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以兵家四势,浅析国共内战成败
荐文:
1979,再看中越谅山战役(橡树中越战争系列)
小米加步枪的历史。
国共内战是影响中国进程的历史大事件。
很多贴心朋友热情洋溢地留言,要求我能抽空写一下国共内战。
可是,凭借我一顿饭目前只能吃一份回锅肉的单薄水平,这些天,光顾目睹朋友们管教成龙了。
在五湖四海,不怀好意的人们纷纷举起自己手机,戳着成龙可怜巴巴的红扑扑的脸蛋,恨铁不成钢地一人一口唾沫,光顾着开心了。
言归正传,继续战史。水平不到之处,权作茶叙,包涵一笑。
国共内战成败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事我也不知道。
当时的外交、权术、政策、经济,包括人物档案,人物作风问题等等,重要文件都关在保险柜里。
我不擅长去猜测,也难得去琢磨保险柜的密码。
索性,就《汉书·艺文志》的旧纸堆里,扒拉出来灰扑扑的兵家四势。
就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和朋友们不负春光,烫壶、置茶、温杯、高冲。
隔空,与各位朋友闻香、品茶:
一、兵权谋,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古兵法讲究战前和临阵的韬略。
《大决战》电影里,导演最喜欢用西方的钢琴,来演绎一段决策者在风景秀丽的地方独步思考。
文学、钢琴、名山大川秀美的风景都可以烘托凡人成为伟大。
中国不缺这类艺术家,这是艺术牛逼哄哄的魅力。
然而,艺术究竟不是军事。
1946年6月26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10个整编师,以20余万野战军率先对中原军区发起战役攻势。
课本一般认为,这是全面内战最早爆发的时间。
之前,毛先生在七大时,即隆重指出:
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
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末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东北,抗战结束时其交通、人口、经济、军事、工业尤其重工业的战略价值显得非常重要。
其他不说,单说人口。
经历八年抗战的战乱、饥荒等,中国内地各省适龄服役的人口剧减。
而日本战败后,东北籍、朝鲜籍的伪满洲国军整体歇业。
此外,苏军一哄而上,拆卸、掠夺一大批东北工业等设备、建筑,很多工业、商业为之倒闭——即便如此,亚洲最大规模的东北军事重工拔根汗毛,照样比内地工业的腰粗。
随之大批东北强壮劳力,也就纷纷下岗。
再加上抗战期间,日军和伪满洲国并没有在东北实施严格的、高密度的征兵。
黑土地上,适龄的闲散在庄稼地里的精壮庄稼汉子,躺在太阳下也没有太多的事情好做。
只要有窝头吃,这些歇业、下岗、闲散的强壮劳力,都是当兵的好苗子。
光是人口便占如此优势,遑论其他。
网摘图文。
围绕争夺东北,国共早就在1945年年底。闷声不响开始激烈的掰腕子。
抢先出关的彪爷和也想出关的杜聿明在山海关,便打了一场兵团规模的大会战。
就此开始,黑土地上,俩哥们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最重量的武装较量。
在斯大林,以及斯大林在东方的小弟金日成,乔巴山等的无私的支持下,彪爷屡败屡战,在杜聿明、孙立人猛烈拳击下,抹干鼻血,终于,站成了一个战神的姿势。
金日成高呼抗蒋援华,相比乔巴山更热心,更义气。
可能,这也是朝鲜直到现在,对抗美援朝并不感恩戴德的原因吧。
养精蓄锐后,彪爷扑上去就是乱拳。一旦杜聿明等人鼻青脸肿回过神来准备还手,彪爷口哨一吹,中场休息。
杜聿明睁着血红的双眼,瞅着休息席上悠闲的彪爷,无可奈何,头疼欲裂。
想打便打,想停便停。
背靠苏联和朝鲜、蒙古,彪爷无疑是最棒的拳击手。
当然,也有朋友在质疑当时的裁判马歇尔关键时刻吹过黑哨。
其实,就算马歇尔吹黑哨,那也是其次。主要还是国军在内战的兵权谋上,即处于被动。
以正守国,以奇用兵,新一军和新六军固然精锐,但不过数万,绝不具有战略打击能力。
此外,两军多是美式装备,进入东北,军火补给天遥地远。
把这样的军队孤悬关外,无论如何都是失算。假设,中原内战爆发,两军用在中原,江淮,如该如何?
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
东北地处苏联、朝鲜、蒙古的战略包围,由蒙古边境突击东北交通咽喉辽西走廊,不过数小时。
电影演过,吴孟达往天上丢钉锤、斧头,跑快递的周星驰都可以一拳打翻大师哥。
就算陈兵蒙古境内的苏军偶尔搞点不过线的军演,东北、华北的国军就得为辽西走廊哆嗦。
古代兵家尚且知道战前先搞合纵连横,明察形势,比较阴阳。
国军以最精锐为核心,组织主力军团悍然出关,战略思维比起两千多年前赛马场边的孙膑,差得太远。
四野坦克部队行军。
二、兵形势,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集中优势兵力,确定绝对的军事实力,在战前形成对敌优势。然后,才是策划运筹,寻找战机。
战机成熟,审时度势,雷厉风行,一战成功。
历史上,尉缭子是公认的玩以我之锐,攻其不备弱处的大行家。
尤其楚霸王项羽,当时集中优势兵力,千里突袭,打击对方的薄弱环节,取得了一系列的战役胜利。
然而,那是冷兵器时代。
兵形势核心固然需要指挥专一,先发制人,避实击虚,兵贵神速。
然而,随科技发展,在内战期间,甚至现在,兵形势应该注入更多的情报、信息的内容。
国共内战前夕、初期,国军裁减了抗战中功勋卓著的军统局。
数百万大军的空前规模作战,居然不如抗战,没有一个成体系的高效的情报系统。
此外,国军急欲军队现代化、国家化实施军改,开始大规模整编主力军队。
不切实际砍掉后勤、补给、情报等作战配属单位、编制。
著名的抗战铁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即为兵形势下处于完全被动的牺牲品。
该师早期在苏北作战攻势凌厉,陈毅粟裕为之头痛。
在战役战术上,该师可谓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然而,在大战略上,该师主要作战情报多次泄露。进入山东更是犹如裸奔。
同时,该师缺失后勤保障,久战后,自然战损严重,疲惫不堪。
就此,除去上级命令之外,该师缺乏作战情报,缺乏弹药粮草支援和新兵补充,自己战力下滑严重不说,处于最恶劣兵势下,依然“兵贵神速”。
翔实的,来自多个口子的无线电情报,让粟裕在广袤的山东地图上,迅速发现了稍微突出推进战线的整编七十四师。
瞬间,在乒乓球桌子上一眼望去,准确找一颗蚂蚁,再准确伸出手指一摁。
这功夫不是那个人都学的会的。有时候,旁边的提醒很重要。
以七比一的战兵,以绝对优势的炮火和弹药,后勤,对疲惫不堪,未及休整、补充,战力早已经大打折扣的整编第七十四师,说实话,粟裕也是很棒的。
当然,说到裕哥,他和设计师谁才是淮海战役的一哥,一直争论不休。
谁是一哥不重要。重要的是,淮海战役在战略部署上占据优势的兵势,但是在战役战术上,现在看起来,可能并非如电影描叙那般高大上。
1948年11月,曲阜会议召开。
在后来是反革命的饶漱石的主持下,粟裕,许世友,谭震林和黎玉聚精会神参加了这一决定淮海战役的会议。
饶漱石率领华东局和山东军区、野战军坐镇曲阜。
粟裕则亲自在前敌组织了大战的指挥部。
大战开始,粟裕在碾庄圩遇到了老对手黄百韬。。
在豫东会战时,黄百韬击败了粟裕——狭路相逢,分外眼红。
所以,淮海战役最早的战事,基本就像《亮剑》里面的李云龙打平安城。
不分主攻、助攻,一拥而上。
尸山血海,双方战士奋力厮杀,黄百韬打得唉声叹气。
记载中,华野围攻黄百韬兵团的胶着作战记录,除却一些套词之外,其他内容比较模糊。
两军在混乱里迷迷糊糊着混战,迷迷糊糊着血流成河——战事惨烈,厮杀人众,甚至超过抗战。
国共两军进行大兵团运动,在潘塘一带,两军稀里糊涂行军居然搅浑在一起。
就此,淮海战役最核心的战役之一潘塘遭遇战爆发。
由此可见,裕哥当年对兵势的认识,可能不像资料和写手们吹嘘那么神奇。
裕哥在碾庄圩陷入僵局。
内战的油画。内战,无疑是历史的悲剧。原手足相残悲剧不再上演。
饶漱石着急,饶漱石的上级们更着急。
本来应该进入短期休整的二野受命立刻参战。
兵力弱小的二野主力无论人数,武器,后勤都远远无法和三野相提并论。要直接加入混乱战团,二野作用有限。
刘伯承素来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史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
刘伯承回避两军激战战场,绕过国军防备,奔袭宿县。
宿县不仅是碾庄圩的退路,也是整个徐州重兵集团的退路,更是南京到徐州的中原决战的生命线。
这次奔袭,用兵狠,准。
顷刻之间,二野兵力单薄,雄兵百万的华野在徐州以北狭小区域和国军的抓脸作战,立分胜败。
这是兵家善用兵形势的杰作。
占领宿县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切入南京与徐州之间,顷刻间,百万同胞兄弟的抓脸,掐裆的混战,升华成国共中原大决战。
就此一看,其实内战著名战役,又有几次战役,靠的是传说中的名将天才?
三、兵阴阳,顺时而发,推行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
传统演义、评书对"天时" ."地利"非常热衷——所谓"天时" ."地利",便是传统兵家所重视的兵阴阳。
不明气候,不清地理,在传统兵家看来是大忌。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这首诗,说的便是文艺的兵阴阳。
其实,随着现代军事的发展,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那般,两军靠一二次大决战便分出胜败的战争很少。
自然,真的大决战,单靠天气变化和地利等元素去谋划胜利,显得也比较飘渺。
其实换角度去考虑兵阴阳,也可以看作是战争进程不可抗拒的大势。
对国军而言,长江以北存在东北、华北和徐州三个重兵集群。
内战最后的三次大规模决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也与国军这三个重兵集群有关。
国军陷足东北,便因上述东北诸多不利而很快陷入糜烂。
到了1947年,国军依然纠缠东北。为此,整个华北傅作义集团既承担本战区作战之外,更要兼顾策应关外。
华北重兵精锐陆续调往东北消耗殆尽,傅作义凭老晋绥军家底彻底坐大。
关内中原最具实力的国军徐州剿总集群在山东与饶、陈、粟集群决战,却在刘邓集群牵制下,得不到傅作义集群的应援。
台湾高山一只蝴蝶煽动双翅,天津就可能有一场大雨。
就此,饶、陈、粟集群对徐州剿总取得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一系列胜利。
很大程度,徐州剿总存在被牵制下,多路分兵等原因,也存在傅作义集群消极应付等其他因素。
当然,这不是说谁高明,蹩脚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关外诸多战场,国共双方都在为关内决战而战。而东北战场,自1947年底,彪爷几乎锁定了胜局。
一方,是在为几无悬念的胜利而做最后的努力。
一方,却是不愿意弃子,执意纠缠企图最后的、渺茫的希望。
等到最后东北辽沈战役结束,次第左右了平津的傅作义集群南撤,也继而牵制了徐州剿总的最后的精锐主力南撤。
大局已定,再想企图经营长江,无疑奢谈。
华野单兵装备。
见势不妙,化妆撤退。这是一个小小的游击队长就可以想清楚的问题。
群众说的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国军当年何以纠结东北,不读大势,一误再误,最后一败涂地,在以兵阴阳去分析,是对战局进程的分析、判断出现重大的战略失误。
国军当时也绝非蒋先生一人专制。
国军当时上有傅作义、卫立煌,下有韩、郭、张、廖以及多多的韩练成等。
此外,军队之外,尚有民主党派起哄,有李济深、李宗仁、冯玉祥等等老先生七嘴八舌。
如此一来,整个内战,也绝非蒋先生的黄埔系一家做主。
兵凶战危,兼听之后,难下决心,败走台湾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四、兵技巧,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者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历代兵书、兵家都是十分重视。
兵技巧的习手足,便是练兵、演习。
便器械,积机关,便是武器装备、弹药粮草等后勤保障。
只有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才可以以利攻守之胜者也。
战争最重要的是资源,无疑是兵员,粮食和武器。
抗战胜利并非完全是中国的胜利。这场耗时八年的抵御外辱的艰苦抗战,中国苦苦支撑,人财物牺牲、消耗巨大。
抗战结束后,关内尤其长江流域、大西南等地区,无论兵员、粮食、武器都无法和日寇重点经营的东北、山东等地抗衡。
日本在东北建设有亚洲最庞大的重工业尤其兵工基地。
同样,山东胶东半岛也有日本经营的较大规模的重工业、兵工基地。
尤其八年抗战,大西南和长江腹地区域常年征兵,待到抗战末期,兵源更见枯竭。
虽有抗战后改编的军队,但是在官兵看来,内战不是抗战,反战情绪自然产生。
至于粮食、煤炭燃料,到了内战后期,国军控制的江苏、上海、徐州等地一带的民生需求,都是由中间商人自北方转运南下,接济解决。
此外,党史有建新公司等记载,也有少许与苏联、朝鲜、蒙古的外贸记载。
内战时期,东北是最重要的火器供应基地。
著名小说《林海雪原》最后一页,当时尚在部队的作家曲波写着:
工厂的高大烟囱,冒出浓浓的烟雾,射向晴朗的高空。
隆隆的马达声各处争鸣。 市郊的原野上,洋溢着一片山歌。农民、农妇们在辛勤播种。
火车发出巨大的吼声,往返如流地在滨绥图佳线上奔驰。
天空翱翔着年轻的练习机群,在疾升,在俯冲,在盘旋摆阵。
牡丹江市南郊,海浪飞机场旁的碧绿草场上,集结着千军万马,歌声冲天彻野,
战马咆哮嘶鸣。雄武威风的野战军,在待命出发。
所按照时间推算,这大概是1946年夏秋,或者1947年早春的景象。
也就在这个时候,对华美援完全终止。新的美援需要在1948年年底才可以到达中国。
而关内各地,在北平、天津、重庆、武汉甚至南京,一场席卷各界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运动,正在酝酿。
这场运动,被誉为是解放战争的第二战线。
1947年5月4日,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上海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继而,风潮席卷工、商、学以及教育、文化等——这是1949年前的“三反运动”。
戏剧性的是,数年后,上海再次掀起“三反五反”运动。
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想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无疑万难!
茶尽。有机缘,小酌看大江东去。
朋友鼓励,随心、随意。
【防失联橡树微信zhuerduo1222】
汤恩伯及汤军团抗战系列文稿(点击可见)
纪念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文稿(点击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