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危惟微,允执厥中”:对《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中“定向推送”部分的思考
愈发精准的定向推送,已成今日互联网生态不可忽视的特性之一。应于这一趋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纳入以下新规定,并已引起广泛关注:“网络运营者利用用户数据和算法推送新闻信息、商业广告等(以下简称“定向推送”),应当以明显方式标明“定推”字样,为用户提供停止接收定向推送信息的功能;用户选择停止接收定向推送信息时,应当停止推送,并删除已经收集的设备识别码等用户数据和个人信息”。
新规将在网络运营者利益与用户权益间勾设准衡。一方面,从事定向推送的经营者总渴求更多个人信息。循此,他们得以有针对性地投放内容:投放者的钱因此“花在刀刃上”,用户也将因此看到更为“合身”的内容。另一方面,无论是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深耕”个体信息,还是推送的内容或方式过分具有“侵略性”,都将唤起用户的负面情绪,并带来真切的社会成本。
于是,以下问题值得深入考量:赋权柄于用户,是否为合适的平衡点?
回答这一问题,或许要从上一段中的“另一方面”入手:通常而言,广告收益可谓“看得见,摸得着”,也可以数字切实统计;相比之下,用户层面所承担的成本,则不易客观估算。对后者,一度有不少观点,将“难于计量”与“并不存在”彼此混淆,甚或否认数据隐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譬如,曾有学者尝试证明“隐私悖论”:据这一说法,用户对隐私的重视流于口头,而不及于现实选择。因此,讨论上述平衡前,需要评估这一观念。
就移动互联网世界整体而言,隐私当然影响用户的现实选择。在今年发表的研究中,基于对约300000款移动应用的细致分析,Kummer和Schulte得到以下结论:在应用下载方面,收集个人敏感数据多少和价格高低的影响类似。收集多相当于价格高,对应的是较低的下载量和更高的退出市场可能性;收集少相当于价格低,对应着较高的下载量和更低的退出市场的概率。实际上,只有已建立声誉的头部企业,才可“高枕无忧”地收集敏感信息。
在定向推送这一场景中,有类似的结论。实践中,显著影响用户决策的隐私特性大致有二:一关于信息,系指企业推送时所用信息的类型及精细程度;二关于安宁,系指企业展现相应信息时干扰个体正常浏览行为的程度。无论是过分“匹配”的推送,还是将特定情境中获取的信息用于另一情境下的推送,都会引起用户的不安与拒斥。当两类特性相结合,用户将因此表现尤其的排斥与反感。因此,第二段中的“另一方面”,确应作为权衡一极。
定向推送在隐私保护格局中的“显眼程度”,尤其凸显以上结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终究要回应个体对信息隐私的关切。定向推送,尤其是定向商业广告,又常成为前述关切中的核心:数年前关于医疗广告的论争,或可称为大众视野中信息隐私的“里程碑时刻”之一;直到今天,无论是“接到契合想法的广告时的‘细思极恐’”,还是对厂商采取特定信息用于推送的疑惑,都时常成为舆论焦点。建立此处信息,因而成为隐私规制“抓手”之一。
不过,问题只回答了一半:二者需要平衡,并不代表平衡的位置是“赋予用户权柄”。于是,揣摸恰当的平衡点,便成为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相关产业及技术的空前复杂,或可作为探讨相应问题时的出发点。再次以精准广告产业为例:即便是最为简化的产业模型,“发布者”、“买方平台”、“卖方平台”等诸多参与者及其围绕个人数据的互动,恐怕也难以为普通人所理解;至于日新月异的匹配与拍卖等技术,那就更加“超纲”了。
产业经营者与用户间的高度信息不对称,成为纳入相应监管的契机之一。当信息的流动及处理已然如此复杂,无论如何设计告知手法,作为数据主体的用户,都将很难达成有意义的“知情”;如此程度的信息不对等,通常意味着市场很难发挥预期中的调节作用。以上,若不施以监管,“跷跷板”中的用户一极,将不再具备任何定力。由此,如果承认监管实属必要,则问题进一步细化:对获取或拒绝获取数据这一权利,双方各自该有多少比重?
如新规般将权重更多置于用户,是可行的出路。直观依据之一,是以权利方面的倾斜,来平衡信息方面的不对等。此外,这一解决方案蕴含了更多前景:其一,允许用户在“定推”与“非定推”间选择,或允许隐私偏好强烈的用户将自己从列表中除去,未必会降低推送准确性——总体数据仍在;剩余用户,也可能恰好是最乐于接受推送的群体;其二,这一安排相当“直率明白”。因此,若有其它措施相辅,广告等复杂产业的合规难题有望因此简化。
总之,回应文首平衡难题时,新规安排是有理据的选项。不过,勘断最终平衡前,或仍有以下因素需要考虑: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产业也在不断演变;新规对互联网生态的冲击如此剧烈,以至扰动整体格局;仅控制信息隐私一端,将导致经营者采取更具“侵略性”的推送作为弥补,反而降低体验,等等。如果承认这些因素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那么,为相关平衡增加一些“左右摇曳”的“柔性”,也是可以采取的路径之一。(作者为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中心研究员)
关于DPO沙龙活动的有关情况,请见:
DPO社群成果
线下沙龙实录见:
线上沙龙见:
时评见:
DPO社群成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