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日本漫画,假想中日在钓鱼岛开战

补刀客 补壹刀 2022-09-26

执笔/李小飞刀&鲸鱼刀


20XX年10月,一队中国渔民登上钓鱼岛南小岛,他们在岛上展开国旗,并向岛上的日本人主张“本岛为中国固有疆域”,要求等待中国船舰的救援。意图进入钓鱼岛范围的中国海警船随后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发生冲突,钓鱼岛危机一触即发。


这是日本漫画《空母伊吹》开头描绘的一个场景。



《空母伊吹》自2014年起开始连载,其创作背景明显以中国为假想敌。自2020起开始连载新篇章《空母伊吹 GREAT GAME》,就如同漫画中所描绘的那样,日本近年来借助炒作“中国威胁论”,不断突破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限制,到今天,不但在钓鱼岛方向,在台湾方向,日本也加大了插手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空母伊吹》既是右翼的“意淫”之作,也是他们编订的“路线图”。


自连载以来,《空母伊吹》在日本大受欢迎,还曾于2019年改编成电影上映,在中国军迷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补壹刀并非要替它做宣传,而是借此一窥日本右翼的“脑电波”,看看他们如何为中日冲突摆沙盘,以及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们内心的最大敌人,真的是中国吗?


1


漫画在日本阅读习惯中的地位远高于其他国家,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曾称自己不爱看书,沉迷漫画,而《空母伊吹》散发着浓重的日本右翼气息,因此观察它,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观察日本右翼的所思所想。


漫画剧情设定在架空的21世纪。在《空母伊吹》中所描绘的这个“国际社会”,像是一个“沉默森林”,中日两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联合国和其他国家居然从头到尾不做反应。


这里面的“美国爸爸”是什么样的呢?


这本漫画反复在强调美国的衰落,美国要逐渐从亚洲退出,美国不会插手中日冲突,只会在道义上支持日本,我们可别觉得这是日本右翼看透了“美国爸爸”的本质,他们嘴里的“美国衰落”紧跟着后一句就是,“日本要自己保护自己,还要保护整个亚洲”,说白了,就是要为突破二战后的和平宪法束缚制造借口。



你可能注意到,补壹刀反复强调“日本右翼”,从《空母伊吹》中其实也能看出,右翼眼中最大的敌人还不是中国,而是国内反对扩军备战的和平力量,甚至中国这个假想敌都可以任意替换,只需要突破对右翼有形的无形的限制就可以。


漫画中对日本国内和平力量的憎恶和仇视比比皆是。


比如漫画中中国军人形象是这样的:



而反对日本突破“专守防卫”的议员的形象是这样的:



做个对比,日本自安倍之后的几任首相都是小眼睛,但《空母伊吹》里的日本首相浓眉大眼,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空母伊吹》不断渲染日本和平政治力量的愚昧,日本国民的麻木,和平宪法对日本“保卫国家”教条主义的限制,面对中国不断的“挑衅”,这些力量却在“自缚手脚”,跟日本政府作对,责怪政府违宪,甚至中国已经“占领”了石垣岛等岛屿,日本民调还有半数不支持与中国发生冲突。



日本民众还不断到首相府外去游行示威。日本记者和媒体还在私下告诫不能陷入官方冲突叙事,不能成为政府的传声筒。



说白了,这就是日本右翼自己瞎编出来的一出苦肉计,来打压和丑化日本国内的和平力量,摆出一副对日本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样子,激起“莫须有”的民族情绪,来给他们复活军国主义做舆论动员。


《空母伊吹》是怎么描述中国的呢?


作者认为,中国为了取得海洋资源,准备从大陆国家蜕变成海洋国家,因此要突破第一岛链,进出太平洋,而日本对于中国就是“位于玄关位置的高墙”。


而漫画中,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民间都“认为”,绝对不能跟中国轻启战端,是的你没看错,日本不能与中国开战。漫画中认为,一旦轻启战端,中国会切断南海航路,对货船进行临时检查,若日本船只避开马六甲改走菲律宾东面,中国将以潜艇击沉货船,对依赖海上航线的日本行程致命打击,最后,中国会以“核威胁”逼迫日本“割让领土”。


这套话术如今在日本战略界已经传开,包括所谓台湾海峡对日本是“海上生命线”,“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之类的说法,都是这套话术的延伸。


2


故事回到开头,“中国渔民登岛”事件后,“日本政府”出于不主动挑起事端的考虑,答应了渔民由中国海警船借走的要求。同时,日本加速了所谓海空两用舰船——“伊吹”列装的速度。首任舰长,为故事主人公,受美国培养的前航空自卫队王牌飞行员秋津龙太。



现实中,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准航母”出云舰,也是用这种方式欲盖弥彰的。


有趣的是,“伊吹”列装后,漫画中描述国际舆论80%都是反对意见,包括越南、菲律宾在内的国家都批评日本复活旧帝国亡灵,而防卫大臣认为,这些国家都不足为惧,真正要重视的是中国的反应。



看来,日本右翼很清楚,真正能束缚他们军国主义野心的,就是中国。


在钓鱼岛登岛事件两年后的一天,《空母伊吹》设想,中国军队突然对与那国岛、宫古岛和钓鱼岛发动袭击,歼-20从虚构的中国航母“广东号”上起飞,炸毁了岛上的雷达,军队乘坐登陆舰,对三岛实施了占领,“中国方面”随后对日本方面提出条件,以释放岛上居民,换取日本对中国领有钓鱼岛的承认。



面对这个情况,《空母伊吹》开始从两个方面涂脂抹粉:


一是说,日本政府自始至终“信奉和平”,“自古以来”就坚守“人命大于地球”。


二是说,日本自卫队不但是在守护日本,也是在“守护亚洲”。



《空母伊吹》也承认,中国的实力在各个方面都胜于日本,那么怎么办呢?


一是寄希望于中国自己“内乱”,军队和国家出现分歧。


说白了,还是“冷战”那一套。也说明右翼内心根本没有以实力硬碰硬的勇气和底气,也学着欧美那一条,寄希望于“和平演变”。


尤其那个“首相,居然在做决定的时候吓吐了。



二是寄希望于在冲突中向中国军队展示高超的军事技术,给中国军人留下深刻印象,让军队向政府“打报告”,从而在中国内部形成分歧,然后再绕回希望一,推动中国“和平演变”。


带着这样的目的,《空母伊吹》主人公指挥航母编队从横须贺港口出发,一路突破中国封锁线,企图夺回几个被占岛屿。


一场军迷口中缺乏基本现代军事常识的“抗中神剧”就此上演。


比如,漫画中描绘,歼-20作为第五代隐性制空战斗机,居然挂载反舰导弹,抵近向“伊吹”投弹,还被“击落”,上演了关公大战李小飞刀的戏码。日军以仅损失一架F-35的代价,“完胜”歼-20编队。F-35避开中方雷达,轰炸了红旗-7阵地,成功“夺岛”。



中国军队向日方发射的导弹都是“人体描边”,怎么打都打不中;日本军队打中国军队的导弹百发百中,有时还没发射,中国这边就躺下了……


《空母伊吹》本身的水平反映作者的水平,但截至2022年6月,《空母伊吹》系列累计销量突破780万册,这种“神剧”受到追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社会的整体军事认知水平。


一个细节是,对中日民间交往,《空母伊吹》也是带着仇视眼光,把中国游客描述成“间谍”。


3


《空母伊吹》的推出明显的现实背景。


2010年9月7日,发生了“日本巡逻船钓鱼岛冲撞中国渔船事件”。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正常巡航执法也被渲染成“领海侵犯”。2012年第二次安倍内阁上台后,开始强推新安保法案,围绕日本周边安全局势的讨论充斥着日本社会,针对中国的“离岛防卫”和“夺回作战”也被赋予了现实意味。


原本就擅长军事题材的日本漫画家川口开治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开始创作《空母伊吹》,与其以往《沉默的舰队》等作品相比,《空母伊吹》更加具体,也更有针对性。


“真实”是这部漫画的一大卖点。作者声称,“空母伊吹”和登场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漫画中的国家、地名以及军事武器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国际政治环境中,以日本和中国为首的各国政客的形象也是“真实”的。当然,这里的“真实”仅仅是作者川口开治眼中的“真实”而已。


漫画中的年代号称也是虚构的,设定的开始时间为“20XX年”。但其中一个场景在形容“20XX年”时提到,“自卫队成立之后的60年”。日本自卫队是在1954年7月成立的,由此推算“20XX年”恰好为2014年。这些“巧合”显然都是作者的暗中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严格意义上来说,“空母伊吹”并不能算是虚构。“空母”在日语当中是“航母”的意思,二战时期“大日本帝国主义”海军试图建造的一艘航空母舰正是被命名为“伊吹”。


公开资料显示,1941年二战爆发前期,日本启动“战时建造计划”,原本打算造一艘巡洋舰。1942年6月5日,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大败,损失4艘主力航母,迫切需要再造航母。后来,日本海军还得知,美国正在加紧将巡洋舰改造成航母。于是,1943年8月,日军正式决定将原本打算建造的巡洋舰改造成航母,取名“伊吹”。


1943年11月1日,“伊吹”进入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改造,原本预计1945年3月末即可完工。但随着战局恶化,日军后期已无力调配物资。1945年3月16日,在改造工作进行到80%的时候,航母“伊吹”被迫停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11月22日,未完成的“航母伊吹”在佐世保工厂开始解体,1947年8月1日,全部解体完成。


由此可见,“伊吹”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了“大日本帝国主义”未完成的军事梦,包藏了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祸心。


川口开治出生于日本广岛,其父川口定冶参加过战争,是日本海军扫雷艇的船员。二战结束后,川口定冶还当过小型邮轮的船长。1969年创办有限会社川口石油,开展海洋船舶补给等业务。



川口开治有个双胞胎弟弟叫川口协治,兄弟二人自幼跟随父亲乘船出海,详细调查真实战机、战舰、坦克等武器性能,热衷于制作军事模型。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为川口开治在其漫画作品中暗含政治隐喻埋下伏笔。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空母伊吹》在日本大受欢迎,斩获2017年度第63届小学馆漫画赏。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思想正通过抢占二次元舞台的话语权谋求死灰复燃。


4


日本问题专家项昊宇告诉“补壹刀”,《空母伊吹》在日本战略界有一定的代表性。从2012年钓鱼岛冲突之后,日本臆想中国要夺岛甚至中日必有一战,反映了近10年来日本在遏华方面与美国捆绑的底层逻辑。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


第一,日本统治集团对中日差距拉大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担心中国从历史出发对日本复仇,将中国崛起视为对日本国运构成挑战甚至威胁,钓鱼岛冲突已有10年,但日本人这根筋始终转不过来。


第二,由于实力差距和现实联系,日本不敢公开与中国彻底为敌,甚至不敢公开认定中国是“威胁”,这构成了日本战略界的深层矛盾和纠结。


第三,日本认为中日实力差距尚未达到需要对中国心悦诚服的地步,幻想美日合作可以压服中国,认为当下是日本对付中国的“窗口期”。


第四,日本对中日一旦发生冲突,美国所持的立场有巨大的不安和不确定,害怕成为下一个乌克兰,陷入日美同盟困境,既害怕被抛弃,也害怕被牵连。尤其害怕被中美第二次“越顶”,如果中美关系突然转圜,日本担心自身比50年前更加无处安身。


第五,日本作为单一民族抱团、容易走极端、危机感浓厚的民族性格没有改变,同时美国战后对日本的改造虽然不彻底,但还是构成对日本的最大变量,形成了制度、体制方面的约束,以及民众价值观念方面的变化。


第六,随着中日实力进一步变化,日本的战略将走向物极必反,这个过程至少将持续3到5年。


图片来自网络



~

往期精彩回顾:
美军在关岛防“解放军偷袭”?

博雷利,你想什么呢?

又在中国周边火上浇油!
部署千枚导弹覆盖中国沿海?日本想干嘛

德国空军“穿着尿不湿”,奔袭两万公里向中国发信号?

上千人身陷诈骗,台湾到底怎么了?

在美华裔科学家命运“重大转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