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讨论的动态:钻石模型
今年年初,善导推出了纸质版手册《让参与更容易--流动人口社区协作者指引》。为了方便阅读,以及把经验分享给更多伙伴,我们将采编册子中的部分文章,以专栏的方式陆续推出。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思考,让彼此经验能更好地流动起来。
回到真实的会议讨论中,你是不是会常常遭遇到这样的情况:
๑ 参加者讨论着讨论着,就忘记了讨论的中心主题;
๑ 话题被带偏;
๑ 意见太多,不知道怎么整合;
๑ 参加者容易陷入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中……
理解团体共同决策的动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团队讨论的状态,同时更有意识地思考如何激发更多的想法,如何可以跨越分歧,找到共识。这个团 体共同决策的动态,我们有一个颇为形象的说法:钻石模型 ( 见下图 )。
简单来讲,钻石模型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发散期、动荡期和收敛期。
01
第一阶段——发散期
当一个问题或话题被提出的时候,团队往往很容易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并确定方案。例如,以下场景:
A:家访很难做,都不容易接触到家长,他们很少在家,我们可以怎么办?
B:我们可以下班的时间去家访。
C:通过孩子去约家长。
D: ……
A:我觉得 C 的方法很不错,先试一下 C 的吧。
以上的场景是快速决定的场景,团队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讨论,就达成了共识。也就是,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主题,通过分享“熟悉的看法”,而很快地到达决策点。在这种决策的场景中,团队往往会以旧有的经验或思维模式,来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我们称之为“例行公事式的讨论决策”。
如果通过“例行公事式的讨论决策”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可行,那这样的讨论未尝不可。
但事实上,在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被反复提及,例如发展家长志愿者的问题。那意味着:通过分享“熟悉的看法”来找到解决方式的例行讨论式决策,已经不可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激发参与和更多的思考,收集更多不同维度的想法和建议,从而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寻找到更可行的方式。这个时候,团队的讨论进入了“发散期”。
在发散期中,协作者可以如何做来推动思考?
头脑风暴
例如邀请参加者,在1分钟内,不考虑可行性,天马行空地 把“我们如何可以更好地接触到家长”的方式,写在便利贴上,越多越好。
轮流分享
当参加者进入到深度聆听的状态的时候,会自然地在别人 的想法上进行发展和补充,从而减少分歧。因此,不提问不打断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醒,这个提醒在帮助参加者进入到深度聆听的状态。
可用的方法或许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在发散期激发参加者思考的原则:
(1)让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协作者鼓励每一个人自由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2)帮助相互聆听:鼓励参加者聆听,同时帮助参加者明白彼此在讲什么;
(3)暂时搁置“不同”:提醒“我们或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帮助参加者看到内在不同意或担忧的声音,先把这些声音或假设搁置,更好地从他人的视角了解想法;
(4)鼓励好奇:鼓励参加者带着好奇去探寻别人的想法;
(5)协作者不做评价:协作者放下评价,不偏颇的态度会让参加者感觉到安全,更愿意表达自我,同时也从协作者的示范中学习如何聆听。
02
第二阶段——动荡期
当发散的想法足够多的时候,团队讨论就可能进入到以下的情况:
๑ 想法太多,不知道如何整合;
๑ 分不清哪些想法是最有效的;
๑ 不同观点之间产生了分歧;
๑ ……
例如,回到“如何更好接触到家长”的问题中,出来的答案可能有:
๑ 下班的时候家访;
๑ 通过孩子约家长;
๑ 发展邻里关系,通过家长影响家长;
๑ 做社区演出;
๑ 开展亲职教育的培训;
๑ 不需要接触每一个家长,
๑ 重点工作应该在核心家长身上;
๑ ……
往往在这个时候,团队成员进入了为整合这些新的、和自己想法不同的思考而挣扎的阶段,我们称之为“动荡期”。
在“动荡期”中,在一个真实的议题里,团队常常会陷入在胶着的讨论中,参加者会感觉到不耐烦、焦虑、生气、自我防御等等,也有参加者会容易产生“为什么要聊那么多,随便选一个方式就好了”的想法。这是因为,在动荡期中,参加者需要走出“我”的观点和立场,走出舒适区,去了解和融合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想法,“自我”会感觉受到挑战。因此,在这个阶段中, 协作者最重要的任务是:
(1)陪伴参加者经历情绪上的不舒适;
(2)帮助参加者跨越二元的视角,从“我的”转变为“我们的”;
(3)促进相互理解,形成共同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协作者可以做的是:
(1)鼓励参加者对彼此的想法保持好奇,通过提问去探索建议背后的思考,了解更多。例如可以询问:通过家长影响家长,具体讲的是什么?
(2)帮助参加者看到每个建议的影响是什么,从而推动更立体的思考。例如:去工厂开展活动,积极的影响是什么,限制是什么?
(3)从寻找想法之间的共同点开始,强调想法之间的整合。例如:这些建议里,类似的有哪些?基于的共同的思考是什么?不同观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共同关注的是什么?
(4)看见和理解参加者的情绪,适当的时候给予休息和放松的空间。
团队在动荡期阶段的讨论中,有时候也容易引起冲突。因此在这个时候, 协作者也需要:
(1)按住自己,让自己可以更平静地面对冲突;
(2)回应冲突的前提是协作者不惧怕冲突。从另外一方面理解,冲突是帮助团体走向下一步的契机。因此协作者也可以思考:冲突的背后是代表什么样的需要?我们可以如何利用冲突,转变成为对话的契机?
(3)支持参加者在冲突中相互聆听和理解,从而创造出可以真实表达、容纳冲突的安全空间。
03
第三阶段——收敛期
当不同的想法产生联系,或在彼此的基础上发展,或在沟通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想法被激发,或这些不同想法得到整合的时候,团队讨论就进入收敛期的阶段。
这个时候,因为有了共同的理解和可预期的讨论结果,比起动荡期,团队的状态会明显放松下来,参加者对即将所产出的共识会更期待。
协作者在这个时候,可以:
(1)复述并强化参加者提出的那些具包容性想法的方案;
(2)找到可以帮助做决策的依据或判断,例如:我们可以有多少的人力投入?哪些方案是现有人力可以满足的?
(3)帮助团队看哪些方案是满足每个人或大部分人的需求的?
(4)帮助团队看到哪些方案更符合工作目标?
通过以上的一些尝试,协作者帮助团队找到共同认可的方向,细化探讨, 最后形成可以落地实行的讨论方案。
总体而言,“钻石模型”既是团队讨论动态的描述,也是协作者在主题探讨上的设计思路。作为协作者,当有一个需要团队一起讨论的主题的时候, 你可以尝试更有意识地设计和观察:
设计时的思考 | 带领现场观察 | |
发散期 | ๑ 我要怎样设计问题来打开主题的讨论? ๑ 我会用怎样的方式来激发大家的想法? | ๑ 参加者的想法被打开了吗,还是在固有的想法之中? ๑ 发散得足够吗?还欠缺什么? |
动荡期 | ๑ 可预期的动荡有什么? ๑ 什么样的问题和方式,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彼此? | ๑ 什么时候团队开始进入动荡期? ๑ 讨论的状态是怎样的? ๑ 对于彼此的想法,参加者怎么看的? |
收敛期 | ๑ 有哪些原则可以成为做决策的依据? ๑ 如何帮助团体更有效的收敛? | ๑ 什么时候开始产生共同理解的基础? ๑ 参加者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
最后,并非每一个主题或话题讨论,都需要经历动荡期。有很多日常的问题,常常是很快地发散后,就可以收敛了。只有团队非常关心、涉及多方利益并为结果负上责任的问题,才更容易动荡。同时,对团队来说,越容易解决、团队共识基础越强的问题,动荡越小。越有议事习惯的团队,对冲突越接纳,动荡也过去得越快。
更多精彩内容
以上文章采编自 善导在年初推出的小册子
(更多详情,可点击链接了解)
手册共160页,由善导主笔,与五家合作机构、数十位流动人口机构的核心员工/社群骨干共同工作,期望汇聚世界范围内的知识结晶与本土行动者经验,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协作者地图。
手册适合这样的你: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议题领域,有意愿将协作运用于未来工作;
期望推动自下而上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社群发展的公益行动者;
流动人口社区工作者优先;
数量有限,第一批手册申领已截至、并已派送至各位伙伴手中,而手册的电子版暂不公布。
今年我们会陆续推出手册内的部分文章、以及新录制的微课,敬请关注。
【邀请共写】善导邀请各位在阅读《让参与更容易》小册子的伙伴们,一起在线上平台完成读者共写,随时记录你的想法,将此次阅读由一个人的默默学习,发展成一群人的线上交流。
- 文档支持多人同时书写,随时更新;
- 无论阅读到哪里,都可以即时记录想法;
- 可以通过文档左侧索引直接找到感兴趣的部分;
👇 👇 👇 共写链接 👇 👇 👇
https://shimo.im/docs/TqwYWT3JYDWy6KDt/《〈让参与更容易-流动人口社区协作者指引〉读者交流》,可复制链接后用石墨文档 App 或小程序打开
版权说明:
本指引由乐施会资助编印,并不代表乐施会立场。本指引为广州善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原创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善导所有。未经允许,不得翻印。如需转载相关内容,需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指引的资助方——
——本指引的合作伙伴——
关注协作者后花园,更多阅读了解:
关于协作/参与/赋权的基础理念
14节协作者工具箱微课视频
不同领域/议题/场景的协作者实践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