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财政研究》毛捷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构想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的
理论思考和实践构想
毛 捷 孙 浩 徐军伟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在“两个前所未有”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已成为亟待形成共识、主动探索实践方式的重大问题。
以货币融资操作为关键内容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协同的宏观经济调控新框架具有理论研讨和实践构想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区分了“赤字货币化”现象与“赤字货币化政策”的概念差异,对近年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的理论演进和制度变革予以总结。进而分析以货币融资操作为关键内容的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框架作用于现实经济的传导渠道,并从政策框架层面阐述了近年来学界对实现财政货币政策协同的制度构想。最后,本文从理论研讨的必要性、控制政策风险等方面作了现实思考。本文力图通过对基本概念、主要共识的界定和归纳为日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理论研讨基础。
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如下。第一,提出并深入讨论以货币融资操作作为关键内容的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具有必要性。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将与以下风险因素共存:多年多批减税降费政策逐步到达有效期限,企业税收负担会反弹;企业平均负债水平较高,部分企业摆脱疫情时期“现金流危机”后又陷入“债务危机”;全球经济恢复周期与中国经济恢复周期可能出现错位现象,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基于多重风险因素影响,未来几年中国财政形势极为严峻,尤其是地方财政,在保运转、保工资、保基本民生等领域承受巨大压力。在当前预算约束下,地方财政扩张空间已接近临界值,地方政府存在较强的隐性举债冲动。隐性的“赤字货币化”现象在中国政策实践中一直存在,其行为具有隐蔽、无序等特征,系统性风险将更为突出和难以防范。以货币融资操作为关键内容的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框架有助于化解上述风险,有利于丰富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箱,拓宽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同的空间和潜力。我们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理论层面积极探讨财政货币政策协同的有效途径。
第二,积极把握战略机遇,充分做好理论储备和制度构想。相比于西方主要经济体,中国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具有更大空间。我们应充分把握当前的战略机遇,用好现有的财政货币政策,同时对以货币融资操作为关键内容的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框架开展深入研讨,充分认识此类非常规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和可能效果,以便从容应对未来的公共风险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
第三,应坚持审慎原则与制度化管理相统一。首先,坚持审慎原则,明确货币融资操作临时性、应急性的定位。其次,从制度层面对政府的透支行为或倾向予以有效约束,建立完善的财政部门和货币当局的协同机制,并保障中央银行在货币融资操作决策和执行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再次,应建立明确、公开的以政府债务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和市场基准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为依据的政策退出规则,坚决防止临时性政策常态化,杜绝各级政府养成货币融资依赖、转移支付依赖或隐性债务依赖。最后,要建立货币融资操作的资金使用、跟踪、监管机制,明确划分各环节、各部门风险事故责任,实现对货币融资操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绩效管理。
第四,包容政策的边际创新,以应对重大公共风险。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框架,通过制度创新积极探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是应对和化解重大公共风险的合理路径。例如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企业资本金可以说是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典范。一方面,该项政策旨在通过专项债资金提高中小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借力财政畅通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另一方面,中小银行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有比较稳定的收益,可用于偿还专项债的本金和利息,体现了金融部门协助财政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实现无后遗症的财政抗疫。
论文框架概览
作者简介:毛 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 浩(通讯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
徐军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新特征与监管研究”(18ZDA097)的资助。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全文刊发《财政研究》2020年第12期
·李建强等:货币政策、宏观审慎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基于DSGE策略博弈分析与福利评价
·刘尚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稳中求进保驾护航
-----
策划:陈 龙
采编:于婧华 韩 钰 王 明(实习)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