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看“习近平经济学”
· 全文共 2143 字,阅读时长约 5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经济发展乃真正的“国之大者”。
作 者 | 刘胜军
2020 非常两会闭幕。两会的召开,具有强烈的信号意义:既表明中国战疫的“大局已定”,也为下半场“经济战疫”铺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频率地就经济问题发表看法,为市场理解“习近平经济学”提供了一次重要观察窗口。
时代背景
回顾过去十年,2008 年次贷危机,标志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拐点。其长期影响已经逐步显现:
• 全球化的历史叙事正在被改变。
• 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成为“大流行病”。
• 以皮凯蒂《 21 世纪资本论》和民主党候选人“社会主义政策主张”为代表,西方社会开始反思现行经济体制。
简而言之,历史的钟摆正在从“效率”重新向“公平”一侧摆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密切关联,但又不完全同步:
•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仍在中途
•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仍在持续提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在 2012 年以来对世界格局的认知和思考不断深入:
• 三期叠加
• 新常态
• 2013 年全面深化改革
• 2015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6 年权威人士 L 型增长
• 2017 年十九大高质量发展
• 2019 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经济学内涵
“习近平经济学”的内涵是什么?从两会内容来看,笔者将其提炼概括为:
1. 探索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结合艺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锤定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过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决不能不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也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要努力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这是一个止于至善的过程”。
2. 兼顾效率与公平: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历史警言。改革开放之初,效率优先,需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今,贫富差距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性难题。中国需要前瞻性提高对公平的关注,避免重蹈“贫富差距扩大滋生民粹主义”的政治陷阱。这也是中央高度关注“扶贫”的逻辑出发点。
3. 推动“新四化”:“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其中,“新型工业化”指的是制造业升级;“信息化”强调以 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相互呼应的两篇大文章:一方面,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土地流转,形成大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大规模经营导致农业效率提升,多余的农村人口需要被城市吸纳。
4. 改革是根本:“我国经济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这一判断,意味着经济政策必须兼顾短期和长期。短期政策关注的是周期性问题,而长期政策要关注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化解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何以解忧?唯有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5. 内需为主:“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内需为主,不等于否定对外开放。相反,中国需要逆风而行,坚持对外开放:“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6. 不以 GDP 增长率论英雄:“如果没有这次疫情,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目标会定在 6% 左右。但是,疫情发生以后有的事情不由我们作主,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我们受到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我们硬性定一个,那着眼点就会变成强刺激、抓增长率了,这样不符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我们一直在讲不以 GDP 增长率论英雄”。
这些理念与以往相比,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 更加注重内需:这既是针对全球化新格局做出的适度调整,也是中国经济“再平衡”的必由之路。过去几年,消费贡献率大幅度提高,但还不稳固,依然有巨大潜力值得挖掘。
② 更加淡化 GDP 指标: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惊险一跃,是中国经济需要完成的蜕变。
③ 更加注重公平:
④ 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环保与经济增长往往存在冲突,中国需要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最近几年民宿的走红,已经证明,“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⑤ 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如果说以往的高速增长靠的是出口、投资、房地产,未来必须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培育新的动力,尤其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国之大者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之大者”。显然,“经济发展”乃“国之大者”。经济发展,关乎就业与民生,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关乎中华民族复兴。
对于各级官员来讲,在新时代处理好经济发展这项“国之大者”,需要更新思维模式,把握好多重因素:
1. 如何在大变局中谋发展: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2. 如何做到既敬畏市场又避免不作为。
3. 如何把握好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
4. 如何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避免行为短期化,做到“功成不必在我”。
要做到这些,殊为不易。在新时代,各级官员需要“补短板”:
① 建立国际格局
② 拓展历史视野
③ 谙熟科技趋势
④ 提升应变能力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