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西站派出所执勤三队指导员丁洁—— 我得对得起头上的国徽

朱子 北广人物周刊 2021-01-25

提示点击上方"北广人物"↑免费订阅本刊



他是一名硬汉,做过14年刑警,参与侦破过很多大案。

后来,他被调到北京南站,做执勤队长,一干7年。

如今,他的“地盘儿”是北京西站,大家喊他“丁队”……

他的传说很多,粗略总结就是,这位警察硬汉特别之处在于,拥有缜密而严谨的内核,是心理学和逻辑学的高手。

采访问他,喊“丁队”准确吗?

稳健又清晰的声音,迅速扑面:

“北京西站派出所执勤三队指导员——丁洁!”





启动“高等级勤务模式”

疫情期间,西站派出所是什么样子?

丁洁给出了一个专业回答:“派出所启动了高等级勤务模式”

“高等级勤务模式”,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相对陌生,到底是什么样?



丁洁耐心做专业普及:“‘勤务模式’每个等级对应相应的勤务措施,突出实战引领,紧紧围绕重大活动安保、重大突发案事件等任务需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分类、快速响应、联勤联动’的原则,加强指挥调度、治安防控、打击犯罪、公共安全管理等措施。”

大家能听明白吗?好像还是很专业,反正勤务模式的高等级,就是很紧张、很重要。

我举个小例子吧,方便大家理解。

3月6日夜里10点多,不常发朋友圈的丁洁突然发了一个动态,三个字“我饿了”,配了一个抖音吃大饼卷羊肉串的视频,当然是别人。

近凌晨0点,我们微信,发现他刚打开方便面,还没加水,这饭还没吃上呢!

丁洁风趣:“这辈子最不想吃的就是这。不过,吃了半辈子,有泡着和干吃两种吃法!”

劝他草草吃两口,赶紧睡,别再亏觉。

丁洁答:“夜班,高等级勤务模式,睡不了。”

丁洁从刑警到民警,见过不少大阵仗。他的严阵以待,从侧面描述了“高等级勤务模式”的重量级。即便涉及行业、人员、配备等一些专业问题,咱们普通老百姓听不懂,但有一点很清楚:

如果您出入西站,即便是疫情期间,也敬请放心!

 


套两个塑料袋,接发热乘客

丁洁整个正月都在西站岗位上,经历了疫情尚不明朗、风险未知初期,到现在回望,最难忘、最危险的是什么事?

干过刑警的丁洁有常人不一样的心理素质、反应速度、应对措施。任务来临,他总是冲得最快的一个。

“我们是大年初一上班,大家对这个疫情还不是很了解,不仅仅是年轻的新民警,就是老民警也会有担心、困惑,这很正常。我印象比较深刻的,2月3日夜班。警务工作站接到勤务指挥室的指令:在即将抵达北京西站的列车上,发现一名发烧37.8度的女性旅客,到站我们去接。我是共产党员,我上,这没什么说的。不管是作为支部书记也好,作为干部也好,民警都看着我呢,我必须得冲在前面。当时我带了一个咱们的民警,两个人一起去。



“当时去站台的时候心里也有紧张,不知道乘客是什么情况。当时我们的装备,也有、就是不太全。因为疫情突发,大部分装备都支援疫情严重地区!在现场的时候,我戴了口罩、手套,穿了隔离服。没有鞋套,我们就一脚套一个塑料袋!从一开始我们就对大家讲:别等靠要!装备发下来了,齐全不齐全,要看发生的现场情况,要求大家把自己的装备都带上,应对突发!



“我们首先进行站车交接,跟乘警通报情况,因为乘客在车上已经发热了,隔离在一个区域了,跟乘警、列车长进行交接;然后,询问本人情况,得问清楚从哪上车到哪里去,经停地等等;最后,把乘客带到隔离区,测体温,等待救护中心、防疫中心派车过来。”

 


写信、示范,指导员棋高一招

1月22日,丁洁刚一接班,就接到领口罩的通知,要求全员佩戴上岗。随后,防护服和护目镜也送到了警务工作站。

平时的警务工作站,要为旅客寻找遗失物品,要处理候车室的各种警情,要维护检票队伍的秩序,如今,多出一项任务——到出站口协助开展到京旅客体温筛查工作。



然而,仅仅几天之后,返程客流开始出现。为了防止疫情传播,派出所启动了最高等级勤务,要求全员24小时在岗,将阻击疫情工作放在首位。

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丁洁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和民警达成很好的沟通,出色完成任务。队里不仅有17名在职民警,还有12名新任民警,他们还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面对疫情会不会恐惧?会不会胡思乱想呢?丁洁作为指导员,想出了可行、有效的办法。

先是通过身边的医生朋友详细了解疫情防护知识,明确了做好自身防护至关重要。然后,在1月27日,他先在微信群里给大家写了一封信,强调:北京西站是拱卫首都安全的第一线,我们是纪律部队,关键时刻必须顶上,严守纪律,听党指挥;上班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下班做好消毒……

接下来,他又与民警进行不同形式的私下沟通。丁洁说,“新民警有的比我闺女大不了几岁,有紧张和不安是正常的,我有责任让他们克服哪怕一点点的负面情绪,更加出色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完成任务。”



然后,丁洁就一头扎在第一线,哪儿人多,哪儿危险,哪儿就有他——警务工作站接触旅客最多,他多在服务台后值守;站区接触风险最高的地方,他主动前往;车站设立的临时发热旅客隔离区,一旦需要前往护送发热旅客,他都会第一个穿好防护装备冲在最前面……



丁洁冲在前面,有自己更深的想法:“我们全程都有录像监控,回去给大家一看,特别是年轻民警,没有经历过的,一下他们就明白了。我闺女17岁,在家也会紧张,过度消毒,看电视戴口罩,年轻民警也大不了几岁啊!因为他们对这个事不了解,毕竟我们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禽流感时候,正好赶上我在南站,也是穿着防护服去接确诊病人。有了以前的这些经验,我有责任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如何正确处理。尽量不接触或者少接触发热旅客,接触完了以后,进行严格洗消!”

丁洁一看就是身经百战,“洗消”这种专用名词,脱口而出。

丁洁也非常注重民警的心理健康,他有自己的深刻体会:“一个人的心理承受,会影响到他的技能发挥。技能上,一个人能够达到某种层次,但是由于害怕,或有其他顾虑,很有可能就达不到、做不好。所以,我必须引导大家把心理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按照规章、制度、流程去办,就一通百通了。”

问丁洁现在觉得手下这些年轻的民警们可以了吗?

“没问题!个个都是好样儿的!”丁洁由衷赞叹。

 


刑警那些年

丁洁是硬汉,那份勇敢与担当,应该说是血液里有的——老爸是飞行员,还是战斗机!

“父亲原来是乌鲁木齐航校毕业的空军,后来转业回到地方。因为我父亲,我从小就有制服情结,最后选择职业时,还是以靠近穿军装、警服这类的。于是,考取了铁路专科警校。当时只有郑州跟西安,我去的郑州。入警校以后,我比较偏科,对刑侦业务、逻辑学、心理学,比较喜欢。确确实实从个人角度来讲,就是喜欢这些!刑警工作,从发生、发展到破获、抓人,要步步为营、步步推进。因为很多嫌疑人甚至是罪犯,是逃避承担的,刑警要和他们智斗勇。”丁洁说起刑警依然有深深的热爱。



丁洁1995年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铁路公安处刑侦大队当了一名侦查员,刑警和预审工作一干就是14年,破案数百起,其中不乏重大案件。因为工作突出,他曾五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七次嘉奖。接警、现场勘查、引发线索、确定作案手法、找出证据、凿实证据,确认犯罪事实清楚、主要嫌疑人到案等一系列的工作环节,都在考验他的行动力、脑力、预审能力,他从每起案件得到启发,个人成长飞快。

直到现在,他清楚记得参与侦破的第一起案子的每个细节……



刑警改任执勤队长、指导员

像丁洁这种几乎是为刑警而生的人,突然不能做刑警了,他能接受吗?

“当然从心理上来讲还是愿意做刑警,小的时候就是羡慕《便衣警察》里的警察,给我的影响很大。10多年在刑警队每个案子都各自特色,也教会了我不少东西。但是,我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去新的岗位,咱们警察就得有纪律性,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我就去了新的岗位,对自己说:视野又开阔了,又可以学到新的东西了,力争干好!”

2008年底,丁洁被调到了北京南站派出所,从刑警变成了值勤队长。岗位不同了,然而他的刑侦和预审工作的专长,助他办理了好几起“像样”的案件!



丁洁对自己是个“狠人”,为了弥补自己没有大站经验的不足,他“逼迫”自己熟读了2000多页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逐渐找到了胸有成竹之后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

2016年1月,他又因工作需要被调到了北京西站,依然在值勤队,只是改任了指导员。南站和西站工作特点截然不同,丁洁又要攻坚了。

“南站2008年10月1日建站,我是10月17号到南站报到。南站当时定位很高,是亚洲第一大站,而且档次很高,全部列车都是动车,面对的人员层次相对集中,包括行李包裹都相对高端。西站普通列车多,还有扶贫专线,老区人民、大包小包的农民工,相对比较多。而且南站的交通比较一体化,属于枢纽,西站道路比较复杂、设施相对陈旧。最重要的,由于西站的特点,违法犯罪、违反治安管理等也相对复杂。总之,西站的人员结构相比南站,不是复杂,而是复杂很多!我的工作量也不是大了,而是大了很多!”



很快,丁洁一方面靠自己双脚一步一步的去丈量,勤巡视、勤宣传、勤疏导,重点候车室必到,检票口必到;一方面,购置了一部512G内存的大容量手机,专门用于给抓获的每一个嫌疑人建档,目前他的手机里已经存档100余名。他说,“只有先认识、了解情况,才能掌握情况、处置情况。”

终于,处理纠纷,成了丁洁的“一绝”……



女儿终于了解了父亲

“我突然就有点崇拜你了”,这是丁洁的女儿给春节后就一直没见面的父亲发的一条微信。起因是女儿在媒体上看到了有关父亲的报道,了解了父亲的工作。



丁洁说对女儿一直有愧疚,因为相处的时间太少了:“我做刑警的时候,一年约有8个月在外地,就算不出差,沟通也比较少,我回来她睡了,她醒来,我走了。有时夜里两点打电话说走,马上就得走。孩子对我工作的危险性什么的都不了解,就知道爸爸上班去了。后来,也不知道她从哪儿看到了,说原来你们这么危险!前段时间,跟我聊了半天刑警那时候的事。我说,里边有枪,我们也冲进去;说里面有爆炸装置,说炸就炸,我们也一样该进就得进。孩子突然长大了,懂事了,理解了……”

也是,孩子小时,觉得爸爸“神出鬼没”也正常。丁洁爽朗笑了:“什么叫神出鬼没啊?那叫无私奉献!哈哈。”

看得出女儿的理解,让这位警察老爸的内心电量,得到了“强充”。

丁洁笑笑:“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不管是刑警,还是民警,我就这么理解:不管干什么,要干就干好,要不然就别干,我得对得起头上的国徽!”



小插曲:

这篇文章是第二次发出了,第一次为什么撤回?

老老实实回答:因为标题名字错写成“丁杰”了,郑重对丁洁说对不起。

丁洁幽默地笑:“真的没事,我的名字不像人家想的,是我的问题。没办法啊,老父亲当年想要闺女!”哈哈,咱们“丁队”就是这么可爱!

丁洁说:“天总是蓝的。”

天天天蓝,致敬首都铁警!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北京站派出所所长王少杰:首都铁警故事

●《生命缘》 勇敢的记录者

●“大管家”李德青的社区战“疫”

●小热线 大付出 北京广播电视台《接诉即办——防控疫情特别节目》诞生记

●《这里是北京》直击东城区疫情防控 专题纪录片《我们在一起》今晚开播

●做一次不一样的315 BTV财经“诚信北京”315特别节目幕后故事




监制:张震

编辑:戴武  康宁  周绍辉

摄影:庞贺雷 

摄像:刘士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