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俄乌战争谈:挺乌,还是挺俄?
俄乌战争观察全集及俄乌战争谈:现实、虚拟和抽象的战场的全面对抗
夏季,留在俄乌战场的武器残骸开满鲜花。
我写俄乌战争以来,频繁会遇到很多朋友冲向微信、后台,质问立场,敦促站队。
每每这时,道德和正义的旗帜在网络挥舞,确实很影响我写作俄乌战争的情绪。
就此,我尴尬、苦笑,遂撰下文。
很多突发性大事件,我都会认为是我的老师。
武汉疫情如此,上海疫情如此,俄乌战争同样如此。
受突发性大事件的极端的刺激和启迪,在常态环境下的思想得以高速运转,思考边际明显扩展,思考更是在多维度空间自由转换运行……
其中受益,远非常规的书本、课堂、以及正常生活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可比。
同时也是难以言喻的独立、自由的、巅峰的思想快感。
当然,我不认为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可以得到这种美妙的体验。
我长期写作战史、历史,因而,我对俄乌战争感悟和理解也就最深。
我清楚俄乌战争背景、关联极为复杂,尤其在写作俄乌战争最初两篇文章被删除以后,我即严格定位写作角度为战争观察、分析、综述、推演框架。
在后续《俄乌战争综述》《俄乌战争观察全集及俄乌战争谈》系列里,每篇文章都严格囿于这个框架,如戴镣起舞而纸上谈兵,论及俄乌战争的得失。
然而,这样中规中矩的写作,还是可以收到很多回复、留言,尤其让我读者和同胞们左左右右的挺俄挺乌的激情而无限唏嘘。
在相关战争观察、分析、综述、推演等写作中,我在国内仅能有限收集国内网络能够搜集到的各种战况、地图、新闻等碎片化的开源资讯,而后进行综合判读、分析,进行写作。
我的写作不受任何人影响。
现实生活认识我的朋友都很清楚,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机关上班,社会做事,我的这个写作习惯几乎没有丝毫改变。
因而,遇到左左右右的挺俄、挺乌者频繁扯起道德和正义的旗帜,以及以打赏为条件,留言让我明确站位,表态,都让我感到极为别扭和希望彼此疏远。
其实,我就是一个纯粹靠着独立思想和独立写作而生活的普通人。
就像生活里,我们所熟悉的任意那位纯粹靠种地、靠跑腿、靠做工、靠赔笑、靠板砖去生活、去养儿育女、去负重前行的普通人一样。
作为普通人,我们的本质就是普通。平常看完新闻酒后畅聊不免气宇轩昂、热血沸腾,实际上说话虚火,弱小身板更无撑起一段宏大叙事的体力和能力。
此前,我在网络、现实见过了太多的胆量超过体重、气势超过身高的平民家的孩子,每每遇到大事件发生,他们总会豪情万丈。然而,等到热血稍凉,他们无一例外就得全神贯注应付生活。
生活如此魔性,我们必须面对。
并且,我们面对着还必须笑着承认,无论生活如何魔性、如何艰难,为家庭、为父母、为子女,就算深知前方无边无际,都得咬牙前行,没得选择。
没得选择,远比可以选择挺俄、挺乌,无疑更为真实、具体、沉重。
所以,我们姑且放下挺俄、挺乌,还是先管好你我作为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如何?
我在前两篇文章《俄乌战争观察:战场之外的战略对抗》《俄乌战争观察:俄军合围赖西昌斯克和“袭击购物中心事件”》反复说明,文章为综合开源消息对俄乌战争的纯粹技术性分析,不存在站位问题,请朋友们理性和独立阅读文章,回复尽量趋向技术范畴。不必涉及政治,更不必上纲上线。
然而,可能是最近两篇文章,我在文前写了两首关于俄乌战争的诗歌的原因,颇有一些五行抬扛的朋友频繁留言,频繁批评责骂,频繁敦促站队。
确实太累。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我在中学,即趟过了八十年代文青热潮,开始写作诗歌。这个习惯直至后来我上网写作,在搜狐、天涯等网站为网络诗歌比赛当了评委,一直都在断断续续着偶尔写写诗歌。
断断续续着偶尔写写诗歌,如同断断续续偶尔独立思想、断断续续偶尔弹弹吉他一样,都是我从少年而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同时,这些习惯也都是我的纯粹的享受。
因而,还希望朋友们看在同属普通人同行于网络的缘分与情谊,能够微微一笑,包容我的思想、吉他和诗歌。
这里,将俄乌战争的两首诗歌整理如下,奉君临夜闲读,闲想。
第一首、深埋在北顿涅茨克河岸的种子
乌克兰莽原上的麦田。
夕阳颤栗
岌岌可危
挂在一颗被炸断的栗树的残枝
摇曳
鸟瞰
生命与庄稼以颓废的阵列
默然横陈
被路过的坦克碾压和深埋
在北顿涅茨河的一个无人再去的水岸
那里唯有娓娓的涛声
那里唯有夜虫吟唱
那里唯有一群不再说话的人
在我们无法看到和想到的世界的外侧
卑微而哀怨地卷缩了身体
像一个胎儿
或者更像一颗麦子以及一颗葵花种子
自由自在地散落在灌木丛和亲切的黑土里
这个夏夜如此平凡寂静
遥远的手风琴还在拉着一支无词的歌
音符也是无数的无名的无姓的种子
还有
那些妻子们要说的话
那些孩子们要说的话
那些父母们要说的话
像无数的蒲公英举起洁白的思念
千里迢迢策风而来
寻找一个被深埋在已经嘶哑的咽喉
却又忽然电闪雷鸣的梦境
历史无声无息
河流无声无息
生活无声无息
记忆无声无息
唯有等待
在来年的某一个饱含泪水的雨天
钟声和鸽子会久久停在教堂的尖顶
眺望着河水袅袅远去
如同回望着故乡的那些走向亚速海的亡灵
他们恋恋不舍
却可以看到
那些明媚开放的麦子和向日葵
沿着北顿涅茨克河
缓缓流淌
溢漫辽阔的乌克兰的大草原
第二首、第聂伯河月夜的悲歌
出生于乌克兰的画家阿尔希普·伊凡诺维奇·库因芝的作品“第聂伯河上的月夜”。1880年,库因芝在彼得堡举办了只陈列了这幅“第聂伯河上的月夜”的一幅油画的展览会,一时间使得圣彼得堡为之震动。人们纷沓而来,争相观赏这幅非凡奇妙的夜景画,无不惊叹、赞美画家笔下随意流淌的第聂伯河月夜的光影。
在一个晴朗的夏季之外
黑夜和麦子和向日葵在炮弹的射程漠然生长
生命的机会更比阳光炫目
可惜
等来的月划过水岸
如一把收获绝望的刺刀
挑落了荆棘上惊悸的鸟翅
沾满露水的哀鸣
在黑土之下悚然穿行
我,还有你
无声无息
跌落第聂伯河冰冷的峭壁
以青苔那样卑微的方式
唯有争取活着
在阴冷湿滑的水岸
蔓生着那些盛开绚丽而血腥的仇恨的眼睛
那些无法闭上的眼睛
和那些死去的男人的眼睛
女人的眼睛
孩子的眼睛
一颗
一颗
一颗一颗地
浮游在第聂伯河的水面
茫然无助
鬼祟浮沉
每天都闪烁的那些幽绿的光
悉索点燃
我,还有你
对原本美颜的乌克兰莽原的生机勃勃的想象
……
感谢诸君热心,空闲帮忙转发转圈点赞。
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6月29日22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