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ure:尹芝南团队发现“减肥”新靶点

暨南大学 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 2023-01-19

2021年11月24日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尹芝南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L-27 signaling promotes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and energy expenditure”(白细胞介素27信号促进脂肪细胞产热和能量消耗)的论文。


研究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白细胞介素IL-27专一性调节免疫系统的认知,首次发现IL-27可以直接靶向并促进脂肪细胞的棕色化和产热,通过燃烧脂质以减轻肥胖和改善2型糖尿病。


尹芝南教授为该工作的最后通讯作者,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教授、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杨恒文副研究员及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陆骊工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的王倩博士后、李德海博士后、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曹广超副研究员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石绮屏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截图)


(点击观看视频)



如何通俗理解此重磅研究成果?


脂肪细胞根据其形态、代谢、部位和发育,划分为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


白色脂肪主要分布在体内皮下组织和内脏周围,其功能是将体内过剩的能量储存起来,以供机体在需要时使用,也是肥胖“真凶”


棕色脂肪主要分布在人体肩胛骨间、颈背部、腋窝、纵膈及肾脏周围,含有大量线粒体,具有燃烧脂肪和产热的功能。


米色脂肪主要分布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的一些祖母细胞和白色细胞内,也具有燃烧脂肪和产热的功能。


因此,不是所有的脂肪细胞都是坏的,把坏的脂肪细胞变为好的脂肪细胞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尹芝南教授团队首次发现IL-27可以使白色脂肪细胞具有米色脂肪功能作用。IL-27可以激活脂肪细胞产热蛋白(UCP1)表达,燃烧我们的卡路里。为肥胖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新途径!


IL-27作为体内正常表达的分子,并非人工合成的外源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而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尹芝南教授团队非常期待能够尽快将这一治疗靶点产业化,将该成果惠及广大肥胖人群。希望不久的将来,IL-27可以成为万千少男少女永葆完美身材的秘密“武器”。



暨南大学研究团队

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尹芝南介绍,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多种基因工程小鼠,进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并结合肥胖人群样本发现:肥胖人群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下降;首次发现IL-27通过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白细胞介素IL-27专一性靶向免疫细胞的认知,导致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并激活UCP1介导的“脂肪燃烧”;通过将脂肪组织中的脂质转变为热量消耗掉,从而达到降低体重和改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目的。


这是首次发现IL-12细胞因子家族中的IL-27能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并且导致脂肪细胞分化及产热,为治疗肥胖及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动物实验中,注射重组IL-27可以显著减轻肥胖小鼠的体重并改善胰岛素信号敏感性,初步验证了IL-27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


“IL-27降低体重和改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真正的根本原因是改善胰岛素抵抗。”尹芝南说,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二型糖尿病、脂肪肝,还有卵巢多囊综合症、前列腺癌等疾病都有关,这也是他们希望开发出药物的重要原因,希望能够推进这些疾病的治疗。


IL-27作为人体内正常表达分子

具有巨大临床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近年来随着富含脂肪和糖等高能量食品摄入的持续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工作形式为久坐的性质,人们罹患超重或肥胖的比率快速上升。



据世卫组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6年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过19亿人超重(身体质量指数-BMI≥25,占成年人口39%),其中超过6.5亿人为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30,占13%),流行率与1975年相比增长近3倍。


这大大增加了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炎和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和社会负担。因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尤其是直接靶向脂肪细胞而有效减重的分子尤为迫切。


本研究为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力药物,而IL-27作为体内正常表达的分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而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团队共同努力

历时七年结硕果


据尹芝南教授介绍,这一工作历时七年,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并得到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得以完成。尹芝南教授团队非常期待尽快将这一治疗靶点产业化,希望该成果可以惠及广大肥胖人群。


(尹芝南教授团队)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珠海市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学科建设经费的大力支持。


尹芝南教授长期从事免疫与健康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丰硕。2013年入职暨南大学以来,以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Nature 2篇,Nature Immunology 1篇,中科院JCR-I区论文12篇,连续多年入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其中,在γδ T细胞领域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转化,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人体Vγ9δ2 T细胞可进行同种异体回输用于治疗晚期癌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Vγ9δ2 T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可同种异体回输的特性,以及较低的加工成本,可以广泛惠及肿瘤患者。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127-5

更多阅读:

研究报告:大部分国人饮食质量仍不理想

2021专家共识:减肥该怎么吃、怎么运动?

中科院联合数十个科研机构发现:胖子很难通过运动减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