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非常《政府工作报告》
· 全文共 2072 字,阅读时长约 6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作 者 | 刘胜军01
历史性突破
万众瞩目的 2020 年两会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受关注的一点就是“不设全年经济增速指标”。对于这一历史性变化,报告给出四点重要解释:
1. 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2. 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
3. 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4. 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对此,笔者解读如下:
• 不设定增速指标,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不重要了,而是更加敬畏市场、敬畏规律的体现。
• 要从简单地“稳增长”向“以改革促增长”转变,真正实现“高质量增长”。
• 对 2020 这一危机时期而言,“就业”是硬核指标,因此,如何实现“可以促进就业的增长”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对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和突破点赞。笔者在 4 月 17 日《十论当前经济》一文中指出:
其实,早在 2015 年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就已经首次不设 GDP 增长的具体目标。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解释说:
我现在不太关心 GDP 数据了,更关心环境数据。上海在五六年前已经不再考核区县的 GDP 指标。
实践证明,不设增长指标,是观念的进步,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会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全力以赴保就业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 874 万人,“稳企业保就业”成为 2020 年政策核心聚焦点。《报告》指出:
•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此前,李克强总理给出了详细解释:
• 当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把“保就业”作为宏观政策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而“保居民就业”首要目的是为了“保基本民生”。
• 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改善。保住了民生这个基本,就能稳住民心。另一方面,从经济视角讲,保住了基本民生才会有消费和市场,才会有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
• 当前我们保就业、保基本民生,首先要保市场主体,要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越是不确定性增加,“保”的意义就更大。守住‘保’这一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能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 一方面要对贫困人口、低保人员和失业人员帮扶保障政策‘扩围’,加大保基本民生和兜底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大规模减税降费,让企业生存下来,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保基本民生,进而稳住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政策干货
1. 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 1 万亿元,同时发行 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 2 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2. 6 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 2.5 万亿元。
3. 降低工商业电价 5% 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 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
4. 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75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1.6 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6000 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 1000 亿元。
5. 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6. 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 3 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7.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
改革是第一生产力
改革是中国经济最大红利。其中,国企改革更是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报告》提出:
•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提升都市圈建设
城镇化与创新、消费是中国经济三大核心潜力。《报告》值得关注的是更加强调“都市圈建设”,这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体现:
•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
• 今后五年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初步估算,今后 10 年,都市圈建设每年能够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至少 0.5 个到 1 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
- END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