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根据目标搭建流程的逻辑和框架

善导公益发展 协作者后花园
2024-08-24

今年年初,善导推出了纸质版手册《让参与更容易--流动人口社区协作者指引》。为了方便阅读,以及把经验分享给更多伙伴,我们将采编册子中的部分文章,以专栏的方式陆续推出。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思考,让彼此经验能更好地流动起来。


在一个参与式的工作坊中,协作者常常通过问题搭建该工作坊的逻辑和框架,这种逻辑和框架最早由文化事业学会(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整理并命名为“焦点讨论法“(Focus Conversation,也简称 ORID,下文括号中为 ORID的标准翻译),是常常被用来搭建框架的一个逻辑工具。 


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以下四个层次:



收集客观事实(Objective,客观性层次)


事实性的问题往往帮助我们回归到事情本身,让我们在下 判断前,得以中立地用观察者的角色来观察和搜集我们已有的经验。事实性的问题越充分,越容易帮助我们进行观察。通常有一些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提出事实性的问题,如:什么时候?在哪儿?谁?有多少 ? 多久?发生了什么事?当时的情境怎样 ? 等等。



了解内在感受(Reflective,反映性层次)


我们经历的事情 / 经验会让我们产生一些内在感受,这些 感受很容易被忽略,但事实上感受正是影响我们作出事情判断的基础。当协作者发出提问并鼓励参加者给出真实的感受的时候,往往参加者的答案会给我们带来深入探究的空间。通常我们会问:“你有什么感受?”“让你兴奋 / 难过 / 担忧的是哪些地方?”“你心中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进行深入探究(Interpretive,诠释性层次)


在客观事实和这些事实“客观地”引发了感受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帮助参加者对经验 / 知识作出自己的反思和判断,或找出判断背后的原因、对参加者的意义。这个层次的问题包括 “这对你有什么意义?” “你认为事情的原因何在?” “你觉得关键的因素是哪些?” “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什么?” 等等。在这个层次的问题通常涉及我们对学习主题的理解。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特定的定语去缩窄探究范围,例如“你认为扮演父亲这个角色最有价值的启示是什么?



形成未来方向(Decisional, 决定性层次)


我们也需要通过问题帮助参加者把思考而得的意义和发现 转化和应用在未来的生活当中。这类的问题通常都是以“怎样做”来开始,落到具体的情景。如:“未来(什么时候)面对他的时候,你会作出什么不一样的行为?”。当协作者提出问题的时候,重点在于意识到参加者才是行动的主体,参加者可以主动选择如何改变和行动。


以上四个层次的提问为参加者创造了一个阶梯,帮助他们一步步从表象深入到本质,并聚焦到课堂探究的主题上,从而引发对未来的想象。 


假设,社区的人们需要讨论有关举办一场半天的社区活动的事宜。


按照两个目标来设计讨论的逻辑,这些问题可以是

按照四个层次来设计讨论的逻辑, 这些问题可以是

๑  这次讨论的理性目标是:产出一份可执行的活动方案;

๑ 这次讨论的体验目的是:参加者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对活动有期待和拥有感。 

๑  客观性层次的问题:什么时候举行活动?有多少人来参加?预算有多少?场地在哪里?

๑  反映性层次的问题:有哪些曾经参加过的活动让你觉得大家很开心、全身心投入的?

  诠释性层次的问题:这次的活动要怎么样,才可以让大家都满意和开心? 

๑  决定性层次的问题:活动里包含什么具体的内容?我们如何分工和筹备?



在问完这些问题后,你需要去看:


  这些问题有回应到本次会议的讨论目标吗?


案例

输入

在一次面向流动人口工作者的工作坊中,基于“参加者要一起筹备及策划一场面向流动人口社区工作者的大会,探讨流动人口组织工作的现状、困难和挑战,并找到应对的方法”的假设,我们带领25名参加者,共同经历了一场为时 2.5 小时的讨论。 


以下是讨论框架和流程:


讨论

主题

流动人口社区工作者交流大会策划会

讨论

目标

๑  理性目标: 

  ①产出一个两天的交流大会的基本框架和方案; 

  ②产出筹备小组的角色和确定分工; 


๑  体验目标: 

  参加者的动力被激发,对于一起策划一个活动感到期待;

时间

问题

操作流程


_

事实性问题: 

①之前是否参与过类似的交流会? 

②类似的交流会是怎样的?有谁参加?形式是怎样的?

①2-3 人一个小组,回顾过往的经验; 

②大组分享;


_

反映性问题: 

曾经参加过的交流会中,哪些环节是让你印象最深刻或最有收获的?

①大组分享;协作者记录关键信息;


_

诠释性问题:

①作为本次交流会的联合发起方,你有什么期待?

②有怎样的环节和设计,可以让我们的期待得以实现?

①先在 3 人小组讨论,大组分享,协作者记录期待,并归纳同类项;

②产出目标描述; 

③个人静默头脑风暴,每人2分钟,把所有的想法先写在便利贴上,每张便利贴写一个点; 

④5人一组,分享彼此的想法, 挑选出 3 张便利贴; 

⑤大组收集每组便利贴,收集的时候协作者同时协助归类; 

⑥一共三轮收集和归类;命名同一类便利贴;


_

决定性问题: 

①这些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②谁愿意负责哪些环节的实施?

①排列不同环节便利贴之间的关系(对照产出的目标),产出环节框架; 

②邀请参加者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和其他人组成负责该环节的筹备小组; 

③选择出小组的协调人。


两个半小时之后,参加者们顺利产出了一份符合彼此期待的交流大会的框架,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到了不同环节的筹备小组。 


作为读者,邀请你思考:


  协作者是如何根据目标来设计问题的?


  你怎么理解这些问题之间的逻辑?


๑  还可以怎样设计或提出其它的问题,同样也可以让我们达成会议的目标?



  


 

--



160页,由善导主笔,与五家合作机构、数十位流动人口机构的核心员工/社群骨干共同工作,期望汇聚世界范围内的知识结晶与本土行动者经验,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协作者地图。



手册适合这样的你:

  • 期望推动自下而上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社群发展的公益行动者;





【邀请共写】线线

- 文档支持多人同时书写,随时更新;

- 无论阅读到哪里,都可以即时记录想法;

- 可以通过文档左侧索引直接找到感兴趣的部分;


👇 👇 👇 共写链接 👇 👇 👇

https://shimo.im/docs/TqwYWT3JYDWy6KDt/《〈让参与更容易-流动人口社区协作者指引〉读者交流》,可复制链接后用石墨文档 App 或小程序打开


版权说明:

本指引由乐施会资助编印,并不代表乐施会立场。本指引为广州善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原创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善导所有。未经允许,不得翻印。如需转载相关内容,需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指引的资助方——



——本指引的合作伙伴——


            




关注协作者后花园,更多阅读了解:

关于协作/参与/赋权的基础理念

14节协作者工具箱微课视频

不同领域/议题/场景的协作者实践案例

……




——支持我们——

善导近5年培训了超过500名各地区/议题的协作者,期待未来联结更多伙伴,共同践行参与、公正、平等、多元、赋权等公益行动者理念。如果您认同我们,诚邀您参与每月小额捐赠计划,您的支持将帮助我们未来更好地发展和陪伴协作者社群伙伴、催生本土知识和前沿实践、支持资源稀缺的协作者学习与行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协作者后花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