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俄乌战争观察:论说俄国的“新战略”和“磨盘”战争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03
俄乌战争观察全集及俄乌战争谈:现实、虚拟和抽象的战场的全面对抗
俄乌战争综述全集及俄乌战争综述之三十:乌东与七月的攻略猜想
明军降将李成栋和嘉定三屠
俄乌战争观察:阶段性回顾战争,“精神犬粮”和赫尔松大反攻真相
俄乌战争观察:“理想的历史教训”,简述乌军库皮扬斯克突击战(2)
俄乌战争观察:突击、突击,从库皮扬斯克到伊久姆(3)
俄乌战争观察:解说库皮扬斯克大捷之后的全局战争态势(4)
俄乌战争观察:哈尔科夫收复,战争还要持续多久?
俄乌战争观察:顿巴斯战场的相持,赫尔松战场的对抗,扎波罗热战场的异动……
俄乌战争观察:乌军反攻的“政治战机”和罗斯托夫后勤线……
柏林会战:计算与实力,泽洛高地攻防战惨烈往事如是说……
俄乌战争观察:莫斯科将在什么情况下发起什么形式的“核战争”?
俄乌战争观察:“公投入俄”和“平稳降落”

泽连斯基总统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采访时证实,第一套NASAMS先进防空系统已交付给乌克兰。显然,乌克兰正在友邦援助下,全面遏制俄军有限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继而将俄军推向“狂轰滥炸”的机械化战争时代。


2022年9月26日俄乌战争态势图。红点为俄军军事基地和重要军事目标;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蓝色圆圈在粉红区域为乌军远火精确袭击;蓝色圆圈在无色区域为俄军远火精确袭击。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一线炮火狂轰滥炸。


2022年9月26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15天。

(本文继续《详论俄军“部分动员”、“公投入俄”和“核威慑”的战略错误》)

9月21日,俄国宣布即日起实施“部分动员”、“公投入俄”和“核威慑”战略。

然而,多日观察可见,俄国开始践行这些战略,虽然在21日当天震惊全球,勇夺当天的世界各大媒体头条,实则在短期之内,对俄乌战争走势似乎没有影响。

事实上,俄国在综合国力、常规军力、核力量等方面都弱于北约及英美的情况下,实施“部分动员”、“公投入俄”和“核威慑”战略,既将英、美推向了不妥协、不默契的对面;又将各怀心事的欧洲多国在2022年的寒冬推到了“政治正确”的对面;最后,还在西方国家“围追堵截”的关键时刻,以“部分动员”直接激化国内分歧、矛盾,再将国内“民族情绪”、“爱国情绪”泡沫统统一针刺破……

9月26日,俄国各大城市的反战运动发展至更多边远地方。

适龄男子抓紧时间海陆空连夜尿遁,来不及跑路的适龄男子则选择了更决绝的反战行动:

在俄国乌斯季伊利姆斯克州,一名年轻男子持猎枪冲进征兵办公室,连续开枪,重伤该州负责征兵的军事委员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埃利塞耶夫。

新战略开启,国内漫天鸡毛,克里姆林宫可谓内忧外患。

可是,既然新战略已经全面开启,俄国就只能极为彻底地对外、对内,一起放弃默契、妥协的余地,从而置身于必须要将俄乌战争进行到底的锋。

将俄乌战争进行到底,俄国这般站位刀锋,场面犀利,实则危机重重。

以一国之力,单挑乌克兰及乌克兰身后的美、英、法、德、日、意、加拿大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如今俄国,仅从决策胆量、魄力而言,已经远超了1900年的清廷。

站在乌克兰身后的拉姆施泰因议50多个国家,其中多为全球大国、地区大国,这些国家能够整合全球最优质的金融、物资、科技力等战争资源,对俄国这样的后机械化时代的虚胖的军事大国(并非军事强国),已经形成正在“优势围殴”的现实。

这个现实决定,无论俄国再以如何坚决的姿态站上刀锋,如北约、美英等国家在一、二天惊讶、观望以后,旋即回过神来,当然就不会将俄国核威慑”战略放在眼里。

果然,9月23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率以软硬交加姿态,强势发声。

一方面,斯托尔滕贝格温言强调北约无意与俄国发生冲突,克里姆林宫应该正视俄国难以取得俄乌战争胜利的现实,希望俄乌军事冲突能够通过谈判结束。

一方面,他又态度强硬对克里姆林宫发出警告,称北约正在密切关注俄国动作,尤其警惕俄国核战略的任何动作,如果俄国与西方发生核冲突,将会败得更惨。

为壮斯托尔滕贝格声势,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鲍尔海军上将出面隔空喊话莫斯科,声称北约没有在乌克兰领土与俄交战,北约、欧盟和美国等多方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和财政援助并非为北约与俄直接作战的标志。

鲍尔因此更为强硬声称,如果俄国袭击北约成员国,北约将会改变不参战的政策,立即对俄方作出军事回应。

美国对俄实施核威慑”战略,同样软硬施压。

9月25日,美国国务院秘书安东尼·布林肯发表电视讲话,承认了俄乌战争期间,美国私下一直与俄方就“核战争”问题进行沟通。

9月26日,安东尼·布林肯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称华盛顿为应对俄国可能在俄乌战争使用核武器,已有完整应变行动计划。

同时,他还声明,如果俄国在动用核武器造成“灾难性”后果,美国将就此予以反击……

克里姆林宫面对北约、美国如此强硬回应,作何感想?

对人类而言,热核武器确属确有毁天灭地的威力。但是,对国家和政治集团而言,核武器的威力实则蕴藏在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成型、遗传至今的“核衡势”及“核衡势”政治里面。

如今,克里姆林宫居然直接将“核威慑”拉上了前台,可谓匪夷所思。

俄国“核威慑”战略如果无法达成战略威慑,难道就要真的引爆一次核事件?

显然,以俄国与北约、英美的科技力、核力量对比,俄国为此付出代价之惨重,必然远过对方。

这个代价,无论俄国平民或者克里姆林宫,显然难以接受。

解决一场发生进攻邻国、在邻国国土上的战争的危机,就要直接付出己方全国民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代价,……

如此血本无归的决策,克里姆林宫想必也很难果断拍响大腿。

一旦犹豫,俄国的“核威慑”战略必然失效。

须知,俄国这次实施“部分动员”、“公投入俄”和“核威慑”战略,实则三个环节相互紧扣关联。俄国无论综合国力、常规军力,都不足以在战略上夺得俄乌战争优势,唯有凭“核威慑”战略拉扯“部分动员”、“公投入俄”战略,似乎有重构俄乌战争态势的一线希望。

可见,既然俄国“核威慑”战略大概率失效,无法威胁北约、美国,继而也就连带“部分动员”、“公投入俄”完全失效。

综述分析来看,数日之间,北约、美国强硬回应,外交发声连绵不断,似乎正在断绝俄国的最后希望。

北约、美国如此强硬断绝俄国的最后“核威慑”希望不仅体现在国际政治及外交方面,在俄乌战场,俄国除却在9月21日、22日夺得短期主动之外,近期乌军不仅继续得到拉姆施泰因会议友邦的武器、财政援助,更在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战场、赫尔松战场陆续加强反击,夺得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战争即可以视作政治的延续,更可以看作是政治的一种极端表现。

现在,再看9月21日,似乎真的成为了俄乌战争的战略拐点。

9月26日,哈尔科夫及卢甘斯克战场。

9月26日,哈尔科夫及卢甘斯克战场。

在俄国实施“公投入俄”的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个州中,俄军唯有在卢甘斯克州,几乎夺得了全部地域。

但是,就在9月21日以后,乌军连续发起攻击,已经在奥斯基尔河东岸卢甘斯克州地域建立桥头堡并形成了三个凸出部。

虽然红利曼还在俄军手里,但是,有了这三个切入卢甘斯克地域的凸出部,乌克兰即有了下一步向卢甘斯克腹地发起战略反攻的基础。

9月26日顿巴斯战场态势图。

顿巴斯战场既为俄国发起俄乌战争的“特别军事行动”的基本战场,也是俄乌战争的主战场。

从上面态势图可见,俄军之前从伊久姆-红利曼北线战场、赖西昌斯克东线战场、波帕斯纳及米洛里夫斯基南线战场,向乌军斯拉维扬斯克城市群形成三面战略包围态势,为俄军在俄乌战争最占优势的战场。如今,随着俄军9月惨败,俄军伊久姆-红利曼北线战场基本崩溃,战略优势已然不复存在。

目前,俄军主要在赖西昌斯克-波帕斯纳-米洛里夫斯基形成了顿巴斯战线,每日频繁向乌军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防线发起进攻,却几乎没有进展。

即将进入俄乌战场的反制无人机的无人机枪。

此两军对峙、消耗,势必又将向乌军以远程精确打击对抗俄军以炮火狂轰滥炸的战场模式演化。

那么,9月28日,等到俄国策动的顿涅茨克“公投入俄”结束,面对深入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腹地的顿巴斯战场,俄军既无法以常规军力对抗乌军,又不可能真的热血冲脑悍然引爆“煤气罐”,左右为难之下又要顾全面子,势必又要以“局部动员”数十万人枪丢进顿巴斯战场这个无底洞。

如此,顿巴斯战场就可能真就成为北约、英美及乌克兰联袂消耗、消磨俄国国力的主要磨盘。

此外,在扎波罗热战线、赫尔松战线,乌军得到北约及美军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战,自7月中旬以来,一直以高科技远程精确打击发起“烟头攻势”,对抗、消耗俄军的机械化军队的狂轰滥炸。使得扎波罗热战线、赫尔松战线看上去,早就成为北约、英美及乌克兰联袂消耗、消磨俄国国力的“两个磨盘”。

综上分析,可以认为,北约、英美及乌克兰如果无视俄国“核威慑”战略,俄国势必也不会率然发起“核战争”而付出过于沉重代价。

因此,俄国“核威慑”战略失效,连带“部分动员”、“公投入俄”战略失效,正好对应北约、英美及乌克兰的“消耗战略”,将俄乌战争引导进入北约、英美及乌克兰联袂预设的“磨盘战争”圈套。

一旦进入“磨盘战争”模式,北约、英美及乌克兰完全不必发起类似哈尔科夫大反攻那般的大规模反击,以求速胜。

北约、英美及乌克兰仅需在三个战场摆开战线,稳步推进,温水煮蛙,不断以高科技远程精确打击发起“烟头攻势”,以降维打击、反制俄军的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狂轰滥炸……

如此无休无止的持久战、消耗战,使得俄乌战争演变为消磨俄国国力和国家意志的“磨盘战争”

持续时间越长,必然使得俄国未来也会为此更为沉重。


私人微信,请一定简单说明,然后添加交流。

2022年9月26日23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