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核威慑”和乌军的战略大反攻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21
俄乌战争观察全集及俄乌战争谈:现实、虚拟和抽象的战场的全面对抗
俄乌战争综述全集及俄乌战争综述之三十:乌东与七月的攻略猜想
柏林会战:计算与实力,泽洛高地攻防战惨烈往事如是说……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3月1日-10月2日)

德国打算移交给乌克兰武装部队MLRS火星II,火星II是升级版M270MLRS,性能类似海马斯,为北约实施信息战、导航战的主力远程火力。也是俄乌战争进入“磨盘战争”的重要高科技“磨盘”武器。(请参考10月1日,《俄乌战争观察:俄国吞并“四州”对战争的影响及美军的“导航战”》

俄乌战争10月5日态势图。

2022年10月5日,俄乌战争持续地223天。

红利曼战役结束,相关舆论纷乱,因而如要判读现在的俄乌战争局势,就需要搜集尽量多的开源资讯、素材进行更为冷静和理性的思考。

政略方面太过敏感,略过不提。

在战略上,目前俄乌战争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为“核威慑”问题;

其二,为乌军在红利曼战役以后,是否会继续反攻,以及会在那个方向发起反攻的问题。

先说核威慑”问题。

从3月6日的《俄乌战争综述之四:扎波罗热核电厂,战争的又一个路标》开始,至8月中旬的《俄乌战争观察:以“核威慑、核政治”,斡旋对赌美国》俄乌战争观察:克里米亚的“大反攻”和扎波罗热的“核气息”》,我即明确提出了俄乌战争存在的“核威慑”问题。

9月21日,克里姆林宫宣布实施“局部动员”“公投入俄”“核威慑”战略,随即,我在《俄乌战争观察:莫斯科将在什么情况下发起什么形式的“核战争”》俄乌战争观察:详论俄军“部分动员”、“公投入俄”和“核威慑”的战略错误》等篇文章里面,分析认为俄军“核冒险”的三个可能:

(以上文章可点击参考阅读)

其一,在扎波罗热核电厂危机问题。

其二,在北冰洋、巴伦支海、喀拉海及俄国其他无人区,投放战术核弹及重启一定规模的核试验、核爆炸。

其三,向伊朗、叙利亚等国家、组织,向敏感地区,实施“核扩散”,继而在短期内激发“小型核危机”等。

战至10月4日,核威慑问题趋向复杂却基本在上述推演的套路里发展。

现在,北约明确了介入俄乌战争的底线,即扎波罗热出现核危机,或者俄军以核武器袭击乌克兰。因而,克里姆林宫必然会鉴于核武器的作用在于威慑而非战争,忌惮北约美国更强大的核战力及反制核威慑的态度,不会草率踩线,也就会将“核威慑”战略的重点放在两个方向:

甲,在本土进行核试验;或者以反制“北约核威胁”为由,在本土择地进行核战争演习。

近日,北约既在跟踪俄国最大的3万吨的核潜艇“别尔哥罗德”号,也推测克里姆林宫可能会选择在黑海及乌克兰边境附近,进行核试验或者核演习。

这个推断,尚需观察。

乙,实施“核扩散”,在短期内,激发“小型核危机”等。

这个推断,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对克里姆林宫而言,最好的“核扩散”方向应该是伊朗,但是,偏巧伊朗正出现非常情况。

10月4日,澎湃新闻转发日、韩军方信息,称朝鲜当天经日本津轻海峡上空向日本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太平洋方向,发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级或更高射程的导弹。

其实,朝鲜频繁进行导弹测试不算意外。

但是,这枚导弹射程达4500多公里,飞行速度达17马赫,最高飞行高度为970多千米,诸多数据及测试过程非常稳定,均属朝鲜首次,表现完全超越了人们理解的朝鲜导弹技术水平。

此外,再加上选在如此敏感的时间、敏感的方向进行突然试射,可以肯定,如在“混合战争”的视角去理解,完全可以认为,朝鲜发射的这枚导弹所代表力量,绝对不仅仅是朝鲜。

导弹飞处,日本列岛冷汗直冒,警报频传。

这枚导弹既然针对性地破防了日本,当然也就意味俄国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导弹,同样可以如朝鲜破防日本那样,破防英、法、德、波等国家。

不过,这也不意味俄国有发起核战争的“决心”和能力。

在俄乌战争发生以来,俄军“核威慑”战略既然为我独处书房分析、推演,那么,可以想象,在北约、英美及乌克兰方面,更多精英团队在更好的条件下,对俄国的核威慑问题,必然有着更准确的分析、推演;以及装备了了较为妥善、较有把握的反击、反制策略

否则,北约、英美等国也不会以空前强硬姿态,发声反制俄国“核威慑”战略。

10月4日,朝鲜进行导弹测试,日方称飞行距离四千多公里,为朝鲜导弹至今最长距离。

客观地说,俄国战略核力量确实具备相当强大的短、中程突防能力。

可是,面对北约、英美反制“核威慑”空前强硬的姿态,及其绝对优势和强大的核打击力量,克里姆林宫头脑清醒,必然不会以自己和同胞的身家性命,为一场国境外的非自卫战争,而去进行毫无胜算的战略冒险。

近日,克里姆林宫对乌军进攻和收复红利曼,在赫尔松持续发起反攻,以及俄军伤亡惨重的战况所表现出来的隐忍,即可有力侧证这个推断。

因此,可以确认,克里姆林宫的“核威慑”战略受到无法发起核战争,无法发起扎波罗热核电厂危机的严格限制,就已经处于失败状态。

不过,在“核扩散”“核试验”“核演习”等有限的影响下,“核威慑”战略虽然失败,但依然是克里姆林宫在常规战争处在劣势下,可以尽量争取战略时间的有效手段。

有了足够的战略时间,克里姆林宫即可将俄乌战争从决策群体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在性质上,转化为一场关系俄国军民的抵抗西方的“全民战争”“民族战争”。

届时,克里姆林宫即可争取国内民族情绪支持安全着陆,继而,在舆论和宣传的频道里夺得“胜利”。

同时,克里姆林宫尽量争取“战略时间”,与北约、乌克兰及美英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既定的消耗、消磨俄国国力、军力的战略完全同步。

这也就注定了俄乌战争将会在双方的默契里延续下去……

综上所述,克里姆林宫的“核战略”实际上无法对俄乌战争态势形成决定性影响,同时,乌军在取得红利曼战役胜利以后,势必战略推进,将俄乌战争推向利于己方战略优势的持久战、消耗战态势。

可以肯定,俄乌战争将更趋向发展为“磨盘战争”。

那么,乌军在红利曼战役后会如何布局和选择继续后续反攻方向?

7月27日,在《俄乌战争观察:八月,乌军以“精准狙击”对搏俄军的“炮火洗地” 》(点击阅读参考),我对战局分析、推演认为:

“乌军以‘精准狙击’应对俄军的‘炮火洗地’攻势,符合北约、美军为乌军设定的、安全的‘防御战框架’,能够发挥己方高科技优势,有效遏制、反制俄军机械化军队的狂轰滥炸的炮火优势。

……

如是这个态势得以继续、贯穿整个8月,那么,乌军很可能在9月、10月间,在战略上完成翻盘,真正转入与俄军相持态势”。

实战基本如此。

8月、9月期间,乌军以信息战、智能战、电磁战、网络战及导航战等降维打击俄军有限高科技的机械化军队,快速积累战果,逐渐夺得战场优势几无悬念。

尤其乌军发起哈尔科夫反击战,击溃俄军,取得大捷之后,俄军更是失去了俄乌战争的战略优势和攻势作战。

到了9月30日,克里姆林宫不甘哈尔科夫反击战惨败现实,居然高调签署“新领土进入俄国”协议,宣布吞并乌克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个地区为俄国“新领土”。

同时,克里姆林宫还向世界发出最强声:

“将用一切力量和手段保卫我们的土地,将尽一切努力确保我们人民的安全生活。这是我们人民的伟大解放使命。”

世界舆论为此哗然。

就此,俄国以决不妥协的姿态,既将“部分动员”、“核威慑”、“公投入俄”的战略冒险推向了高潮;又严重踩踏了北约、欧美多国和乌克兰的战略底线

既然到了高潮,必然有大戏上演。

10月4日,乌军向库皮扬斯克往北顿涅茨克的铁路线发起全面进攻。

乌克兰军队在红利曼升旗。

9月30日,乌军发起红利曼之战。

激战不过二、三天,乌军毫无悬念重创、击溃俄军,收复红利曼。

红利曼为顿涅茨克北方重镇,为乌军进军卢甘斯克州的门户。

就此,乌军背靠顿巴斯腹地斯拉维扬斯克城市群,形成了从库皮扬斯克及奥斯科尔河东岸凸出部-红利曼-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西北地域的顿巴斯战线,夺得了战场击退的极大主动。

如果选择进,乌军可以从库皮扬斯克及奥斯科尔河东岸凸出部、红利曼两个方向,战役钳击克雷明纳,甚至继续东进,切断斯瓦托夫运输线,分隔卢甘斯克地区。

如是完成这两个突击,乌军清理腹背的克雷明纳-斯瓦托夫地区的俄军精锐第144摩托化步枪师残部的威胁,即可反手南下,联同乌军锡韦尔斯克集群,对北顿涅茨克和赖西昌斯克地区形成扇形包围态势。

如此一来,乌军可在较短时间内对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等城市发起进攻,继而将卢甘斯克战场推向2月24日战前态势。

如果选择退,乌军控制库皮扬斯克往北顿涅茨克的铁路线,凭借北约、英、美、德等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战,即以高机动、高精度、高效率的远程火力,对顿巴斯战场俄军目标发起“烟头攻势”。

顿巴斯战线延绵240多公里,俄军以有效高科技的机械化军队,处在信息战、智能战、网络战、电子战及导航战洼地,极难找到有效反制战法,唯有被动挨打,以火力和兵力对拼消耗以维持局面。

如此这样“磨盘战争”进行下去,对俄军创伤远过速战。

纵算俄国坐拥苏联庞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又增加了30万“动员兵”,可是,如以俄军机械化军队对抗乌军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高科技“烟头攻势”,俄军在常规战全无胜望,又能坚持多久?

战至现在,从俄军表现、战况来看,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面具”已经掉落尘埃。

可以想象,在俄乌战争之后,一个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194个民族组成的庞大的联邦共和国,在失去了强大军事强国“面具”以后,在漫漫无期的空前严厉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等制裁下,将会在未来5年、10年,迎来如何一个结果。

乌军夺取红利曼形成新的顿巴斯战场态势。

对应上图参考:顿巴斯战场8月8日态势图。


此前,我分析乌军取得库皮扬斯克及哈尔科夫反击战大捷,认为这场大捷类似苏德战争的莫斯科会战,或者太平洋战争的珊瑚海海战,是乌军从战略被动走向战略对峙的关键性战役。

10月2日,我在《俄乌战争观察:乌克兰收复红利曼,即吹响战略反攻的号角》分析认为,乌军夺得红利曼大捷,既在政略上迫使克里姆林宫新战略失败;又在战略上夺得乌东重要据点,使得俄军处处被动,为己方后续战略反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因而,就战略、政略而言,红利曼战役即可视作俄乌战争的斯大林格勒之战。

现在,乌克兰军队既夺得俄乌战争优势,也就要开始了真正的战略反攻。

10月4日、5日,乌军既在向库皮扬斯克往北顿涅茨克的铁路线以西的地域发起多路突击,更在南线赫尔松及第聂伯河右岸战场,以约20个旅团番号的约40个营级作战群的兵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全面反攻。

就单位战场而言,这是乌军最大的一次攻势。

顿巴斯战场北线战事刚刚缓和,乌军即在南线赫尔松战场发起这样攻势,用兵如此灵动,实为乌军夺得了俄乌战争战略优势和部队建立了作战自信的折射。

乌军攻势所致,俄军炸了水坝,随即向赫尔松、新卡霍夫卡方向败退。

乌军在赫尔松西北地区及第聂伯河右岸战场取得较大突破(参考10月5日赫尔松战场态势图),连续夺得阿尔汉格尔斯克、斯塔罗斯利耶、大奥列克桑德里夫卡和马来亚奥列克桑德里夫卡等多个俄军阵地,眼看将要夺得了类似哈尔科夫反击战、红利曼战役一样的大捷了。

然而,赫尔松战场却并非哈尔科夫战场和红利曼。

赫尔松战场地势低洼,溪流纵横,地势空旷,工事密布,易守难攻。

俄军在赫尔松战场以赫尔松和新卡霍夫卡为核心,互为依托,部署第49联合武装集团军、第22军团等约60个营级战斗群单位的近2万兵力,相比之下,以现在乌军的兵力、火力,如果用在攻击作战,确实不占优势。

此外,乌军在赫尔松战场快速收复地区,多为那第聂伯河右岸的传统农业区,虽然隔江遥望扎波罗热核电站,却并无库皮扬斯克、伊久姆、红利曼这样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

同时,在赫尔松战场的主战场及尼古拉耶夫-赫尔松轴线战场,乌军目前尚无重大突破。

综合这些战况,就战役视角去看,可以认为,除非乌军打破俄军赫尔松-新卡霍夫卡的互为犄角的防御结构,或者在尼古拉耶夫-赫尔松轴线正面战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否则,这场俄军在赫尔松东北战场的溃败,尚无法确认俄军在赫尔松战场形成总崩溃。

10月5日赫尔松战场态势图。

扎波罗热俄军运输线及乌军可能反击方向。红色箭头为俄军后勤线。蓝色箭头为推演乌军攻击方向。


此外,如前文分析,以北约、乌克兰及美英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既定战略,要想真正重创、消耗俄国国力、军力,持久战、消耗战显然比速战速决更有杀伤力。


这样,从综合战场态势、战况及这个战略思路去看,乌克兰军队确实没有必要在己方占据远火优势的情况下,选择在易守难攻的战场,冒着俄军炮火,以较大伤亡去进攻尼古拉耶夫-赫尔松轴线正面战场,以及打破赫尔松-新卡霍夫卡的互为犄角的防御结构。


未来10天甚至在整个10月,依然需要观察赫尔松战场。


乌军需要足够的时间,以“烟头攻势”和“磨盘战争”,既诱使俄军继续集结、防御赫尔松战场,更要尽量消耗俄军。同样,俄军出于政治需要,可能会收缩战线,坚持防御赫尔松-新卡霍夫卡地区,以其“动员兵”人数、炮火,以机械化战争的狂轰滥炸模式,对拼、消耗乌军的高科技远程精确打击。


如是这个态势延续到了11月,俄军即可以付出较大的人员伤亡、物资耗损的代价,维持赫尔松战场赫尔松-新卡霍夫卡形成相对稳定防御体系。


于是,为了维持赫尔松战场的极大消耗,俄军更加深度依赖本土罗斯托夫经扎波罗热地区及亚速海走廊往赫尔松的后勤线。


这时,乌军将迎来绝好的战略反攻战机。

在扎波罗热战线后方纵深不过20-50公里的俄军后勤线及波洛吉、瓦西里耶夫卡、莫洛昌斯克,甚至梅利托波尔等交通枢纽和战略重地,即可能成为乌军的打击目标。

乌军如是能够一举突破俄军扎波罗热防线,切断亚速海走廊,势必直接崩溃俄军的赫尔松战场、扎波罗热战场。可以想象,看似扎波罗热战场现在十分平静,一旦战役发起,那将是一场规模超过哈尔科夫反击战和红利曼战役的大反攻。

愿与朋友同行,共同观察后续战事。

希望阅后三点一转,支持后续。谢谢先。

私人微信,请一定简单说明,然后添加交流。

2022年10月5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