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剧中“35岁焦虑”戳中了你吗
“35岁现象”如同一面镜子,照出的是身处而立之年的职场人在工作和家庭中挣扎的无奈与坚韧。
”
作者 | 陶钧 程晓丽
题图 | 《凡人歌》海报
最近热播剧《凡人歌》迎来了大结局,剧中从全职妈妈到重回职场屡屡碰壁的沈琳,中年危机阴云笼罩下饱受焦虑情绪困扰的清华学霸那隽,以及无处不在的“35岁职场危机”,折射出职场上中年人的恐惧与脆弱,戳中了许多观众的痛点。
不知道从何时起,年龄歧视正成为职场中一道无形的屏障,尤其是35岁,仿佛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35岁之前是人力资源,35岁之后就成了人力成本”,略带调侃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无奈。
“35岁现象”已然成为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本应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力人群,却意外遭遇“人生中场休息”的尴尬,面对骤然提前的“人生下半场”,“被中年”的人们路在何方?
图源网络
“35岁现象”如同一面镜子,照出的是身处而立之年的职场人在工作和家庭中挣扎的无奈与坚韧。
在这个“而立”与“不惑”交织的年纪,意味着你是企业的“老黄牛”,却难逃被边缘化;意味着你打开考试报名网站,映入眼帘的是刺眼的年龄红线;意味着哪怕你身处互联网大厂,亦难逃被“优化”的命运。打开各大招聘网站,不难发现,七成以上的岗位赫然标注着“35岁以下”的硬性要求。
智联招聘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80.1%的中高龄求职者认为,年龄限制是他们重返职场或寻求晋升时遭遇的最大“绊脚石”。职场中用人单位一般都更偏爱年轻人,他们有活力、有潜质、有未来,而35岁以上群体则往往被贴上“潜力见顶”的标签,职业生涯似乎提前步入了既定轨道。
对于很多人来说,35岁的危机感不仅来源于求职“天花板”,更伴随着“上不去也下不来”的尴尬境地和“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压力,每一根稻草都足以压垮一颗敏感的心。
古人讲“三十而立”。但如今,社会竞争、职业瓶颈以及个性化诉求与维持生计之间的“灵魂拷问”,使很多人陷入“35岁焦虑”。这一关如果你过不去,那么以后的40岁、45岁只会更加艰难。按理来说,35岁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为何反而成了众多追梦人路上的“超难副本”?
自我认知的迷茫。人们焦虑的并不是年龄本身,而是隐含在年龄背后“未竟之志”的失落与惆怅。对于许多人而言,35岁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分水岭,年轻时的壮志与豪情,在现实的磨砺下,或许已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对稳定与成就的渴望。
然而,当环顾四周,发现昔日的同窗或同事有的已攀上事业巅峰、有的则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看着社交媒体上同龄人的“完美生活”,而自己却仿佛置身平行世界原地踏步。这种落差感如同巨石压胸,让人“压力山大”。时间如同一把无形的尺,不断丈量着每个人的成长轨迹,而35岁正是这把尺上最敏感的一个刻度。
角色转变的失衡。当35岁悄然而至,许多人已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的重任。反复在职员、父母、子女等多重角色之间切换与平衡,许多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愈发迷茫,同时也对如何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找到和谐的支点感到力不从心。想成为孩子的超级英雄,想与伴侣共绘爱情长卷,同时还渴望拥有一片自己专属的小天地,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如同一片浓雾,遮蔽了前行的道路,让人心生迷茫与恐惧。
社会生存的压力。当下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更是让“35岁焦虑”愈演愈烈。“35岁是职场的‘年龄红线’”“35岁在职场还有竞争力吗”等话题充斥各大社交平台,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而不落,让人窒息。同时各类广告和媒体又在不断渲染着“诗与远方”的美好生活,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人口结构和就业形势发生变化,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高学历成“白菜价”、工资增长慢如蜗牛爬行等问题更是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压力和经济负担,让“35岁焦虑”成了这个时代的“网红心病”。
三十而立,“立”的不是年岁之标,而是心智的成熟。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年轻,为理想而战,才是世间最燃的烟火。在平静里有专注,专注里有细节,细节处有丰盛,丰盛处必有所创造,自我提升、做好规划并积极乐观就是在修筑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解锁“逆生长”秘籍。我们期待就业环境变得更加友好,也不能否认能力和年龄相匹配是个人赢得职场竞争的核心因素。当前,知识、技能以及各类生产要素加速迭代,对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无论是热衷于专业深造的职场精英,还是身兼数职的“斜杠青年”,他们在延伸能力边界、突破职业瓶颈的同时,也在练就快速转身的本领,“以不变学习心,应万变职场局”。诚然,年轻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快的学习能力,但“职场老炮”们可通过经验、人脉和智慧的积累,实现“逆龄而上”,创造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图源网络
绘制人生“航图”。《朱子家训》有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一生很长,我们没必要在35岁就将自己定义。“35岁现象”本质上暴露的是个人发展与岗位需求间的错位。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提早意识到危机感,定期复盘保持自身的优秀和高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或是深入剖析当前职业瓶颈,选准一个至少可以为之奋斗十年的方向,也可准备一份副业,发展自己的planB,为职业生涯增添更多可能。褚时健74岁再出发,从曾经的“烟王”到如今的“橙王”,他的一生,就是对“不设限人生”的最佳诠释。
拥抱“松弛感”。人生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所以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灵魂”。当外在的喧嚣逐渐淡去,内心的声音开始变得清晰,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生目标,试图在纷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有的人选择职业生涯再出发,勇敢地跳出舒适区,去追求内心真正的热爱;有的人则更加注重家庭与生活的平衡,学会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还有的人则以书为舟,以旅为伴,寻找心灵的慰藉与成长。对于那些刚刚步入中年的人来说,不焦虑的关键在于学会转换思维定式,化繁为简,聚焦核心,这是智者独有的从容与智慧。
杨绛先生曾说:“你的年龄,应该成为你生命的勋章,而不是伤感的理由。”35岁,既是焦虑与挑战并存的战场,更是梦想启航的新起点。所以,稳定好自己的内核,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与机遇,坦然地活出自己。职场路漫漫,你我皆是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