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参与更容易 | 社区协作案例:如何共创一门课

善导公益发展 协作者后花园
2024-08-24



编者按

今年年初,善导推出了纸质版手册《让参与更容易--流动人口社区协作者指引》,为了方便阅读,以及把经验分享给更多伙伴,我们将采编册子中的部分文章,以专栏的方式陆续推出。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思考,让彼此经验能更好地流动起来。


案例背景介绍



2017 年 6 月,善导为广州市番禺区小金雁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火把社区)的“安全小当家儿童参与”项目提供了一天的会议协作。在“安全小当家”项目的设计中,项目工作人员期待通过开展两阶课程(每阶 6-8 天不等),以社区安全为切入点,在让社区孩子了解社区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促进社区参与。在讨论会议前,工作人员已开展了一阶课程,即将要筹备开展的是二阶课程。


该项目工作人员期待在课程讨论会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其他同事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如:负责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同事可以支持其中的工作。同时激发新的思考,并可以形成二阶课程的框架。课程已有框架希望既可以带给孩子相关知识,也可以推动孩子的参与。


而在此之前,通过共同工作及对核心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核心负责人对本次会议的期待是,可以帮助团队的视角可以从活动中延展,更多从项目发展性的视角思考工作。



参加者情况




9 人,均为火把社区的全职同事 / 实习生,分别负责孩子 / 家长 / 社区等同类型的项目,大部分参加者之前对项目并没有太多了解。


协作者在此基础上,把会议的目标定为:


理性目标:
  • 参加者通过共创的方式,产出安全小当家进阶课程为期 6 天的课程框架,和达成的路径;

  • 团队内部可以打破各自负责项目的壁垒,在“安全小当家”课程上产生更多有意识的联动和支持;


体验目标:
  • 参加者对“社群参与”的发展层次有更多的思考。


会议协作流程




(为方便理解,这个流程以会议设计逻辑呈现为主)


最后,成员讨论出来的课程框架如下图



善导对于本次会议协作的思考



(1)社区一线的项目人员擅长实务,在讨论中往往容易跳过“为什么要做”、“目标是什么”的层面,直接进入到思考“如何做”。因此协作者在带领讨论的时候,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协助参加者在目标层面的厘清:
A.从过往的经验中,如何思考成效和目标的达成;
B.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
C. 也因此,协作者需要比参加者更多地思考:如果要讨论和拆解目标,可以从怎样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拆解目标?可以如何提问来帮助参加者更具象化地思考目标的达成?


(2)回到本次的工作坊,协作者的整体设计逻辑基本为:
A.收集信息,建立和同步参加者对课程的理解;
B.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追问,来帮助参加者深入思考一阶课程的产出和效果;
C. 在一阶课程的效果基础上,确定二阶课程的目标;
D.整体目标拆解到每一次活动中,形成课程目标之间的、多视角的有
机联结。


以上的案例,是根据火把社区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如把课程发展目标放在有明确议题改变的项目中思考,目标的参考维度也可以为:

此时,目标的路径讨论框架可以改为:


(3) 需要留意的是:
A.当邀请参加者把目标分拆、建立目标之间关联的时候,协作者可以提醒:每节课都有其重点,不是每一次都要同时满足三个目标;不需要每一个表格都填写;
B.目标的分拆是为了把不同视角带入目标的思考中,让参加者可以进行更细致和具体的思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需要来分拆维度;
C.这个框架的重点在于帮助参加者建立分目标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路径,在拆解的过程中,参加者在拆解的过程,同时也在再一次审视:课程总体发展是否设置得合理,是否能达成。


(4) 而对于工作坊效果,则有以下的观察和反思:
本次工作坊后,团队还用了一天时间,进行了另外一次目标拆解和活动设计的讨论,尝试把目标更清晰地拆解到每一次活动中去;我们观察到,活动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在活动的设计上,更容易打开、有新的想法。

总体而言,这是一次团队内部就一次暑期课程进行共创的过程。

好处是,内部所有的工作人员对本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也开始在过程中参加进来。我们也看到,这样的共创过程对团队内部的时间要求是颇高的。

另一方面,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也反馈,项目执行期间,由于个人及团队精力等原因,有很多原定的目标,其实并没有达成。如: 
- 社群发展的目标 
- 团队内部工作可以更多交织、得到同事更多支持的目标等。

因此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对于一线的项目人员,其关注点还是在现场活动的参与度上。如需通过活动来推进事情的发展、项目的达成,还需要协作者 / 团队负责人在过程中更多地跟进和支持到落地的计划实施中。

而在后期对项目工作人员的访谈中,项目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的思考(更多集中在活动现场效果和孩子的参与度上)也体现了以上的观察:

(1) 关于协作上的反思:
- 对于带领孩子活动,比较适合的工具有:卡牌、便利贴、画画;
- 带领的时候,能观察到不同的个体、以及孩子因年龄差异而导致的表现上的不同;
- 提问说的话太模糊,孩子会不理解,需要更简单的语言;
- 带领的时候可以增加示例的讲解;
- 活动到了后面就没有了创造力,希望可以有一些既有创造力、同时又能让孩子清晰明白的活动设计;


(2) 关于对服务对象的观察:
- 看到孩子在派传单过程中的变化,从抗拒到更多的信心;
- 期待孩子自己策划并执行,而不是只是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去做,但要鼓励孩子们自己策划有难度,需要更多指引;
- 对于志愿者团队的发展;缺乏稳定的家长志愿者,因此也很难在过程中进行志愿者发展的工作;同时对志愿者需要有更多的示范和讲解,才可以让志愿者更清晰要做什么




留给读者的几个问题



  • 你的工作中,有相关的经验吗?

  • 你是如何思考总体目标的?

  • 你是如何进行系列课程的目标设计的?

  • 关于以上介绍的流程和框架,如果你要结合自己的场景应用,修改?

  • 系列课程从设计到实施是一个过程,你如何帮助自己或同事,过程中扣紧目标、推动目标的实现?


    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答案,或共享你的流程。(善导公益发展邮箱:info@v-bus.org)


 更多精彩内容 


以上文章采编自 善导在年初推出的小册子

《让参与更容易--流动人口社区协作者指引》

(更多详情,可点击链接了解)



手册共160页,由善导主笔,与五家合作机构、数十位流动人口机构的核心员工/社群骨干共同工作,期望汇聚世界范围内的知识结晶与本土行动者经验,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协作者地图。


手册适合这样的你:

  •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议题领域,有意愿将协作运用于未来工作;

  • 期望推动自下而上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社群发展的公益行动者;

  • 流动人口社区工作者优先;


数量有限,第一批手册申领已截至、并已派送至各位伙伴手中(受疫情影响,部分快递预计在二月底发出),而手册的电子版暂不公布。


今年我们会陆续推出手册内的部分文章、以及新录制的微课,敬请关注。


版权说明:

本指引由乐施会资助编印,并不代表乐施会立场。本指引为广州善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原创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善导所有。未经允许,不得翻印。如需转载相关内容,需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指引的资助方——



——本指引的合作伙伴——


            



关注协作者后花园,更多阅读了解:

关于协作/参与/赋权的基础理念

14节协作者工具箱微课视频

不同领域/议题/场景的协作者实践案例

……




——支持我们——

善导近5年培训了超过500名各地区/议题的协作者,期待未来联结更多伙伴,共同践行参与、公正、平等、多元、赋权等公益行动者理念。如果您认同我们,诚邀您参与每月小额捐赠计划,您的支持将帮助我们未来更好地发展和陪伴协作者社群伙伴、催生本土知识和前沿实践、支持资源稀缺的协作者学习与行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协作者后花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