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政研究》何代欣:大国财政政策之路:导向、模式与策略

何代欣 财政研究 2022-04-24


大国财政政策之路:导向、模式与策略


何代欣




内容简介


财政政策是构建有效协调的宏观调控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财政政策定位于更好发挥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持作用。当前,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作为后发崛起的发展中大国,财政政策的导向、模式和策略愈发清晰,挑战亦进一步上升。面对国内外风险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未来提升财政政策有效性需要更加关注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通过搭建高效的财政政策执行与传导机制,解决政策效力可能降低和政策间协调困难等现实问题。

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宏观调控导向决定了财政政策方向。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构成,财政政策是政府掌控经济运行、实现规划发展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得益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方向),同时设立年度增长目标(量化实施)。当遇到短期经济波动或下滑时,财政政策一般会将稳增长放置于首要位置——通常做法是实施规模性扩张政策,保持社会总需求稳定以带动经济增长;而当面临长期增长乏力、需要进行结构调整时,财政政策又往往把促转型作为第一目标——通常做法是实施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提供政策支持,此举意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积累能量。

研究还发现政策模式选择是稳定政策预期、确保政策效力的前提。在迈向大国财政政策模式的过程中,我国先从比较成熟的需求管理入手,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而后开始尝试优化经济结构,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同阶段,政策模式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给予了市场主体充分了解政策特点、适应政策运行的时间和空间。当政策模式进入切换期时,财政政策一方面积极推进政策退出之后的制度建设,把一些应当长期坚持的运行模式制度化;另一方面构建精细化的政策传导机制,着力解决中微观领域的现实问题并更好地实现政策间协调配合。

政策建议

研究认为执行策略是财政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乎政策效力高低。面对国内外风险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如何优化配置财政资金,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学和管理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从需求管理的角度看,大国财政政策需具备一定的规模扩张能力。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局面下,财政政策则应通过找准政策发力点不断提升财政兜底经济运行的能力。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的角度讲,财政政策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减低体制内运行成本,真正体现财政管理在提升政策效力中的枢纽作用。从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看,构建与当前市场运行特点匹配、能将财政资金低损耗送达中微观层面的传导机制,始终是决策层高度重视的工作。从维持政策稳定、实现宏观调控协调的角度讲,财政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尤其货币政策有效配合,考验各方寻找可行方案的智慧。



论文框架概览
点击看大图




作者简介:何代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财政研究室副主任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积极财政政策松弛地方政府借款约束的理论机制、趋势预测及管控策略” (项目编号:71973149);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A类项目“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20CJY01-A002)。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全文刊发《财政研究》2020年第10期


----------






往期推荐

·唐大鹏等:公共风险、财政政策与内部控制建构

·马海涛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了非金融企业投资吗?

·姚东旻等:财政政策定义的重构——来自两百年间的文献研究与中国实践的启示


----------

策划:陈   龙      

采编:于婧华     韩   钰(实习)

(封面图片来源:https://www.fotor.com.cn)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