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程建平:高校智库建设的功能定位、运行机制与路径选择
程建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为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作为我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不仅具备为各级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撑的常规性职能,更是兼具高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独特职能。
◆ 不同于社会智库、党政智库和其他的政策咨询机构,高校智库的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高校智库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为导向,以创新改革机制体制为重点,以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为核心,以打造富有特色的研究项目为纽带,以提高研究质量和成果转化率为目标。
◆ 结合中国高校新型智库的特点与运行机制,需要通过六大路径大力推进高校高端智库建设,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即坚持党管智库原则,切实服务国家战略;健全智库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打造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保障体系;加强跨学科智库人才培养,建立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拓宽智库筹资渠道,推动研究可持续发展;搭建统一的研究成果传播平台,拓展服务决策渠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为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2020年3月,中宣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2020-2022年)》(下称《意见》),《意见》强调,要精益求精、注重科学、讲求质量,切实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作为我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不仅具备为各级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撑的常规性职能,更是兼具高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独特职能。
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
不同于社会智库、党政智库和其他的政策咨询机构,高校智库的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结合《意见》中的精神,高校智库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为导向
作为专门开展政策研究和知识生产的组织,高校智库的研究主要来自政府或公共部门的委托,其研究问题多为社会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智库的研究须遵从“问题领域”的范式,而非单纯的“学科”范式。具体而言,高校智库在研究问题的选择上要牢牢把握直接为党中央决策服务的根本任务,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专业化的研究手段处理关系全局、关乎长远的重大问题。
以创新改革机制体制为重点
高校智库作为非营利性的公共研究实体机构,需要以理顺体制机制、完善组织形式、整合优质资源为重点,不断推进机制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实行“三会一院”的内部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智库研究院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院务会在重大事项决策、科研规划及成果审议、智库研究院规范运行等方面的作用。
以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为核心
引导和培养兼具专业素养、更高政治站位和眼界的战略科学家是高校智库建设的根本目的。资深政策咨询经验的首席专家可以为高校智库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理论功底深厚、致力于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可以长期从事智库的专题研究,是高校智库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具有全球化视野、能够影响社会舆论和公共政策决策的社会精英和企业家可以为高校智库发展献计献策。
以打造富有特色的研究项目为纽带
正所谓“秀出班行”,高校智库的研究领域是衡量其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高等教育机构学术背景和学科优势的重要途径。纵观国内外的知名高校智库都非常重视依托母体高校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打造自身的特色研究领域。比如,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所致力于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领域的研究,国内的高校智库更偏向于宏观经济管理、对外交流,而北师大的智库则偏向于教育政策、教育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以提高研究质量和成果转化率为目标
研究质量是高校智库建设的生命线,严格按照交办部门提出的时限完成研究任务、切实提高研究质量,可以为高校赢得声誉,更是高校智库成功发展的关键。此外,知名高校智库的建设不仅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更需要运用多渠道、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扩大其研究成果的专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例如,英国高校的很多智库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推特和博客,并把在媒体平台的研究成果推荐纳入其考核标准。
高校智库建设的运行机制
我国高校智库的运行机制正在从“依附型”逐渐向“均衡型”转变,需要直面研究人员结构较为单调、研究经费渠道较为单一、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完善等现实问题。
高校智库的管理机制
当下,我国的高校智库全部隶属于母体高校,其内部治理机制尚处于“附属形态”,即在组织机构、人员引进和经费运作等方面要依附于母体高校的管理。反观国外高校智库几乎都是较为独立的组织机构,与所依托的母体高校保持相对的独立。一方面,“附属形态”的管理机制为高校智库依托母体高校的专业人才和信息资源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校智库在研究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的现实困难。
高校智库的人才引进机制
提高智库科研成果的转化,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高校智库建设中的核心要素,也是做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校智库与母体高校的隶属关系决定了智库在人才引进方面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自主权,智库人才的引进需要符合高校人才引进条件。在现行的人事机制下,高校智库可以借助高校的人才优势促进自身发展,但也不利于打造专兼结合、开放流动、具有竞争意识的人才队伍。
高校智库的筹资机制
建设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是高校智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高校智库的资金渠道主要来自母体高校下拨的研究和行政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建设、资助智库自设项目研究和成果奖励以及智库管理机构日常费用。为满足高校智库建设和研究的需求,有必要拓宽高校智库的筹资渠道。例如,可以通过企业、非政府组织获得捐赠,也可以通过申请各类基金会赞助获得研究资助。
高校智库的成果转化机制
高校智库的成果转化与推广是高校智库进行政策咨询研究的归宿。美国的智库通过直接参政、建立与政策决策者和决策部门的联系、打造成果发布和传播平台等多元化的途径,提高自身的成果转化率,提升智库的服务决策能力。近年来,我国高校智库在研究成果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碍于研究成果转化程序上的繁琐和诸多严密的制度规定,在成果转化方面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高校智库建设的路径选择
结合中国高校新型智库的特点与运行机制,需要通过以下路径大力推进高校高端智库建设,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坚持党管智库原则,切实服务国家战略
第一,要突出战略研究,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着眼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服务宗旨、价值取向和功能目标;
第二,要加强纵深研究和前瞻研究,强化“精、专、深、透”的研究理念,夯实基础研究,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加强预判性、储备性研究,做国家前进航程的“瞭望者”;
第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实际了解国情,掌握真实情况、寻求务实对策,使智库研究建立在对实际情况的准确掌握之上,建立在客观翔实的数据之上,建立在精准专业的分析之上,确保研究成果可信可靠可用;
第四,要强化联合研究,发挥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加强重大专项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建立跨单位的联合研究、研讨交流、信息共享机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工具和方法协同攻关,集聚队伍、集中力量、集思广益。
健全智库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高校要对智库工作的机制体制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与探索,构建符合高校专业智库特点、运作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高校智库管理机构要加强高校智库资源统筹协调、严把高校智库科研立项关、科研质量关,加快建设高校智库研究成果的宣传平台。完善智库研究院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院务会制度。健全以战略研究为导向、以培养高水平研究队伍为核心、以打造富有特色的研究项目为纽带的管理方式,建立首席专家责任制、重大选题快速反应办法、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办法等系列制度体系。
打造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保障体系
高校要继续深化人才引进流动制度改革,构建类型丰富、多元聘用、发展有序的人才发展和保障体系。建立以首席专家为引领的咨政研究核心专职队伍,采用事业编、劳动合同制等多种聘用方式引进和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洞悉政策走向、具有全球视野的专职研究人员。积极推荐优秀智库研究人员参加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吸引社会资源设立智库冠名学者岗位。同时,选聘一批兼职研究队伍,吸收校内外有关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型官员进入智库,推动高水平、专兼结合、分层分类的智库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跨学科智库人才培养,建立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
智库可以依托母体高校相关学部院系培养以博士生为主的智库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制定跨学科智库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方案,设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实践实证平台,提高政策综合研究能力。此外,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智库业绩奖励机制,以多种形式的智库成果进行奖励。
拓宽智库筹资渠道,推动研究可持续发展
除了政府和母体高校的纵向财政拨款外,高校智库要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机制,积极争取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社会捐赠、基金会赞助等多种形式的日常运营经费。在智库具备较强学术影响力和公共影响力后,也可以宣传出版包括杂志、报告和机构人员培训的专著,合法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
搭建统一的研究成果传播平台,拓展服务决策渠道
高校智库管理机构要建立统一的智库门户网站、官方微信等宣传平台,将智库的研究成果统一在宣传平台上进行宣传。搭建智库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定期的国际学术交流,拓宽智库的国际化视野。密切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敢于对外发声,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全面提升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另外,要更加有效地对接决策部门,坚持决策需求导向,在信息共享、合作研究等方面,建立稳定、常态、畅通、直接的对接机制。
本文转自《社会治理》2020年第06期《高校智库建设的功能定位、运行机制与路径选择》,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点击可查看)
【关注】“最后一课”上的大学精神【聚焦】在线研学: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专访】如何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R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