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浑水”公司,在中国“摸鱼”记
最近一个月,中美两国在经贸方面的摩擦较量,宛如武林高手过招一般,一会儿剑拔弩张、火星四溅,一会儿又两掌相对,比拼各自内力谁更深厚。
而经常看武侠的人恐怕都有这样的印象,就是当两位大师激战正酣时,往往会有宵小从侧面杀出,企图浑水摸鱼。
没错,在中美经贸摩擦之际,也不乏这样的势力存在。比如,一部名为《中国骗局》的美国纪录片就突然跑出来蹭热度,借做空机构之口,指责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欺诈,坑了美国散户们的血汗钱。而其中一家机构就叫“浑水”。
其人其事
虽然在纪录片中,“浑水公司”的人出镜不多,但还是要请广大中企,尤其是计划赴美上市的中企老总们记住这个名字和这张脸。
卡尔森·布洛克,美国人,浑水公司创始人,毕业于南加州大学,主修金融,辅修汉语,后来又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法学学位。
这样一个既懂商又懂法的“中国通”,如果能为中美两国的经贸往来做出积极贡献,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但事实证明,刀哥大夜里码字,就不该做这种白日梦。
毕业之后,布洛克只身“闯荡”上海滩,先是在一家美国律所上班。干了一段时间觉得没劲,就创办了一家为上海白领储藏杂物的私人仓库,但也没能火起来。他还写了一本书叫作《在中国经商——无师自通》。
他曾在一次访问中称,在中国做生意任人宰割,不仅赔了钱,还得到很多惨痛的教训,“所有跟我一样的创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不知是不是在中国并不算顺利的职业经历让布洛克心生愤懑,进而走上“狙击”中国企业之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为父亲探访中国一家企业的旅程,让他的事业发生了转机。
2010年,他的父亲老布洛克请他帮忙调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东方纸业,因为这家公司是他的潜在投资对象。为此,布洛克亲自飞跃太平洋,来到中国做实地考察。
但通过一个半小时的参观,他看到的实际运营情况和该公司财报所体现的有很大差距,画风显然与一家上市企业不太符合。
于是,他成立浑水公司,撰写报告,描述他在东方纸业看到的情况,鼓励投资者卖掉这家公司的股票,并在发布报告之前进行做空。(做空,通俗讲就是找券商借股票卖出,然后等股价下跌再出手买入还给券商。如果当初卖出是10块钱一股,买入是5块钱,那么就等于每股赚5块钱。再扣除各种费用,就是净利。)
报告出台之后,东方纸业股价短期内暴跌50%以上。这一战不仅让布洛克收获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公司的盈利模式得到了很好的测试,更让“浑水”名声鹊起。
插一句,布洛克之所以给公司起名“浑水”,正是借了中国成语浑水摸鱼之意。该公司网站上原来写着:中国有个古老的成语叫“浑水摸鱼”。也就是说,模糊给赚钱创造了机会。虽然现在不知什么原因网站上已看不到这句话,但布洛克在《中国骗局》中还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道了出来。他认为,中国人利用混沌的局势赚钱,“浑水摸鱼”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按照资本家的逻辑,尝到甜头之后怎么能就此收手呢。吃了东方纸业“血馒头”的“浑水”宛如打了鸡血,开始像狙击手一样对在美国等地上市的中企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定点打击。
频频中枪
截至2017年底,“浑水公司”做空的中国公司已经有14家,包括圣盈信、敏华控股、辉山乳业、奇峰国际、网秦、新东方、傅氏科普威、分众传媒、展讯通信、嘉汉林业、多元环球水务、中国高速频道、绿诺科技及东方纸业。
这其中,东方纸业这样暴跌50%的只能算“轻伤”。“重伤者”如绿诺科技、中国高速频道、多元环球水务已经退市,嘉汉林业股价暴跌70%停牌破产,被做空后辉山乳业再出债务问题,已被勒令停牌。
“浑水”唯一一次失手,是2011年对展讯通信的做空。当年6月,“浑水”向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展讯通信发动进攻,就公司销售情况、财务数据等15个问题提出质疑。受此影响,当日展讯股价跌幅一度超过30%。不过,转天展讯展开反击,对15点质疑一一回应,并获得普华永道力挺,股价遂出现“V”型反转,并在随后数月里创出历史新高。
目前,“浑水公司”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中企,而是将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各国资本市场。德国、日本、西班牙、新加坡甚至美国本土上市公司,只要有机会,“浑水”就会去做空,毫不客气。
“浑水”指哪打哪,而且基本能打疼对方,靠的什么?仅就中国企业来说,除了自身漏洞之外,主要还是在于“浑水”在攻击前会做大量的研究,就好像一个一流杀手在动手前,会去调查目标的生活起居、经常走的路线,甚至自己都没注意的小习惯、小毛病,以增加一击致命的概率。
“浑水”在做空一家公司前,会进行360度全方位调研。其动用的方法,除了梳理财务报表、公告、公开报道等案头工作外,还会雇人实地进行调查以及请教行业专家。
比如,“浑水”非常重视观察工厂环境、机器设备、库存,与工人及工厂周边的居民交流。为了了解公司的真实运营情况,甚至偷偷观察进出厂区的车辆情况,拍照取证,有时甚至能蹲守几百天。而实地调研的所见所闻与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相比较,其中矛盾的地方,就是被攻击的软肋。
不过,即便做了如此周密的调研,毕竟获取的信息还是偏外围的。因此,“浑水”的报告为保周全,首页会是满满的免责声明,把自己先摘干净。不知这里是不是有在展讯那里打了败仗的因素,但当初做空东方纸业的报告中是没有下面这样的免责声明的。
声明大概意思就是,报告可以用,但风险自己担。做决定之前,要自己研究好。妥妥地“勿谓言之不预也”。
反击也要反思
听到这,可能不少朋友会觉得,“浑水”还挺不简单的,虽然枪只有一两条,但真是几乎弹无虚发。
不过,如果仔细看看上面贴出的“中枪”名单,估计您和刀哥一样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
那还用说,那可都是中国的企业啊。
刀哥看完《中国骗局》,有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美国有一些人对中国的偏见,虽然不能说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但也真是深入每一个毛孔。这也许是他们狙击中国企业的原因之一。
在这些人眼中,中国简直就是个无法无天的地方,人情和关系才是最管用的。要想往上爬,就得耍手段。
不过,这都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了,眼瞅着要迈进第三个十年。可《中国骗局》您这影像貌似还是上世纪的,而且是上世纪初的。合着“与时俱进”我们喊了那么多年,是冲大洋对岸那个国家喊的。
刀哥以为,中国确实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他们所说的问题。但是中国也是在不断进步中的,法治、反腐稳步推进,营商环境日趋改善。然而美国乃至西方持偏见者依然大有人在。
相比之下,更让刀哥忍不了的是,他们明明在靠做空中国企业赚钱,同时又让广大美国散户赔了本,却说迟早都会跌,自己这么做是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听着好见义勇为啊!是不是要颁个“感动美国”或者“美国好人”之类的奖给他们?
不过,《中国骗局》和“浑水”们也并非一无是处。它让我们看到资本如果没有受到有效监管,真的会想方设法的钻空子。
刀哥了解到,拉中企赴美上市至少曾经是美国的一大产业。美国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小投资银行、股票推广机构及证券交,它们把中国视为充满“商机”的沃土。它们会游说中国企业,甚至蛊惑那些尚未准备好、不够资质的企业赴美上市。
其中,某些小型事务所并不参与中国企业任何审计工作,只是出卖他们的“名字”和“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认可的地位”。还有的事务所并不具备从事审计中国企业账目的资质,或将中国企业的部分会计或审计工作干脆外包给中方。其审计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说,就像《中国骗局》的海报中展示的那样,美国人自己也扮演了非常重要且肮脏的角色。
面对此种局面,中企不仅要对那些做空机构和美国大忽悠们提高警惕,同时自己也要练好内功,让做空者无机可乘。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觉得具备实力的中国企业,也不必因此就停止赴美上市的步伐。还是应走出去,借助西方的资本市场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机会。
往期精彩回顾:
用苹果的刀客,请在这儿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