敢的「打工人」


无论是行业、社会还是整个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得不面临同样的问题,对抗内卷,无论是国家还是我们,能做的其实不多。


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大蛋糕,你好我好大家好。


比如发展海外市场,去国外挣老外的钱,竞争没那么激烈;或者拉动消费,让广大六亿月均收入1000元的中西部百姓们有更多的收入产生更多的消费,这样能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有就是像互联网、移动物联网这样新的生产要素产生,生产力爆发。


不过上面这几个,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没一个简单的。中美对抗海外市场风雨飘渺、国内房价倾轧了太多百姓的消费能力、移动互联网十年了也没看清下一个增长极在何处。


前路茫茫,但在心底深处,却总是藏着一些对美好未来对憧憬。


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七十一年,期许已久的百年大变局孕育在一个比烂、比谁先后死的国际环境里,从“一带一路”到“国际、国内双循环”,再结合三年以来三令五申的“房住不炒”,国家也在苦苦抻着。


作为时代下微小的一粒细沙,我们这代人为数不多的优势之一就是还相对年轻。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调整心态,控制好心理预期,能多苟住一分,就多一分能赢的希望。


既然时代需要勇敢的「打工人」抗下所有,负重前行,那我就勉为其难,算我一个吧。




:)


最近文章:

为什么京东需要购物车?

来看看婚姻背后的逻辑

房子不再是个香饽饽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