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费电池专利“三国杀”:冠宇弱,Maxell惨,宁德……

黄小莺 企业专利观察 2023-03-17

作者:黄莺



车用动力电池(俗称“大电池”)的专利乌云正在聚集,近年来还只是局部战事,国内主要是宁德时代与江苏塔菲尔中创新航捉对厮杀,国外则是韩国两家电池龙头LG化学与SKI在美国发生纠纷,但随着国内电池企业踏出国门,在美国、欧洲建厂,一场全球混战蓄势待发。
消费电池(俗称“小电池”)更早、更成熟,企业之间的国际化专利争夺也更为激烈。
如扣式电池领域的德国瓦尔塔与中国企业之间的专利较量已经持续了数年。从去年开始,以笔记本、手机等为主要业务的三个重量级玩家先后陷入专利混战,将这个领域的市场竞争,活生生的变成了一场现实版的专利“三国杀”。
三位主角就是:日立Maxell、宁德新能源科技ATL珠海冠宇
日本Maxell公司成立于1961年,是能源储存和电池技术全球领先的企业。1963年,Maxell在日本生产了第一个碱性干电池。1964年正式成为日立集团一分子。目前业务覆盖能源、功能材料、光电系统和生命科学,据财报显示,2020年营收为1391亿日元(约合70亿人民币),其中锂电池业务已经收缩到很小了。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成立于1999年,是聚合物锂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早期在东莞发展,2011年,宁德新能源科技在福建宁德开业投产,2019年,已累积出货50亿颗电芯。今年3月咨询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显示,ATL占据全球智能手机电池市场的42%,随后是LG(22%)和三星SDI(18%)。近年营收大概在300多亿元(百度百科)。
珠海冠宇招股书显示,根据Techno Systems Research统计显示,其2019 年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当年全球总出货量的20.87%,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手机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当年全球手机锂离子电池总出货量的7.27%,全球排名第四。2021年营收103.47亿元。

01  揭幕战

最先拉开“三国杀”序幕的是日立Maxell。

2021年4月3日,日立Maxell在美国德州西区法院起诉宁德新能源ATL侵犯其4项美国锂电池的基础专利US8,691,446、US9,350,019、US9,077,035、US9,166,251。
随后2021年8月13日,日立Maxell用同样的专利包在同一家法院也将珠海冠宇告上了法庭。此时正值珠海冠宇科创板提交注册的关键阶段。

科创板上市进程

日立Maxell给出的理由是,试图与两家中国公司商谈专利许可事宜,但并未收到回复。
例如在起诉珠海冠宇时,日立Maxell指出搭配珠海冠宇电池的Dell、HP和华硕等多款在美销售的笔记本和智能手机涉嫌侵权。

Dell多款笔记本系列电池

HP多款笔记本系列电池

华硕智能手机电池


02  祸不单行的珠海冠宇,议价能力最弱

在珠海冠宇科创板受理前夕,就遭遇海外专利诉讼,一度为珠海冠宇的科创板之路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谁曾想,就在珠海冠宇科创板审核接近尾声之时,随着珠海冠宇2021年9月6日公布的《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关于发行注册环节反馈意见落实函的回复》的“问题三、关于来自ATL专利律师函的回复”显示,2021年6月22日珠海冠宇收到了ATL的《侵权告知函》。而前一周,2021年6月17日,珠海冠宇的上市委审议会议刚刚获得通过。时间点的这种错开,或许也意味着,ATL醉翁之意似乎并非是阻止珠海冠宇IPO。

不对这对于正在科创板审核的珠海冠宇而言,接连遭遇两个竞争对手提出的专利侵权问题,这对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珠海冠宇可谓是最重的一击。

据珠海冠宇对ATL诉讼的案情披露,涉嫌侵权的专利有11项,经珠海冠宇分析后认为对应13个电池型号的19款产品对此,珠海冠宇还给出了预计赔偿的上限13,363.67万元,大约1.34亿

好在两家原告似乎并非是想阻止珠海冠宇的IPO之路,日立Maxell更多的应该是获得许可赔偿,ATL应该是希望减缓珠海冠宇的快速发展步伐,所以最后珠海冠宇的科创板之路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并于去年10月15日成功上市。

但是留给股民和广大投资者的疑问则是,为何中外两家强者都向其发起了专利维权,珠海冠宇到底创新性和可持续性怎么样?

实际上,珠海冠宇的发展模式可以认为是典型的“先上船,再买票”

其招股书披露显示,珠海冠宇去年IPO审核时只有158项专利,只有其列表中ATL的1/7。与日立Maxell全球8000多专利,更是相去甚远。而专利的多少也反映了一家企业创新的实力。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珠海冠宇在这两起诉讼中的议价能力,是最弱的。

来源:珠海冠宇科创板首轮回复

03  四处挑事的日立Maxell,打枣没剩几颗

据日立Maxell的财报显示,其全球专利资产超过8000件。近年来,每年的申请保持在7、8百件的水平。

与其它日本企业一样,日立Maxell近年来一直试图将其专利货币化。根据财报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知识产权许可业务收入超过100亿日元7931万美元,从2021年开始10年付完)。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获得这些许可业务,日立Maxell过去一年用于支付因此所产生诉讼费和律师费等损失就达到了66.43亿日元5262万美元)。

Maxell 2021年Q1报告

实际上,看似“风光无限”的能站在专利权人位置向别人收取专利费的专利许可业务,对于日立Maxell来说,却并不如意,不断起诉一些公司,但净收益只有2669万美元,也表明其专利货币化的工作难度很大,用一句“最惨的专利权人”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
这一点从日立Maxell近六年都起诉了哪些公司,就知道其专利货币化工作的艰辛。

2016年,华为、中兴;

2017年,华硕、黑莓、Blu、Fandango、Fotv;

2018年,奥林巴斯;

2019年,苹果、海信;

2020年,LG,苹果(337调查);

2021年,宁德新能源、珠海冠宇、Vizio;

2022年3月30日,联想、摩托罗拉。



04  左攻右防的宁德新能源,渐渐展露优势

日立Maxell采取“诉讼-许可”的货币化模式之所以会遇到很多阻碍,并不理想,实际上从其与ATL的纷争中,就可以略见一二。

在去年5月在美国起诉ATL之后,ATL应该采取了两种应对策略:一是在美国无效日立Maxell的专利,二是在中国提出反诉。目前来看,这两个举措都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

首先,ATL在去年9月23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提交了Maxell四件专利的复审IPRs。经过PTAB半年的审理后,四件专利分别在4月8日和13日都获得了受理(instituted),这也就意味着ATL无效这四件专利的机率非常大。

因为根据USPTO在2019年推出的NHK-Fintiv规则,对于是否受理复审IPR的案件近年来审核非常严格,据RPX的统计显示,一度跌到只有50%多的IPR申请才会被PTAB最终受理。但只要一被受理,就意味专利被无效掉的概率非常大,因为据Lexis统计2020年数据显示,专利中所有权利要求被无效的比例有59%,部分被无效的有21%,能维持的仅有18%

所以这个结果,对于日立Maxell在美国的维权来看,已开始不利,天平实际上已经开始偏向有利于ATL的一面。

另外,在中国战场,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ATL已经在福州中院反诉了日立Maxell在中国的工厂无锡麦克赛尔能源有限公司。

来源:企查查

实际上,ATL的反诉可能不止这一起。
因为近两周,国家知识产权局陆续公布的6项无效决定,其中无锡麦克赛尔作为请求人,去无效宁德新能源科技的6件专利。也就是说ATL对Maxell的反击至少有6起案件。
目前,从中国无效决定的结果来看,ATL除了1件专利被宣告全部无效之外,其余5件专利均被维持有效(其中2项部分无效修改后维持有效,3项维持全部有效)。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Maxell不能再次提出新的无效证据,将这5件专利无效掉,其在中国法院被判定侵权的概率将非常大。但继续全部无效这5件专利的难度将非常大,几乎很难实现。
而福州中院作为中国目前最知名的善于发禁令(行为保全)的法院,近年来已经吸引了包括高通、村田制作所等多家国外企业来此打官司,这些外企业看中的就是一旦被裁定专利侵权,很有可能对侵权者发布禁令。这也导致了包括苹果公司都不得不在福州中院的影响下被迫与高通的权利人达成和解。
因此,一旦日立Maxell因为侵犯ATL的专利,而使得中国工厂被发布禁令,将对Maxell的实体产业带来巨大影响,这或是Maxell难以承受的。

所以,从目前形势来看,率先发起挑战的日立Maxell,与胜利似乎渐行渐远


05  结语:三国杀,杀出了企业专利价值的真谛

这起消费电池领域的三国杀,不仅道出了企业竞争的残酷,更是展现了知识产权和专利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日立Maxell和珠海冠宇恰恰是两个极端的代表:

日立Maxell作为“小电池”产业的开拓者,其经营并未因其技术优势而获得市场优势,导致目前市场销售额在珠海冠宇面前都算是个“小弟弟”,但这些逐渐被中国企业所取代的日本传统巨头,手中却握有大量的专利,因此专利变现也就成为其重要的一块业务。

但是即使像日立Maxell这么努力的在通过专利诉讼方式推进许可业务,其真正的收益并不乐观,这也道出了一个健康的企业,不能没有专利和创新,专利要作为辅导企业主航道业务的保障,确保企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要比单单去收取专利费,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而珠海冠宇则代表了中国一批快速成长起来的企业,基本上初期主要靠享受加工制造和人工成本低的红利,但是“先上船”的弊端就是创新很难快速跟上,很大概率都会遇到专利纠纷。

实际上珠海冠宇之于宁德新能源,中创新航之于宁德时代,都是这个道理。而这张“船票”有的时候也不得不“补缴”。这实际是中国企业必经的成长之路,只有那些真正认识到知识产权重要性,肯下苦功夫的企业,才会像华为一样,二十年后真正迎来专利许可的春天。

在这场三国杀中,宁德新能源ATL处在既进攻、又防守的位置,从目前已出的结果来看,似乎一切正在向着有利于ATL的方向在发展,这与ATL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小电池”制造商,同时又有着丰富的专利布局,不无关系。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企业知识产权的最优状态,实际上就是专利能为商业保驾护航,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