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再”通胀——从1997到2021
上接前文:【耶伦女王的棋局】两段语音+夜聊答疑
苏联解体后,美国好整以暇地整合全球经济金融,修复它在漫长的冷战中留下的伤痕。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开始扮演一家独大的金融总龙头角色,全球除西欧外的其他国家扮演各自的角色,向美国市场提供各种商品供其消费。
1997年亚太金融危机发源于泰国,当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点燃了危机的风暴。
与泰国经济紧密相连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拉西亚等国先后被传染、沦陷,到1998年初,印尼陷入经济衰退。
同时,与印度尼西亚关系密切的日本亦开始卷入其中(雁阵)。
1998年8月,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往来密切的香港成为下一个被风暴席卷的市场,恒生指数跌至6600点,港币保卫战。
1997年初,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往来同样密切的韩国也未能幸免,同年11月17日,韩元汇价已经连续两天跌停 ,韩国央行被迫放弃对韩元汇价的干预。11月18日,韩元兑美元从989韩元跌至1012韩元,跌幅为2. 32%。11月19日,韩国总统金泳三接受韩国财经院长姜庆植及其高级助理的辞职,韩国金融市场顿然失控。到12月28日,韩国的外汇储备降到不足100亿美元,韩国经济离破产大约还有10天,不得不接受IMF的苛刻条款换取其援助,是为国家破产之日。
美元资本仓皇撤离这些经济崩溃的市场,回补美国本土,把新世纪的第一场大泡沫——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推向最高潮。因此,美联储从1999年到2000年连续加息,市场利率提升了6倍,泡沫终于破灭。事后,微软的股价用了十几年才收复当初的高点,日后大红大紫的中国公司网易差点跌到退市。那时候的马云还默默无为,才刚建立今天的阿里巴巴。
2001年9月11日的事件后,美国小布什总统开启了日后长达十年的反恐战争。战争的巨额开支来自举债,美国政府财政从此告别克林顿时期的盈余状态。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后五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代了东南亚、香港在实体制造部门之于美国消费市场的角色,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紧接着,小布什政府为了负担沉重的战争支出,不得不大规模削减对国内的补贴。作为代偿,美联储放宽了国内信贷,大量穷人开始零首付借债买房和日常消费。
美国的次级贷款市场规模得以滚雪球般地发展壮大。这一切,在2005年带来了大通胀的高潮,请复盘当年的中美金融市场。
所以当年流行的股票品种跟后来十几年的完全是两码事~不过像铜啊之类的周期股,又在2020年10月后迎来了再一次的市场关注。
为了控制通胀,从2004年到2006年美联储再一次启动加息,通过连续17次加息使得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1%上调至5.25%。之后到了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
为了救市,美联储在2008年11月开始QE,全球主要国家先后加入其中,大肆印钞以应对危机。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作法本质上是由金融强国对金融弱国的危机转嫁,生产端挣不到钱,不断有工厂破产,产品就只能越做越少。产品少但是强国还需要维持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那弱国只能把为数不多的商品供应给强国市场以赚取宝贵的外汇,从而在弱国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到2010年,希腊破产,欧债危机爆发。
2011年,中国四万亿计划的边际影响消退,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滑。
2013年,美国正式退出QE,中国只能提前一步反应,就是我1月29日那篇文章中花了一半多的篇幅提到的原理和历史回顾。
其后,全球开始进入所谓的“衰退式繁荣”,包括中国2014年底开启宽松后引发的股债双牛以及楼市史诗级行情。
在这个长达十五年的过程当中,一般消费品尤其是工业品的价格是持续萎靡的(虽然有过2009年因四万亿带来的短暂回光返照),钢铁卖出比白菜价还便宜的单价、同等体积的石油比农夫山泉矿泉水还便宜~
直到今天。
专业的说法,再通胀reflaiton=为抑制过度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衰退并刺激生产、扩大就业以恢复经济景气而采取的一种通货膨胀手段。它跟通货膨胀inflation的区别是:通胀指数虽然升高、但不会高于当局设定的目标。
所以现在美联储咬死了“一次性通胀”不放。
但是市场并不这样认为...
所以,再通胀,也可以是“再”通胀,这是我的理解。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