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云:事关《读库1702》
“流水行云”是马国兴老师关于《读库》的系列文字,马老师在这个系列文字的引言里写到,“‘流水行云’原是我几年前出差时给爱人所寄明信片的总称,不过是自嘲‘流水账似的边走边说’,是汇报,也是自白......我将有关《读库》的文字整理发布于此,便是意在与同好互动。今后若有新篇,将陆续增加。”
读库小报此前转发过几篇,感兴趣的读者可在文末的相关链接阅读。如果您也刚好看过那一期读库,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您的感受,“与同好互动”。
流水行云:事关《读库1702》
“在废墟的西南一角,我发现了一口古井,水位几乎平齐井口。井栏是旧的家族墓碑打制的,特别让人注意的是井筒子,经年累月的提水,井的内壁已磨得光滑。井台上的四块石构件,每一件上都有字,这是只有在史无前例的年代才能发生的事,百姓为闹革命,把自家祖宗的坟茔,改造成村人用的井台。”
李秀桦的《他们都去哪儿了》,是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影像”项目的拍摄手记。移目至此,自然地想到载于《读库1503》的《双村记》。在此文里,瘂弦转述了回乡时听童年玩伴讲的与之相近的事。二者皆发生在河南南阳的乡村,想来应该是那个时代全国的缩影。
瘂公口中的故事,更有历史的纵深。当年村人迫于形势,易坟而挖,将棺材板当柴火烧,将墓碑拿去修路、修水库。不过,在铺路时,他们会尽量把碑面朝下,以免磨坏上面的字,并记清自家的碑所在的路段;在建水库时,恰恰相反,把碑面朝上砌进去,如此,可待水落石出,一一分辨。除此之外,他们还想办法把碑文抄下来。
提及此事,瘂公感叹:“在那么艰难的时候,人们还是有最后的道德伦理意识在坚守,闪烁出人性的微光。刚回乡时,觉得我的村子已经不在了。和乡亲们说说话,觉得村子还在,很多老规矩、老传统还在心里。村子的老精神还没有被破坏。”
相信今日的移民迁徙之后,仍能保有旧时故地的精神与传统。
在《读库》所刊文章总库里,上述二文,可为相互的内链。本辑的《创世纪》,与同为瘂弦口述、王立记录整理的《双村记》,以及载于《读库1604》的《从军记》,更是如此。当然,对于后者,由读友“维克默多”开发的“读库文章检索”App即可查询得出,至于类似前者的链接与索引,则因人而异。
《他们都去哪儿了》阅毕,你联想到的,是载于《读库1403》的《托口遗梦》,还是载于《读库1601》的《回乡》,或是别的什么文章?
本文作者:马国兴 · 读库审校
个人订阅号:阅读是一场恋爱
▼
读库小报 投稿邮箱
xiaobao@duku.cn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