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树|樟树12|奇奇怪怪的房子
最近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公园或者植物园的某些角落里,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小房子,里面填充了木棍柴草等各种自然材料,这些小房子叫昆虫屋,也叫昆虫旅馆。昆虫屋是根据不同昆虫的习性,模拟昆虫生境,人为搭建一个可以让昆虫栖息、繁殖、避难的“家”。
这些人为搭建的昆虫屋,说明人类关注自然,开始发展和巩固对世间生灵的热爱。
相比这些人工给它们搭建的蜗居,昆虫绝对是就地取材的高手,它们的自建房是既别致又生活便利。
不信你看。
这是樟巢螟的房子,像不像一堆乱草胡乱堆堆而成。看到它们的房子不由让我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被大风吹破的茅草屋。樟巢螟的茅草屋可结实多了,因为房子用的这些树叶是依然长在枝条上的。樟巢螟宝宝从不舍近求远,而从窝边树叶开吃,叶肉吃完了,再吐丝把邻居叶片拉过来,这样不停地吃啊吃,房子也就一层一层地盖了起来。吃饱喝足了,就躺在这个自然通风的房子里等待出游的时节到来。
资料显示,到了十月份,这些老熟幼虫就走出家门,从树上爬下来,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 第二年化蛹成蛾。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正在制造泡泡的沫蝉宝宝,这些泡泡并不是从它嘴里吐出来的,而是它们尾部的排泄物。或者说是肛门的分泌物与腹部腺体分泌物形成的混合液体,经由腹部特殊的瓣引入气泡,形成泡沫。
沫蝉宝宝就靠每天吃吃吐吐给自己建造了一个泡泡屋。湿润的泡泡屋不仅能隔绝外面的高温,还能保持幼虫皮肤的湿润,降低幼虫的体温。真是自产自销的一把好手。
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树干,非常容易就会看到紧贴着树皮的这些“杯子”。常常成堆聚集,也有两两散落的。灰褐色的杯体饱满,弧线优美,杯口光滑无毛刺,恰似一个无柄的葡萄酒杯。这是常见的一种刺蛾(可能是绿蛾)蛹的家。
刺蛾的幼虫浑身长满毒刺,标识着“不要惹我”的警告。它们以嫩叶为食,吃饱喝足了就跑到枝干上吐丝结茧,把自己封闭在坚硬牢固的房子里不吃不动,切断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为自己生命的飞跃集中精力修炼。
当它们拼尽全力成蛾后,就打开家门,飞向蓝天,开始属于蛾的人生。蛾去房空,依赖超强的粘性,这个“无柄酒杯”成了树的装饰。
在英语中,刺蛾被称为cup moth(杯蛾),很形象。
这是我在河边绿地一株海桐上见到的卷叶。叶子同时还染上了烟煤病。今年的植物患上煤污病的似乎特别多,想到新冠疫情反反复复,哎~真是多灾的年份。
在网上查了一下,海桐木虱,蚜虫,蚧壳虫,干旱等原因都可出现叶片卷曲现象。不过大多都是叶片边缘的皱缩,而不是我看到的,把叶片卷成筒状。当时,我实在是不敢徒手拨开这些卷叶一探究竟。
暂且不管是什么虫子吧,它们独特的建房手段还真是与众不同。能把海桐叶片从叶尖卷到叶基,还真的需要力气或者技巧吧,毕竟海桐的革质叶片还是一定强度和硬度的。
这种“脆皮蛋卷”的房子南北通透,通风效果一流,在这么炎热的夏季,想必那些虫虫宝宝在里面像躺在空调屋里一般舒适快乐吧。
看到上面图中叶片上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虫瘿了吧。这就是不同昆虫在植物体不同部位建的育婴房。形态样式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有球状、囊状、子弹状、花状、根状等等,你不得不佩服它们设计房子的卓越才能。
虫瘿有很多种类型,你绝对想到其中有一种常被用来制造墨水。虫瘿是如此独特,很值得专门为它写一篇笔记。
请带上你的眼睛,或者关注我的自然笔记,和我一起探索更多更美妙的自然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