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上海青帮的故事、旧闻与历史……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0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舟山群岛战事:血战登步岛

舟山群岛战事:从夺岛大榭岛、桃花岛到登步岛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在冬季作战的政略与战略的分歧


陈其美(右1)和孙先生(中)。


【本文7000字,阅读需要约30分钟】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上海开埠,可为中国现代史的起点。

此后,从满清晚期而民国时期,上海既为欧美风气东渐亚洲的桥头堡,也是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经济、工业及市政建设等等的发源地,因而有着很多传奇故事。

青帮,即为上海往事的一个主要标签。

说起青帮,人们受《上海滩》《马永贞》等等影视剧影响,大多记得民国时期的仁社、荣社、恒社、兴中学会、江北帮等江湖会社,以及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季云卿等上海滩大亨。


但是,这些江湖会社、青帮人物,并非出现在青帮影响最大的时期。

青帮在何时的历史影响最大?

那是辛亥革命前后时期。

说这段往事之前,先简介一下青帮。

我有一位好友名唤陈坚石,久居沪上,谙熟青帮历史,大致解说青帮源出清朝时期就已经遍及全国洪门。亦称作清帮、安清帮。


当然,也有明朝时期,无为老祖罗梦鸿沿运河传教创办青帮一说。

因而,到了满清末期,青帮主要沿运河发展,门徒多为沿岸运漕船工,以及运河流域的仓储、运输、娱乐、商业等行业行会子弟。大致分为浙东运河附近的温州、台州本地人的主帮;以及外来自皖北的客帮等两大帮派。

与我们见过的所有香港黑帮片一样,清朝末期的青帮想要得到发展,青帮头目就免不了上结军阀政客,下揽门徒弟子,各自分划地盘,或经营赌场妓院,或贩运毒品,或绑票勒索,或坐地分赃。

等到生意做得大了,钱赚得多了,青帮大佬们同样冰雪聪明,他们会将资金转向投入工商业,勤勤恳恳洗钱洗身份。

这时,只要一旦混得风生水起,大佬们就会身披发哥款披风,吹星爷款发型,穿地道的北京懒汉鞋,戴正经的法兰西墨镜,迈进酒店大堂,向后一伸手,人人都是自来一根雪茄烟的河南周口高贤乡的许三娃的形象。

当然,成功者毕竟是少数。

他们的背后,为了争夺地盘、商圈及其他的商业资源,当然就是我们在影视剧司空见惯的打打杀杀,血雨腥风的场面。

不过,再怎么打打杀杀,青帮弟子混在江湖,还是有着严格的规矩。

这个规矩,就要从青帮弟子拜师入门说起。

在清末民国诸多帮会里面,青帮非常讲究辈分清楚,尊卑极严。

青帮传承,以字辈排列。

廿四代为”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兴礼,大通悟学”排辈。

到清末民初和民国时期,正是大、通、悟、学这四个字辈。

此后,就是后廿四代排辈,为”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渡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照乾坤”排序。

青帮在当下依然存在,主要分布台湾、港澳及东南亚等地。青帮子弟平常也会进出大陆,多是正当商业往来,已经没有了传统帮会色彩,更像行会、商会了。

这时,他们递上的名片或印有字辈排序,即为帮会身份的一个主要标签。

闲话,言归正传。

大约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9年,上海青帮势力渐登高峰,于是,各派老大也就相互招呼,开会恳谈,广泛联谊。

于是,青帮活动就有了最早的文字记载。

1919年的青帮恳谈会记载了当时健在的大字辈青帮大佬,为步章五、吴省三、高士奎、荣华亭、张蔚齐、李春利、樊谨成、梁绍棠、刘登阶、张树声、赵德成、曹幼珊、袁克文、周荩臣、李琴、阮慕白、程孝周等一十七人。

这一十七人,都是跺脚地摇威震上海滩的牛人。

不过,还有比他们更有实力、更有影响的大字辈青帮大佬。

其一,就是辛亥革命之前号称青帮第一人的大字辈大佬范高头。

范高头本名赵阿宝,因为脑门长有肉瘤,因而得到绰号范高头。

范高头早年以撑船为生,剽悍孔武、为人仗义,因而在青帮为人拥戴,成为清朝末年上海青帮最具实力,影响最大的江湖老大。

当时,范高头带领青帮为赚大钱,看准了外国人在黄浦江贩运的鸦片利润丰厚,因而屡屡下手,拦路抢掠,因此与英国人发生激烈冲突。

英国人愤然之下,找到当时驻沪新军统带陈其采,要求清军武装“纠凶”。

然而,英国人不曾料想,陈其采当面敷衍,转身却与范高头一见如故,因而百般袒护,使得范高头能够继续作案,多次成功抢掠了英国人的鸦片,得以快速发财。

范高头心存感激,数次拉陈其采入伙。

然而,陈其采作为官身,当然不便深度介入青帮,也就再三婉言推拒。

就此,范高头得到“保护伞”,在黄浦江屡屡抢掠鸦片,案件越闹越大,激起英国人群起告发。

满清两江总督对此非常震怒,下令限期办案。

旋即,从江苏巡抚至上海道台,各级地方都以捕获范高头为紧要刑事事务,同时,江苏巡抚还以陈其采督办黄浦江抢掠鸦片不力,将其撤职。

恰好就在这个时候,陈其采准备资助其兄陈其美东渡日本,留学东京警监学校。

于是,范高头与陈其美在沪上相识,酒过三巡,二人惺惺相惜,也就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而后,经范高头亲自引荐,陈其美登堂入室青帮,顺其自然也就成了青帮大字辈子弟。

——说到这里,就补充说说网络流传的蒋介石拜师黄金荣、季云卿轶闻。

与范高头和陈其美结拜兄弟,陈其美跻身青帮大字辈弟子同理。

后来,陈其美与黄郛、蒋介石歃血为盟拜为兄弟,虽然没有举荐黄、蒋加入青帮,但是,在青帮的理序上,黄郛、蒋介石同样相当于大字辈子弟。

因而,如黄金荣、季云卿为通字辈子弟、杜月笙为悟字辈子弟,按照青帮辈分规矩,均小于黄郛、蒋介石辈分。

可见,网络多传蒋介石曾经拜师黄、季流,纯粹瞎掰。


1906年早秋,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就在陈其美去日本不久,失去了保护伞的范高头在清廷着力追捕下,终于被人举报,在浦东地区被上海道台衙门捉拿归案。

当天下午,上海道台衙门稍作审问,又忌惮青帮劫狱,索性将范高头枭首吴市。



范高头死后,青帮群雄彼此不服,旋即展开青帮空前惨烈的内讧血拼……

如此血拼沙汰直到1908年辛亥革命前夜,青帮的大字辈大佬这才凭借各自实力,按照应夔丞、陈其美、徐宝山、刘福彪、张承猷等人的顺序,有了新的排名

相比后来1919年青帮恳谈会的一十七位大字辈大佬,这五位大字辈大佬实为当时青帮真正实权在手的话事人。

徐宝山力大无穷,擅长打架、砍人,因而全凭一路拳打脚踢,他混为了名震江淮的江湖盐枭,盛极之时,手下数万门徒,坐霸扬州一方。

后来,到了辛亥革命爆发,此公与陈其美一样参加革命,任扬州军政分府都督,并被孙中山大总统签署委任状任命为北伐第2军上将军长,成为几乎与陈其美齐名的实力派人物。

再后来,徐宝山转投袁世凯,激怒了另外一位江湖大佬、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圣人”的跛豪张静江

1913年5月,张静江决定对徐宝山痛下杀手。

于是,张静江深谙徐宝山爱好,派人送价值连城的商代青铜器皿三件,以接近、刺杀徐宝山。

徐宝山对张静江送礼倍加小心,因而派手下连开二箱,看完两件青铜器,心中大喜,遂放松警惕,靠近观看开箱第三件青铜器,就此预设炸药爆炸,徐宝山等人也就当场炸毙。

现在说起徐宝山,名气很小。

不过,徐宝山确属青帮最厉害的角色之一。

辛亥革命之前,青帮发展为四支。

其中,分为上海本土帮,浙江湖州帮,江苏扬州帮,以及山东帮。

山东帮的老大张仁奎,即为徐宝山一手带出来的贴身小弟。


张仁奎的徒弟,即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黄金荣。

现在人们几乎以黄金荣而知道张仁奎,但是,当年的张仁奎,无论名气、成就,确实远超黄金荣。

只是,民国至今,历史零星、断代,人们难以体系化了解历史,也就无法了解这段往事。

徐宝山,上海青帮大字辈实力大佬。

张仁奎也是从青帮转向革命的牛人。

他早年跟随徐宝山参加辛亥革命,实为亲率敢死队打头阵的狠角色。

徐宝山死后,张仁奎接手徐宝山兵权,游刃有余穿插孙、袁、冯国璋等大佬之间,出任类似省军区司令的通海镇守使,官至民国陆军上将,神通遍及军、政、商界及帮派江湖,可谓风光一时。

后来文人为吹嘘张仁奎风光,也就虚构了更多神奇传说。

相传,1925年1月,张仁奎六十大寿,时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派人专程送了副亲自撰写的寿联:

军界宿星,帮会元魁”。

此后,蒋介石秘密送上帖子,要求拜师张仁奎,并请张仁奎提携仕途、人生。

后来,蒋介石迁都南京,成了委员长以后,张仁奎当即低调将蒋介石投递的门生帖子秘密送还,不以“师父”自居。

如此做法,使得蒋介石对张仁奎更为敬重,每次私晤,仍以长辈事之。

云云。

这一版本的蒋介石拜师故事,相对“专业”,却也荒唐。

当时,蒋介石在青帮已经有两个大哥,并且这二位都是青帮群雄里舍我其谁的狠角色。

一位,就是范高头之后的青帮头号牛人,上海督军陈其美。

一位,就是设计刺杀徐宝山,并且吓阻了徐宝山亲兄弟与张仁奎等人不敢报复的“革命圣人”张静江。

张仁奎实力、胆量,显然没有收蒋介石为弟子的可能。

显然,网传的诸多蒋介石在上海滩拜师的故事,件件实为经不起推敲的谣传。

再回到上海那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

当年,在庚子国变之后,随着外国资本大规模投入,天津、上海作为大运河两端的核心港口城市,很快成为中国商业、海运、工业中心。

天津成为北方第一商埠,上海也就成为南方最重要的商埠。

这两个城市自然也就成为青帮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地方。

不过,天津靠近北京,被清廷衙门和北洋军队严防死守,南方和海外同盟会等政治势力无法渗透,于是,天津也就变成了纯粹的帮会的天堂。

当然,北方人性格豪爽粗线条,不玩上海滩类似发哥款式的细腻的拉风的传奇、天津青帮只玩非常简单、干脆的游戏。

相传,清末民初,青帮、哥老会等等帮会多如牛毛,遍及全国,这些跑码头混江湖的牛人们都说自己狠。但是,唯有史料清楚记载确实狠,狠得炸的帮会,确实首推天津青帮。

津门帮派逗狠,不仅武斗比狠,还经常“文斗”,变着花样耍横玩自残,双方各自往自己身上下刀,对拼对比谁对自己更狠。


割耳朵,切指头,那是小儿科。

油炸手膀子比横,拧出肠晒太阳比狠,那才是真功夫。

这什么玩法?

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


话说远了,言归正传。

既然天津为京畿地区,水泼不进,同盟会、光复会、共进会等反清组织自然就把目标放到了上海。

辛亥革命前后,上海,尤其上海租界,成为同盟会、光复会、共进会等反清组织的主要阵地。

青帮有人,同盟会、光复会、共进会等则都有民族商业背景,也就有钱。

于是,挤在上海这个屋檐下,革命、主义立刻就和江湖、帮派全面联姻了。

到辛亥革命前夜,同盟会、光复会、共进会等等反清组织实质上完全和上海各支青帮联系紧密,混为一谈,不好分说。

比如,众所周知的黄金荣,即是共进会的小兄弟。

其他参加辛亥革命的民国军政牛人王柏龄、杨虎、孙祥夫、陈群等人,都有明确的参加青帮的记载。

说到这里,当然就得说说辛亥革命前后的国民党和青帮的第一牛人陈其美。

从1907年到1910年,是同盟会内部山头分裂,外部举事失败,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正是这个时候,以陈其美、张静江为首的湖州商帮以人力物力倾力支持,稳住了同盟会的阵脚。

其中,陈其美以上海为中心开展同盟会工作成效最大,被孙、黄等人誉为“党势为之一振”。

这时,应夔丞、刘福彪、张承猷清楚陈其美快速崛起的背景、能力,也就相继向陈其美输诚。

于是,原来的二哥应夔丞变成了三弟,而三弟陈其美也就顺势成为了二哥,成为范高头之后的上海青帮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孙先生、陈其美(前排左四)和旅日前国党大佬。

民国初期,上海法租界的华人巡捕们。



顺其自然,追随陈其美身后,应夔丞、刘福彪、张承猷等人的青帮弟子也是很快被发展成同盟会主力。

这时,相比陈其美等人混得风生水起,黄金荣还在法国巡捕房担任华人探督察长。杜月笙拜在青帮通字辈陈世昌门下,当着悟字辈弟子兼营水果、烟土。

至于张啸林,当时还叫张小林。刚刚拜在青帮大字辈樊瑾丞门下,算是青帮通字辈一员,勉强在上海立足。

后来在影视剧里名气很大的荣社、恒社、 仁社当时尚未出现,

那时,上海滩最响亮的名号,是同盟会、共进会、青帮。

这一期间,陈其美为同盟会和青帮在上海展开的反清的活动,着意结交法租界巡捕房华人督察长黄金荣。

大把票子塞过去,大群美妞推过去。

于是,本来被法国人和法国规矩看得老实巴交的黄金荣被美女、钞票冲击,开始为陈其美的帮派事务跑步。

黄金荣就此经常为青帮、同盟会帮忙敲敲边鼓,赚钱一多,脑子也活络起来。

上班赚得到多少钱?

黄金荣和他媳妇一番嘀咕,一跺脚,索性在青帮大字辈的大字之上,再添一笔,自号天字辈,开香堂收徒弟,自创黄门。

有警局庇护,脱掉警皮的黄金荣混上社会,其黄门虽然不被青帮正统认可,但是碍于黄金荣对青帮一贯照顾有加的的情面,两者倒也不乏勾勾搭搭,颇有一番携手共进的双赢情趣。

而后,黄金荣终于得到机会拜师大字辈张仁奎而进入青帮,最终在青帮立足,迅猛发展,成为末代青帮第一大佬。

香港曾经拍摄有电影《雷洛》,将主角雷洛由探长而总华探长黑吃黑吃到娇妻美妾,全家爆发。不过,如以雷洛与黄金荣相比,黄金荣开创的黄门,才是城市黑帮生存与发展之道的警匪勾结模式的祖师爷。

说来,黄金荣一生出息,就是上海黑帮的教父。

陈其美则不一样了。

出身富商,读过书,练过武,出过洋,留过学,青帮有兄弟,同盟会有同志,兴趣、志向、做派当然远非黄金荣可比。

二次革命期间的陈其美。

陈其美出入酒楼、茶馆、戏院、澡堂、妓院间,同盟会革命和青帮事务一样不落下。为此辛亥革命之后,有记者专门报道:

“英公主持江浙两省革命运动,表面则酣歌狂饮,花天酒地,以避满清之耳目。

不知者以为醉生梦死之流耳。又孰知革命大事酝酿于此中哉! 

一部分党员每于下午一二时后至粤华楼报告工作,及听候指挥。 

晚间十时后,则改至琴楼别墅以为常,六时至十时,则或餐于粤华,或宴于琴楼,主要人物讨论计划之时也。 

主要人物,则英公而外,尚有王金发、姚勇忱君、沈虹斋君、王孟南君、应桂馨君”。

当时,王金发、姚勇忱、沈虹斋、王孟南、应桂馨等人,基本都是混杂同盟会和青帮背景的辛亥革命志士。


此外,这位素以务实著称的同盟会实干家,还极力想方设法在青帮之外,策动其他社会力量为同盟会举事蓄力。

他派农劲荪等人邀约孔武有力的霍元甲,创办精武武术学校,专事吸纳弟子、训练青帮和同盟会兄弟。

此外,陈其美还牵头同盟会江浙资本大佬虞洽卿、王一亭、沈缦云等人,买刀买枪,组织、操办了颇有规模的商会、商团私家武装。

其影响所至,“一时豪俊人士,景附近云从,不胜屈指”。

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前夜,陈其美在上海的势力,已经完全覆盖青帮、商帮和民团,成为同盟会在上海举事革命的至关重要的一号人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旋即,1911年11月3日,同盟会与光复会同时在上海举事。

起义开始,陈其美率由少数同盟会会员、多数青帮弟子的起义队伍一哄而上,攻打位于市中心的江南制造局。

然而,手下兄弟们平时惯于提刀砍人,上了战场真刀真枪厮杀起来,枪声一响,各自忙乱,全无头绪。

无奈之下,陈其美只得和几位学过军事的同盟会员率先冲锋。

不料,陈其美等人刚冲进制造局,就被清兵快抢连发逼到险境……


就在这时,光复会老大及上海起义“临时总司令”李燮和闻讯,率领光复军、陈其美的商团武装全力赴援,与陈其美内外呼应攻下制造局,逆转了上海起事战局,直接推动了上海光复的胜利。

于是,守着上海光复这个大大的成果,同盟会和光复会两大政治集团眼光热切,心中盘算,都想搂住果实,当上老大,坐上当中的皮沙发。

就此,陈其美为夺胜利果实,终于抹去情面,一声吆喝:

砍!

话音落地,大堂之上,黄郛拔枪,刘福彪高举炸弹,众多青帮兄弟鼓噪,李燮和见势不妙,只得讪讪让座,远走吴淞。

然而,李燮和与光复会同样不甘失权,也就退而求其次地在吴淞另建了军政分府都督,自号光复军总司令。

就此,上海出现了两个军政府。

年轻时候的黄郛也是狠人。

陈其美为此大怒:

再砍!

当时,按照陈其美密令,沪军都督府谍报科科长应夔丞亲自出马,带着兄弟,在吴淞车站广庭大众,四面围定了预备前往上海的李燮和,一声呼啸,便在大庭广众之下噼里啪啦开了黑枪。

李燮和的多名卫士左右抵挡,终被当场被击毙。

李燮和在乱枪里侥幸且狼狈逃生,心中惶恐,只得仰天长叹。

李燮和当然知道陈其美麾下枪手厉害,无奈,只得金盆洗手,就此离开了上海和政治。

李燮和远走,陈其美就职上海都督,旋即统帅沪军攻克浙江巡抚衙门,组织了苏浙镇沪联军攻克南京,并且护送孙中山往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组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陈其美居功之伟,因而被孙中山誉为“民国起义首功之人”。

这时,陈其美在中华民国临时府的位置几乎与黄兴并驾齐驱,成为孙中山最为倚重的头号干将。

至此,陈其美总揽上海黑白两道,更为头号民国开国功臣,权势一时熏天,名望无人比肩,实为上海青帮最是登峰造极的成就。

后记:

1916年5月18日,根据袁世凯密令,原陈其美麾下旧部,时任江苏暂编第1师师长张宗昌派出枪手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在居中斡旋的日本人山田纯三郎的寓所,乱枪杀害了陈其美。

陈其美遇刺,孙中山锥心而痛,大呼失我长城”,书写悼联:

可怜麟凤供炰脯;如此江山待祓除”。

孙中山感怀陈其美才学、能力和忠诚,尤其为陈其美之殇耿耿于怀。

作为走南闯北阅人无数的政治家,孙中山对陈其美的感情之深、之真,可谓唯一。也就是因此情绪,为蒋介石后来得到孙中山信任,继而为孙中山执掌党军,终于崛起黄埔,埋下了非常重要的伏笔。

可见,无青帮,就无陈其美。

无陈其美,绝无蒋介石。

由此假设,那么,往后的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模样。

然而,历史毕竟不容假设。

此刻,夜已经深沉,键盘哗啦作响,忽然想起,随着这段故事说完,那些支离破碎的往事、传说、旧闻等等,已然厘清思路,形成体系,本来就是一段历史。

唏嘘。

就此搁笔,橡树拱手,愿等朋友读友有缘煮酒谈史,为曾经慷慨之前辈烈士,浮一大白。

私人微信,请简单说明,然后添加。

2022年11月4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