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新风“飞入寻乌百姓家”

刘慧鹏 当代江西 2023-09-19

一起走进“法治小院”,寻找谢屋村蝶变的密码!


寻乌县澄江镇谢屋村,曾经被称为“麻将一条街”。过去,村民法治意识薄弱,偷赌现象时有发生。2017年,结对帮扶该村的寻乌县人民法院联合村“两委”,将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将村里一座破旧的老祠堂精心打造成“法治小院”。

“矛盾纠纷能进祠堂不进公堂,能在村组不到县乡。”就在这座小院,百姓说事、法官说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藏着基层社会治理智慧。法治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谢屋村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昔日“麻将一条街”,今日“法治一条街”,谢屋村是如何实现蝶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法治小院”,寻找谢屋村蝶变的密码。

寻乌县三二五村法治广场。陆文青/摄

夏日,骄阳似火,蝉鸣阵阵。“法治小院”里颇为热闹。

顺着村里的大道往里拐,一处客家方形围屋祠堂映入眼帘,围屋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这正是改造后的“法治小院”所在地。

走进“法治小院”,大门上“以人民为中心”的6个大字格外醒目。院里,墙面悬挂着法徽,一条横幅写着“寻乌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此时,一场纠纷调解正在进行,王氏两兄弟(哥哥王某甲、弟弟王某乙)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

细听得知,老王去世前把存折和工资款交给小儿子王某乙保管。根据老王生前遗嘱,王氏两兄弟及其家属7人均享有继承权。王某乙以哥哥已过继给叔叔为由,认定哥哥没有财产继承权。王某甲得知后,一纸诉状将弟弟告上澄江人民法庭。

法官刘炎军看着一脸无奈的王某甲和书写不规范的诉状,认为开庭问案难以修复兄弟之间的关系,因而想在诉前化解这起纠纷。

“寻乌是典型的客家山区县,祠堂被村民视作神圣庄严的地方。组织当事人重读村规民约和宗祠族规,通过‘宗祠调解’或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刘炎军介绍道。

刘炎军马上行动起来,分别找两兄弟说话聊天,了解争讼缘由和双方诉求。

为做好两兄弟的调解工作,刘炎军还特意邀请了“五老”调解员赖梅灵参与。

“尊老敬老”“以老为尊”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村里发生大小纠纷时,都习惯邀请族里长者一起到祠堂里化解矛盾。当地政法部门协助村里吸收老干部、老军人、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人员组建“五老”调解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村情熟、具有公益心和德高望重的优势,参与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退休老教师赖梅灵就是其中一员。

“巡回法庭搬进祠堂,群众有争议都在这里解决,我们作为年长一辈,也经常在这里充当‘百姓法官’的角色,大家在调解中也愿意听我们讲道理哩。”赖梅灵作为“五老”调解员很有成就感。

寻乌县法院组织开展法治宣讲。图源寻乌发布

先共情。“俗话说,兄弟间打断了骨头都还连着筋,为了这点小事闹成这样,对唔(不)住你们父母!”赖梅灵与王某乙在小院里的古竹柏树下唠起了家长里短,说是调解,其实更像是谈心。

再讲理。“敬禾得谷,敬老得福。”(客家谚语:一年之计在于勤,勤于耕耘谷满仓;百德孝为先,敬老必有福。)刘炎军用客家传统谚语劝导王某乙,在孝敬老人面前不必计较个人得失。

调解中,运用客家俗语、善良风俗进行释法说理,一来二去,不仅平息了双方当事人的怒气,也消除了各自的顾虑。

最终兄弟俩握手言和,王某乙与王某甲平分父亲留下来的存款,自愿签订调解协议,该案得以调解结案,未进入诉讼程序。

“以前很多难以调解的纠纷都在这里调解成功了,当事人吵闹着进来,平和着走出去。”说到这,刘炎军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2017年‘法治小院’建成后,已开庭审判几十次、调解纠纷数百件。”村支部书记谢四连说,经过6年发展,谢屋村村风民风实现由乱到治、再到好,村民摒弃歪风陋习,投身乡村振兴。以前的“赌博村”“弱散村”转变为远近闻名的“党建示范引领村”。

“法治小院”是寻乌“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生动写照。深深扎根于基层的“法治小院”里开出和谐的花,小院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权威解读: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
专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
专访抚州市委书记魏晓奎
专访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犹 王莹
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江西意欲何为?底气何在?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江西如何作答
美丽江西进阶之路
宜春,何以常春
新钢,百炼成钢

你所不知道的“江西共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