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市融资放贷,这家物企刷新底线
文/乐居财经 徐酒眠
交了上市后的第二份年度“答卷”,德信服务(02215.HK)凝练“越关山”三个字作为主题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德信盛全资讯”发布了一篇业绩的图文推送。
越关山,关山难越。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有人评说胡一平似乎运气不太好,刚把德信服务送到港交所,房地产就走了下坡路。
这个说法算得上是一语中的。
德信服务于2021年7月15日上市,彼时,物业股高光时刻过去,估值开始调头下行;而住建部等八部门规范整治地产行业的通知进一步放大了市场担忧,与此同时,地产方债务违约引发信任风险,不确定性担忧情绪从地产蔓延到物业。
行业下行,激进扩张之下的德信中国(02019.HK)在2021年底失了“三年之约”,胡一平跨入“千亿阵营”的梦破碎。
地产行业流动性危机下,德信中国被3.48亿美元债难住,到去年底,德信服务也一度被摆上货架,成为地产“回血”的砝码。
如今,快过去四个月了,德信服务“卖身”迟迟不见下文,似乎已经从货架上悄然撤下来了。不过,德信服务的忧虑却并没有因此完全解除。
寡淡的业绩
胡一平似乎有点赶行程,他把德信服务2022年业绩发布会定在了上上个星期六。
当日流出的现场合照中,胡一平端坐在C位,眉头紧皱,一脸严肃的目视前方。分坐在胡一平左右两侧的分别是德信服务执行董事唐俊杰与朱晓莉、常务副总经理刘义兵与总裁助理陈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德信服务实现营业收入越9.58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10.1%;录的毛利润约2.71亿元,同比下降9.3%;毛利率同比下滑6.1个百分点,约为28.3%;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加13.6%。
同期,在管面积约为3454.3万平方米,较2021年同期增长11.0%;合约面积约为486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
几项核心财务数据虽然增多减少,但增幅都相对较小。
在业绩报中,德信服务董事会表示,公司将不就截至2022年度派付任何股息。而2021年度,德信服务的派息总额约为5176.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16日,德信服务动用了上市所得款中计划用于投资收并购的资金放贷,涉及资金3.15亿元,期限为两年,年利率8%。
“用公司的上市融资来放贷,这一操作还是刷新了行业的下限。”彼时,有行业分析人士如是评论。
在刊发2022年业绩报告的前两天,德信服务发布一则关于这笔放贷生意的补充公告。德信服务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证暂缓收并购,并将这笔资金用来做放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尽管德信服务一再强调,这笔贷款背后牵扯的借款人为第三方,但这个第三方,实际上与德信服务、德信中国,以及胡一平,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着恒大物业、奥园健康、鑫苑服务等几家物企违规为地产公司输送利益的“桌底交易”丑闻在前,市场和投资者对德信服务的这笔贷款生意也自然而然地多了几分警觉。
揭秘借款人身份
根据公告,此份借贷协议中,作为贷款人的是德信服务的间接子公司上海栩全商贸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栩全”),而借款人则为杭州瑞扬供应链管理公司(简称“杭州瑞扬”)。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杭州瑞扬未经审核收入约为7.54亿元,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45亿元。而为促成贷款,杭州瑞扬向德信服务方抵押了估值6.3亿的资产包。
穿透股权,杭州瑞扬由德清凯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德清凯昇”)及魏强分别持有95%及5%股权,而德清凯昇则由赖海萍全资持有。赖海萍与胡一平的确关系匪浅,两人不仅是多年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还曾一起成立过公司。
而向下穿透,杭州瑞扬还持有德信服务股份,比例为3.24%。换而言之,杭州瑞扬其实也是德信服务的持股股东之一。
除了股权关系,杭州瑞扬与德信服务及其母公司德信中国还有密切的业务往来。
杭州瑞扬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但较为蹊跷的是,杭州瑞扬自2019年9月起为德信中国提供家用电器产品及家俱的供应商;而企查查资料显示,杭州瑞扬成立于2019年11月14日。也就是说,杭州瑞扬在成立之前,就已经是德信中国的供应商了。
2021年8月,杭州瑞扬又成为了德信服务的业务伙伴,后者旗下子公司杭州骏德信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杭州骏德”)与其订立了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向其采购家用电器、家俱及避雷用品。
事实上,2021年12月29日,德信服务就曾通过上海栩全,意图为杭州瑞扬向平安银行借款4.96亿元提供质押担保。按照当时协议,上海栩全需为这笔借款提供担保,向平安银行提供总价值5.045亿元的存款证作为质押。
因为存在违反上市规定,迫于压力,去年4月德信服务紧急叫停了这笔质押担保。不过风头过去了,德信服务又琢磨出了现在这个直接放贷的方式向杭州瑞扬提供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瑞扬的上一级母公司德清凯昇成立于2018年11月,其投资也无一例外流向了德信地产的开发项目。企查查显示,德清凯昇目前有12家为“存续”状态的对外投资企业,而背后基本都有德信的身影。
基于此,有分析人士猜测,此番德信服务拆用IPO上市融资向杭州瑞扬提供的3.15亿贷款,最终有很大机率也是流向德信集团。
以收购掩饰的放贷
以放贷生意为名,德信服务不止一次上演神操作,而背后暗藏的心思也不少。
上市至今,德信服务仅落地一笔收购,2021年12月21日,其以588万元收购了杭州凯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杭州凯川”)39.2%的股权。彼时,德信服务集团已预付所有代价。
然而,2022年10月11日,德信服务再发公告对这笔收购进行披露时,最终的收购总代价已然变成了1570万元,除了982万元的金额差异外,收购的内容也在杭州凯川的39.2%权益外,附增了一项“股东贷款”,即当初德信服务借给杭州凯川的984.7万元。
更有意思的是,在最新的2022年业绩报中,德信服务披露,其已于2022年10月26日,以588万元的价格将杭州凯川39.2%转让给了一名独立第三方。
而从企查查提供的股权关系看,这个所谓的独立第三方,实际上也就是杭州凯川当初的卖家——德清信瀚企业有限管理公司(简称“德清信瀚”)。
这一买一卖之间,德信服务折损了982万,着实让人看不懂。
但是,只要将与这笔收购绑定的贷款生意放在一起,德信服务如此折腾一番的意图似乎就不难明了。
资料显示,2021年12月21日,德信服务分别向杭州凯川、德清信瀚和德清达康,三位借款人提供了4笔贷款,金额分别约为1.17亿元、984.7万元、612万元、412万元,贷款本金总额约1.38亿元,年利率7.2%-10%不等。值得一提的是,这4笔贷款,借款人均未提供抵押品。
穿透股权,德清信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张帼瑛,德清达康由何珊珊、倪利方各自持股50%。这三位自然人与赖海萍、胡一平,以及德信集团,都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们捆绑在条绳子上,显然,收购杭州凯川只是为了掩饰这4笔贷款的合理性。
此外,德信服务的这四笔放贷生意,其同样未遵循上市规则进行及时披露。德信服务去年10月份的公告中表示,是因为对上市规则不熟悉。
这个解释实在难以让人信服,毕竟去年4月其就因质押担保“违规”被通报过,而拖到10月才公告说明,或许是因为彼时借款人已经悉数偿还了相关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