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俄粉普及课:“关特演”,日苏蜜月闹剧(下)
荐文:
看着苏俄和日本肉麻示好,卿卿我我,纳粹德国急躁不安。
“巴巴罗萨”行动后不久,苏俄红军风声鹤唳,纳粹德军所向披靡——然而,苏俄战略纵深太过广袤。
所到之处,苏军以万、十万甚至百万计地崩溃。没几场好仗可打,苏俄也没几条像样子的道路,一路风尘,德军没日没夜行军,苦不堪言。
苏俄国土太辽阔了——希特勒想起了两线夹击,于是再次下令德国参谋部、外交部,赶紧的,摇垮日本与苏俄媾和的“婚”床。
1941年6月,德军参谋部正式向日军参谋部通报了欧洲战况。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则摇起玫瑰花:欢迎日军由远东夹击、分享苏俄。
同时,里宾特洛甫还含蓄表示,德国将不容忍日本和苏俄继续偷情,如执迷不悟,德国将延迟对日本交换航空喷气式发动机技术,甚至全面中断对日军事、工业技术的支持。
日本尿了。
日本天皇和日本军界窃窃私语,滴滴答答着勉为其难对发起向苏俄攻击作战的推演后,认为:
由张鼓峰、诺门坎会战和苏德战争苏军表现分析,苏军看似庞大战力,其实并不可怕。
对日军北上最大威胁,是西伯利亚漫长的冬季和补给线。
假设日本对俄作战,日军攻击方向是苏联幅员辽阔,资源贫瘠,工业薄弱的西伯利亚。
日军要完全击败苏军百万远东方面军,需要集中25个陆军师团和1000余架战机投入战争。
在1941年冬季,北上日军最多打到贝加尔湖附近。
届时,日军将耗尽600万桶汽油储备——在当时没有发现油田的西伯利亚,日军将再无燃料以维持、保障后续作战。
通报最后,日军非常狡猾地委婉解释,日本坚决站队希特勒身边。但是,要发动全面对苏俄战争,日本需要战略物资,尤其液体燃料。
所以,日本决定南下,先分享南洋诸岛法国维希政府冒油的殖民地,最多在1943年初,配合德军夹击苏俄。
通报内容复杂,换成今天的街坊口语,即是:
特勒哥,你先揍丫挺的阿苏。
兄弟先去南方挖几锄头,吃两顿饱饭。回头,哥们一准动手揍大林子。
自古流氓怕痞子。
希特勒戴在老花镜愁眉苦脸看完日本的推演通报,根本想不出更好的外交应对——换在欧洲,如此唧唧歪歪,纳粹德国恐怕早就把小日本办了。
迫于纳粹需要在远东有制衡苏联和太平洋的亲密盟友,而最早的盟友中国过于孱弱,陷于战火,希特勒终于下定决心,默认日本“南下”。
为激励日本尽快“北上”,纳粹德国在1941年彻底终止对中国藕断丝连的外交关系。
谁也没有料到,日本南下并不限于窃取法国维希政府殖民地。随着美国遏制日本战略支援和公开大规模援华抗战,日本的“南下”国策有了两个中心:
第一,窃取南亚资源。第二,彻底对中国抗战实施战略包围。
就此,日军南方军在南亚动静越闹越大,终于在希特勒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悍然发起珍珠港偷袭。
满口黄连啊,希特勒当时是苦不堪言——这是后话,不提。
二战期间,天皇以下,每一个日本人都是那么信心满满自认自己冰雪聪明。
于是,每逢关键时刻,日本军队与政府,海军与陆军一直存在着目的糊涂但不可调和的矛盾。
即便在铁板一块的陆军内部,皇道派和统制派同样也是水火不容。
唯独1941年在商议“南下”的天皇御前会议上,天皇和政府、海军、陆军等方面认识高度统一。
《适应形势转变的国防国策》作为1941年后的日本战略,顺利出台。
这是日本及日军高度“自我”的战略,大意为:
日本首要任务是解决“中国事变”。持续对华侵略亟待战略物资,尤其石油。
解决战略物资,尤其“液体燃料”是日本未来战略的重要方向。
按照日本军政高层的分析,日本需要心无旁骛“南下”,苏俄更需要心无旁骛抵抗德国入侵,在满蒙问题解决之后,日本与苏俄都需要保持和平。
这个意见,日本很快通过秘密外交渠道与苏俄达成一致。
1941年底,关东军边境部队与苏俄边境部队,以及满洲伪国和苏俄的地方官员相互走访,相互输诚。
一拍即合。
随即,日军关东军大举入关投入侵华战争。
苏军西线溃败,也迫不及待在远东调集大量的空军支援。同时,苏俄最早类似中国后来的建设兵团的“农垦军”,也源源不断向西线输送兵员。
当然,志在“南下”的日军,必须给希特勒一个交代。
1941年7月,日军陆军统制派头目,日本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委托关东军参谋长吉本贞一,下达了以“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名义的备战命令。
整个东北,军列呼啸,警报不断。
纳粹德国外交官和新闻记者被日本关东军盛情邀请来到现场。“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正式开始。
很多不明真相的关东军中、下级军官说到北上,亢奋如注一管鸡血。然而,在1941年的关东军已经不再是1931年的关东军。
诺门坎会战结束后,日本天皇和军部对日本陆军进行整肃,在1941年,日本陆军惯于“下克上”的皇道派的年轻的军官、参谋们,遇到全方位修理。
皇道派灵魂人物辻政信等被调离了关东军,曾经骄横跋扈,只手遮天的皇道派已经式微。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指挥和控制被日本天皇及陆军、关东军司令部握在手里。日军本土军、朝鲜军和关东军开始了有条不紊的调动、部署。
警报声里,日军国内2个师团星夜被加强到关东军、朝鲜军。
纳粹德国外交官和新闻记者目睹运输线往来不息的军列,眉开眼笑着向柏林发去时讯。
到1941年8月,日军号称关东军在满洲、朝鲜,向北“警戒”陆军达到16个师团。
当然,这与日军推演需要25个师团才可以进攻苏军相比,尚有9个师团的缺口。
这些调动中,日军本土另外5个主力师团也陆陆续续高调进入东北,然后,这些陆军兵团再低调登上另外军列,由北宁线南调进入山海关,投入了中国战场。
按照日军计划,这些日军在中国战场作战后,将作为战略预备集团,向南作战。
当然,德国外交官、记者们能够目睹、采访日军调兵北上,却不会知道这些北上日军的绝大部分拐了一个弯,再悄悄上车南下山海关。
流氓和痞子的友谊,甚至还不如痞子与痞子的交情。
1941年日军“关特演”期间,日军侵华主力一直以22个师团,保持着对国军的战略攻势。
突然南下增加的日本本土军、关东军等主力投入战场,使得中国抗战在江浙、两广和中原腹地的中条山等战区,遭遇日军大规模战略攻击,损失惨重。
战后,日本资料显示,整个“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命令动员仅关东军包括边境守备师团、满洲伪军辅助部队等区区12个师团。
这些本来担当对北防御的日军、满洲伪军,每日没事就搞换防、拉警报。然后,修筑永备工事。
当然,和往常一样,他们的调动和苏军边防军一直都保持着联系,以防擦枪走火。
看热闹的德国等外交官、记者们看不出门道,但是,日本外长松冈洋右却知道内幕。
这位在签署《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时,和斯大林勾肩搭背,卿卿我我的日本外长和幕僚分析日苏、日德关系后,上书天皇,要求兑现与德国盟约,向苏俄宣战。
痞子和痞子的交情,有时候也是幽默。
7月,梅津美治郎应召专门赶回东京,参加了天皇御前会议。
日本军政高层们在天皇御前,就“北上”和“南下”,再次发生了空前吊诡的激辩。
历来不兼容的日本政府和少数皇道派陆军要求北上。
同样不兼容的日本海军和陆军统制派则要求维持“国策”,实施“南下”战略。
会议期间,日本驻德大使大岛向日本报告了德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战绩。
是时,苏军西南方面军被德军钳击,苏俄包括莫斯科在内很多主要城市都暴露在德军攻击之下。
7月5日,驻苏大使建川美次急电东京:苏俄民心、士气瓦解,欲图迁都。
日本外长松冈洋右和陆军皇道派再次呼吁向北作战。
然而,苏德战争态势让日军参谋总长山杉元有了反驳的底气:
苏军全力投入苏德战争,日本在满蒙将没有战争压力。
所以,日军应该抓住机遇,大胆南下,占领东南亚资源和石油,摆脱美国贸易的扼制,继而才可以按照解决中国事变、北上的次序,完成“大业”。
日本天皇信任军方分析:
德国自己也不急于攻打不产石油的英国,转向拥有世界排名第三的乌克兰高索沃油田的苏俄。
日本也应该学习德国战略。
日本只能在坚持南下占领南亚的石油产地后,才可以摆脱日益恶化的美国贸易控制。然后,无论对华侵略,或者转向北上,才有胜利的把握。
日军分析,在南下过程一二年内,还可以等待德国继续用兵,耗尽苏俄军力。最后,轻轻松松北上,多占便宜。
在海、陆军主要参会将领一致支持下,日本天皇决策:调集本土精锐师团入关,预备向南作战。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继续热闹继续。
1941年的7月、8月,日军关东军、本土军大兵团源源不绝进入山海关——当然,他们由朝鲜而满蒙、东北边境虚晃一枪之后,掉头南下。
在希特勒虎视眈眈之下,日军高效、精密地完成了新的战略部署。
9月20日,德军在基辅战区全歼苏军精锐西南方面军,苏军损失70万。至此,苏军再次开始由远东方面军向西调集军队。
调兵,调武器,调战略物资,一败再败的苏俄砸锅卖铁,开始“一切为了西线”。所以,在间谍密报日军“南下”国策后,简直热泪盈眶。
在远东十万火急调兵,缓和了西线作战的压力。到1941年8月,苏军在广袤的远东,仅50个陆军师,装甲部队和其他作战部队,总兵力不到60万人。
在武器和战略物资上,参考诺门坎会战苏军消耗,当时,苏俄在远东储备战略物资,仅够应付日本6、7个师团作战。
这些资料都说明一点,以往,网络所谓的远东苏军强大震慑论,可能不太真实。
当然,也有朋友纳闷,为什么当年小鬼子就是不趁虚北上,非要一头扎在太平洋里被英美强国逮来呛水。
究其因,有三:
其一,日军陷足中国,战略物资匮缺。不足以支撑日本两线作战,对苏发起全面战争。
其二,日德盟约关系薄弱,日本对纳粹德国东进战力、速度也存提防。
其三,基于日俄战争后对苏俄心理优势,《日苏互不侵犯条约》里的苏日达成满蒙伪国共识,日本更愿意维持苏日关系现状。
御前会议确定“南下”国策后,“关东军特别大演习”象征性的换防、调动也基本停止了。川流不息的军列开始转向山海关。
日本同样也是调兵,调武器,调作战物资。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不过是日军向纳粹德国输诚的口是心非的决心书。
当然,闹剧还得演下去。
诺门坎会战,日军以1个非主力的师团纠缠苏军4~5个师。
后来,日军可能按此推算,在太平洋战争暴发后,继续由东北调出军队、武器和战争资源南下。
日本留守东北全境的关东军,不过是对应50个师的10来个师团。
越掏越空的关东军在1945年,终于感到“身体好像被掏空”。
关东军就此被日军参谋部自嘲为“稻草人”部队。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后期,直接参加演习的关东军战略物资仅0.3个会战份。
大多驻守东北边境的日军师团弹药配给,甚至不过一个基数。
寥寥无几的战车、重炮、战机更是缺油少弹。
希特勒终于被“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中关东军的表演打动。他也认为,日本如不南下解决战略物资问题,将无力发起对苏俄作战。
很快,德国对日本军事技术交换、支援恢复了常态。
日德外交恢复正常,呼吁北上的日本外长松冈洋右就放弃了和陆军皇道派的合作。
南下,成为日本在1941年不可撼动的国策。
日军装备精良的最精锐师团,包括日军关东军的机械化单位均调入中国。部分直接参加对华侵略作战。部分绕道南下,预做“南下准备”。
8月初,以“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名义,日军高效调整了中国东北、朝鲜和本土防务,调集数十万大军,完成了对北防御,继续侵华和“南下”预备的部署。
在得到纳粹德国的理解后,日本军方再无顾忌地宣布: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显示,日军要在满足解决“中国事变”前提下,物资准备无法完成。
日军如全面北上,动员、调集军队需要3个月,这样,对苏作战就会推迟到冬季。
与其如此,不如等待来年。
1941年8月9日,日军宣布停止“关东军特别大演习”。
这是二战时期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演习。
演习涉及日本本土军、关东军、朝鲜军、侵华派遣军和新组建的南方军。
最初,看似针对苏俄的边境实战演习。实则,是日军一次大兵团机动、部署。
由此,中国在1941年进入最艰苦、最困难的抗战阶段。
日本也就此迈开南下东南亚和偷袭珍珠港的步伐。
自从,确实看不到苏德战争暴发前后,日本和苏俄的摩拳擦掌。
不过,由《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和被很多资料解释,是日军企图北犯,最后被强大苏军震慑而裹足不前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可以侧面诠释,抗战期间,苏俄和日本最真实的军事关系。
随心随意,都是鼓励。添加微信zhuerduo1222。
【防失联橡树微信zhuerduo1222,添加注明】
汤恩伯及汤军团抗战系列文稿(点击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