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单臂力量训练,对侧手臂不练也会疲劳?


大多数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都需要骨骼肌向心收缩来开始运动,同时运用离心收缩来减慢运动速度。肌肉的反复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后都会造成运动表现降低。一般而言,向心收缩所导致的运动表现下降被认为是由肌肉神经疲劳造成的,且持续时间较短。与之相反,非习惯性离心收缩造成的运动表现降低被认为是由骨骼肌结构损伤(比如肌原纤维破坏)造成的,且持续时间较长。大量研究表明,骨骼肌结构损伤会造成血液中肌酸激酶与肌红蛋白大量增加,最大肌力与肌肉爆发力下降,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延迟性肌肉酸痛等一系列症状。




在许多研究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的实验中,高强度肌肉收缩经常被作为运动干预手段,而更接近于日常生活运动强度的低强度肌肉收缩造成的肌肉疲劳与损伤并没有被广泛研究。另外,有趣的是,单侧肌肉高强度向心或离心收缩后对侧的同源肌肉或肌肉组肌力也会下降,被称为交叉现象。被普遍认可的交叉现象的机制是中枢疲劳所致的主动激活降低。然而对低强度运动后即时肌肉收缩的交叉效应目前知之甚少。


为此,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健康运动科学与休闲管理系 Xin Ye 博士最新发表在国际刊物《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MHS)上的研究成果对此进行了探讨。该研究设计了实验来研究单侧低强度向心或离心屈肘动作对对侧肌肉组最大肌力,最大肌力测试中前50,100,200毫秒爆发力,肱二头肌表面肌电强度,中位数频率,肌电上升速率,关节活动范围,以及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




研究运用随机平衡对照受控设计对15位健康受试者进行向心,离心,与对照干预。所有受试者都完成全部三个干预(顺序随机)。实验数据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24以及48小时收集。干预措施:向心收缩使用屈肘(上臂与前臂呈90度夹角)等距最大肌力的30%为收缩强度。受试者完成6组屈肘向心收缩(从前臂完全伸直到完全收缩2秒,回到动作起点2秒;在顶点研究人员将重物拿起下发到起点)到力竭。组与组休息时间一分钟。离心收缩使用屈肘(上臂与前臂呈90度夹角)等距最大肌力的25%为收缩强度(通过预实验我们发现30%强度过大)。受试者完成6组屈肘离心收缩(手持重物从前臂完全收缩到完全伸直2秒,回到动作起点2秒;在最低处研究人员将重物拿起重新提至起点)到力竭。组与组休息时间一分钟。对照干预时,受试者休息12分钟。


研究发现,与向心收缩比较,本实验的手臂离心收缩造成运动侧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以及延迟性肌肉酸痛(长达48小时)。这说明即使是低强度收缩,离心运动依然会造成肌肉结构损伤。数据显示低强度单侧运动不会降低对侧肌肉的力量。同时,所有的神经系统测量(肱二头肌表面肌电强度,中位数频率,肌电上升速率, 以及最大肌力测试中前50,100,200毫秒爆发力)都没有发生变化。最后,很有趣的一个发现是向心收缩后,即时对侧肌肉力量有所提高。但是这个发现不能够归因于肌肉兴奋(表面肌电强度)的变化。


该研究提示,交叉现象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很有可能是高强度甚至最大强度的肌肉收缩。另外,对于单侧肌肉低强度向心运动产生的对侧肌肉力量增强,未来的研究应该研究运动后脊髓神经以及脑部潜在的变化。


原文文献:
William Miller, Sunggun Jeon, Xin Ye. An examination of acute cross-over effects following unilateral low intensity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exercise[J]. 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2020,2(3):141-152.


更多阅读:
表面肌电检测肌肉疲劳分析的新方法
单臂力量训练,对侧手臂不练也能获益?
中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展望

文献解读:运动可以治疗癌症所致的肌肉萎缩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