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备战2020高考作文,这些大事需要了解!

补刀客 补壹刀 2020-09-17

执笔/李小飞刀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今年的考生来说,这场姗姗来迟的高考或许更加令人难忘,从而意义非凡。一场疫情改变了原本有序的备考节奏,但刀哥不会缺席。


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新冠疫情


背景: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天灾在全世界范围内肆虐,它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


面对危机,全中国上下齐心,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


中国战疫充分体现出“中国速度”。火神山医院从项目正式开工到交付不到10天,两倍规模的雷神山医院从正式开工到进行验收和移交也仅用了10天。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3个月左右的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后,疫情形势得到了有力扭转。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面对疫情,冲在最前线的是英勇的白衣战士,他们“逆行而上”,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支援武汉、湖北,在祖国需要的时刻,舍小家,顾大家,义不容辞地冲上战场。在战疫过程中,有数千名医务人员不幸感染病毒,多名医务人员不幸牺牲,他们用生命守护了生命,用大爱诠释了医者仁心。


除了医护人员之外,还有多位来自其他岗位倒在战疫一线的英雄,他们有的是公安干警,用热血铸就警魂;有的是公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用生命书写担当。


今年4月,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吴涌、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廖建军等14名抗疫牺牲者获评首批烈士。


这其中,有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智明。他在牺牲之前带病上岗,三天三夜几乎未休。在住院治疗期间,他一次次拒绝同在抗疫最前线、在另一定点医院担任ICU护士长的妻子的照顾,在生命垂危期间,面对妻子微信视频的哭求,依然选择了摇头,并一直担心会不会传染给别人,还留下医疗预嘱:“如果万一,不要插管抢救。”



作为医生,刘智明曾多次被患者夸赞“不仅医术高明,态度也特别好”,被同事誉为一个“拼了命做事的人”。作为院长,他曾倡导对怀孕的医护给予更多理解和爱护。刘智明的殉职,让家人、同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有同事哀叹,“来世还做您的兵。”


除了烈士外,战疫过程中还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和事迹。


有84岁的抗疫逆行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疫情初期,一张钟南山在列车餐车上睡着的照片传遍了互联网,照片上钟院士投靠车椅,身前是一摞翻看的文件。那是春节前夕,钟南山接到赶往武汉的紧急通知,当天去武汉的航班已经售罄,火车票也非常紧张。颇费周折,钟南山才挤上了傍晚5点多从广州南开往武汉的高铁。由于走得非常匆忙,钟南山甚至没有准备羽绒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上车无座,他被安排在餐车一角。



战疫期间,钟南山始终冲在前线,如铁人一样拼命:4天内奔走武汉、北京、广州三地,长时间科研、开会、远程会诊、接受媒体采访,在飞机上研究治疗方案。有人曾评价钟南山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他回应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有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身有绝症,妻子感染新冠的情况下,带领600多名医务工作者,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经常凌晨2点多才能躺下休息一会儿,4点多就又要爬起来,一天中要接无数个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张定宇说,“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如果很幸运的话,我还会有8年到10年以上的时间。如果不幸的话,给我最多5年、6年的时间,但是我会用好这些时间,享受剩余人生”,“这样的疫情和灾难,无论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后果都不可想象。当我们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时,背后支撑我们的,是整个中国。”



有“最美快递员”汪勇。疫情暴发后,为了能让医护人员吃上热乎饭,在深夜能顺利打上车,汪勇不顾危险,从一人一车护送医生、护士回家开始,到和摩拜单车、滴滴公司、其他网约车平台谈合作,来扩大车队;从调配医疗物品、保障医护人员日常出行、协调1.5万份盒饭,再到给医护人员修眼镜、买拖鞋,甚至自掏腰包为医生订购餐食,汪勇成了医护人员的“大管家”,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医务英雄。“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我不后悔。”汪勇说。



有除夕夜率队奔赴武汉,长时间坚守“红区”,脸被防护服勒出一道道血痕的“压痕护士”“最美脸庞”,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



有老公在送别的车窗前大喊“最美情话”:“记住!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 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师赵英明。



有68岁天天扫大街,一个月只挣千百块,却把一包一万元捐款仍在派出所门口转身就跑的“中国好大爷”日照连云港环卫工人袁兆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在凶猛的疫情面前,有太多普通人守望相助的故事。“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正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所说,疫情面前,有党员冲锋在前、英勇奋战;有“红马甲”穿梭于大街小巷、疫情一线,默默做好后勤服务,宣传防疫知识,做好群众情绪安抚。“伏久者,飞必高”“愿春早来,花枝春满”“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这是从全国各地寄往武汉的明信片上的祝福,为支援武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纷纷解囊相助,积极主动捐款捐物,共渡难关。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不是孤军奋战。有日本小女孩穿着旗袍在东京街头用一次次的90度鞠躬为中国疫情做着街头的募捐;有在华读书的蒙古国小女孩拿出自己999元零花钱,分别捐给湖北等中国三个地方,每个地方捐333元,希望病毒能够“快快散(3)去”;有韩国新任驻武汉总领事姜承锡在疫情严峻时期乘货机抵汉履新,带来韩国地方政府、企业与民间的物资捐赠……


疫情期间,有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向中方表示慰问和支持。有62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捐赠了口罩、防护服等中国急需的疫情防控物资。这些都是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前新冠疫情在许多国家出现,中国也尽己所能向一些国家提供帮助。据了解,中国已分4批组织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此次对外抗疫援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和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侠肝义胆,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方向:前所未有的疫情不但席卷了世界,也深深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每一位考生,恐怕都有属于自己的疫情故事,每一个人的小故事,与钟南山的故事,刘智明的故事,许许多多的故事汇集到一起,构成了中国战疫的史诗,这一切给每一位考生所激荡起的情感,所留下的思考,是真实而又充满意义的。


对高考作文命题来说,或许不会直接拿疫情来命题,但不妨碍以疫情来切入,比如把一段疫情中的故事当做材料,或者围绕“愿春早来,花枝春满”“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这样的诗句展开。


如果拿到卷子的考生发现,疫情成为一盘固定的菜式,那考验的就是发散性思维能力。


从疫情中涌现的那些英雄人物故事,可以折出怎样认识中华民族的民族脊梁,谁是真正的当代民族英雄;从“白衣战士”“最美逆行者”,可以折出青年应该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火神山雷神山24小时连续作战的建筑工人,医务人员脸上深深的压痕,可以折出人应当怎么面对挑战和困难;那些普通人守望相助的故事,各行各业14亿中国人团结起来所迸发出的力量,可以折出凝聚与团结,亲情与人情;而疫情中的生离死别又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珍惜生活。


满脸倦容的钟南山靠在椅背上小歇的照片,提醒我们他已经是一位84岁的老人,英雄也是普通人,而中国战疫本来就是人民战争,是每一个参与战疫的普通人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

背景:6月23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中国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被送入轨道。这次发射标志着耗时20多年构建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宣告建成。



根据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神”徐颖的介绍,卫星导航系统,它是距离我们一群两万公里的星星,它们不会发光也不会发热,甚至肉眼没有办法观察到,为我们提供着位置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简称为GNSS系统,在GNSS俱乐部中一共有4位VIP会员,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美国GPS系统以外,包括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我们国家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早在1985年,“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就曾提出了用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开展双星定位的设想,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航天事业一度捉襟见肘,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几乎空白,只能自主研发。1989年,双星系统得到验证,可以实现精度30米的定位,虽然相比GPS依然有差距,但这是一个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1990年8月,就在美国的GPS系统第8颗卫星发射升空的当天,“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利用GPS精确打击伊拉克目标,伊拉克军队甚至找不到对手在哪里。海湾战争让中国人认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等于把国防拱手送给别人。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迫在眉睫。


据媒体报道,1994年,中国制定“九五”规划时,定位导航系统“北斗”进入国家视野,可当时总共有三个卫星项目需要立项,另外两个项目已经通过审批。到了北斗这里,国家实在拿不出钱了。相比于美国耗资300亿美元打造的GPS,北斗项目最初的办公室设立在总参测绘局招待所三楼的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间内。


1995年,北斗导航工程立项启动不久,信号“快捕精跟”这个技术难关堵住了北斗一号的工程进展。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三位博士还未毕业的20多岁小伙子——王飞雪、雍少为和欧钢拿出了一套“全数字化”方案。这三个小伙依靠一台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拿了4万元的尝试经费,把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简单收拾一下当作实验室。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他们的仿真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


由于他们采用的技术路线堪称世界首创,立项表决时很多专家都持保留态度。关键时刻,是陈芳允郑重表示支持。“快捕精跟”关键技术立项后,王飞雪和同伴们每天工作20个小时左右。他们饿了就泡包方便面,累得眼皮子都撑不开时就泡上一杯浓咖啡提提神,直到实在坚持不住时才打开行军床,一熬就是整整三年。1998年5月,测试得到的第一批“快捕精跟”数据,效果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期望值。



1994年1月10日,北斗一号正式立项,确定了“先区域后全球”的“三步走”计划。


2000年,北斗一号两颗卫星先后发射成功,主要在中国境内提供导航服务,校准精度虽然只有20米,但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从始至终,中国北斗人的自立自强精神都是被逼出来的。比如导航卫星和核心原子钟技术,原子钟是心脏,如果原子钟有1秒误差,就意味着卫星定位会偏离30万公里。2004年中欧签署了联合开发伽利略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资2.3亿欧元,第一笔7000万欧元很快到账。


然而欧盟却玩起了小心思,北斗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央视的节目中曾回忆说:“因为原子钟技术难度太高,当时我们想从欧洲引进,本来已经谈差不多了,但人家突然就不卖给你了。”原子钟的资料,中国人看不到,技术细节欧盟不告知,所有核心部分中国没资格参与,而一分钱都没花的日本和印度话语权居然比中国还大。据说,欧洲人还傲慢的认为,中国不可能造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技术的突然封锁,给北斗人一个教训:核心关键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当时北斗人有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子钟”。


为了加快原子钟的研制进度,“北斗”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当时,只有20多岁的李春景,带领同样年轻的团队,通过大量的分析和计算,无数的试验分析和验证,终于在2007年4月,让中国自主研发的原子钟,伴随我国首颗北斗二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上天。仅仅两年时间,中国的科学家就攻克了世界难题,而欧洲伽利略却因原子钟故障不得不补发卫星。



原子钟的“中国心”是北斗人没日没夜干出来的,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其精度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


随着北斗在全球布局,中国人正在用北京时间给世界定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30万人接力奋斗26年,从几十人的项目小组,到如今30万人的团队;从最初北斗一号的两颗、三颗、四颗卫星,到北斗三号覆盖全球计划;从当年被欧美技术封锁,到今天100%实现国产化,北斗“连一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5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已经超越31颗卫星的美国GPS,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方向: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有“两弹一星”精神;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有了“北斗”精神。如果说“两弹一星”精神是不怕困难,甘于奉献,刻苦钻研的话,“北斗”精神有什么新的内涵,“北斗”人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标签,给时代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李春景带队研发原子钟的时候只有20多岁,王飞雪拿出“快捕精跟”方案的时候也只有20多岁,到今天,“北斗”团队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1岁。有人说,走进美国航天中心(NASA),看到的都是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到中国航天中心,满眼是年轻人。美国航天如果代表过去,那中国航天就将代表未来。在不怕困难,甘于奉献,刻苦钻研的基础上,“北斗”人还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底气,中国的青年一辈正在“排星阵、酬山河”。


“北斗”是一件大事,无论从不从中出题,“北斗”人的故事都是考生的好素材,“北斗”精神都是值得诠释的好题目。


当“北斗”起步时,GPS和伽利略已经跑步向前老远,敢做“北斗”这个梦,并把梦实现,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北斗”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制造的,从备受打压中,“北斗”最终成功寻找到科技自主创新之路,这与每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寻找自我,自立自强的过程趋近,都可以从中汲取到自我奋斗,掌握自己命运的力量;“北斗”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对年轻人来说,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职业,把握好时间;北斗系统要跟其他系统对接,服务于全球,中国人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的目的是造福人类我们每个人自我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也应该于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脱贫攻坚


背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工业革命之后,经历了英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代人中,生活水平改善了56%;经历了美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代人中,生活质量改善了一倍;而日本发展最快的几十年,一个人从生到死生活质量改善了接近10倍;而中国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为止,生活质量已经改善了24倍。


40年前,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171元,之后用了31年时间,实现了人均过万元,又用5年超越了2万元大关,目前正在向3万元的关口迈进。


到201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教育服务水平也明显改善,目前近99%的城镇家庭和86%的农村家庭,都可以就近上小学。


1978年,自行车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奢侈品,现如今每一百个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61台计算机,240部手机。1978年,国内还没有旅行社,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0亿人次,人均出游3.7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年份。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



方向:生活的积极变化,社会的积极变化,城市、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变化,人对这些变化的考察与体悟,是常做常新的题目。美好社会是实干奋斗出来的,幸福的生活是努力奋斗出来的,这既可以联系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思考,我们也在参与到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参与感和代入感,是写好这个题目的关键。


相比6月初,7月的气温更显“流火”。人生没有确定,年轻就不害怕变化,希望每位考生都能把握不确定中的确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祝广大考生都能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加油!


图片均来自网络


连续押中高考作文题的刀哥,今年押这几个


神了,连续两年押中高考作文题!没关注刀哥的考生肠子都悔青了


去年押中高考作文题的刀哥,今年押的是这个


高考题越来越难,要怨就怨天朝发展太快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