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曾国藩:一个人能不能深交,就看这4点
来源 | 洞见(ID: DJ00123987)
人际交往中,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阅人无数的曾国藩在日记中写了四句话:
端庄厚重是贵相,
谦卑含容是贵相,
事有归着是富相,
心存济物是富相。
他说,有这四种品质的人,为人可信,做事靠谱,值得深交。
01
端庄厚重
《道德经》上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做事沉着稳重,泰然自若,而不轻佻冒失的人,才能遇到事都保持冷静的头脑,沉着的心态。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一生没做过官,更没有位极人臣的权力。
但在曾玉屏的家乡,邻里发生纠纷,都愿找曾玉屏调解,而曾玉屏往往说一不二,人们也都心服口服。
这种权威从何而来呢?
曾国藩说,是因为祖父做事一向端庄厚重,平日里的品格、举止,也赋予他一种值得倚重的影响力。
曾国藩学到了祖父这一品质,做事稳稳当当,有条有理。
据后人记载,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遇事泰然自若”。
他说话很慢,走起路来脚步沉稳,说一句是一句,每一字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朝廷做事,一向分得清轻重缓急,待人接物庄重得体,领兵打仗更是慎重缜密。
正因如此,时人都爱做曾国藩的幕僚,以与曾国藩交友为荣,有事都向他请教,更愿与他交往处事。
思想家吕坤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所以有人说,做事要找靠谱的人,聪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与一个沉着冷静、端庄厚重的人为友,既能教会我们为人处世,也能托付大事。
02
谦卑含容
大凡靠谱,值得深交的人,必然是谦逊低调的,无论他人身份贵贱,都会谦卑对待。
在中国历史上,有位人们并不熟知,却改变了民主革命历史的人物。
他就是晚清第一批留洋学生之一,曾救过孙中山命的,中国第一外交官欧阳庚。
1895年,孙中山发动了广州起义,引起了清政府的愤怒,开始四处通缉他。
孙中山只好暂避风头,逃到美国檀香山。
登岸时,须用实名,还要有一人担保,但当时没人愿给落魄的孙中山担保。
孙中山走投无路,抱着微茫的希望,给时任美国总领事官欧阳庚去信,请求担保,落款“孙文”。
欧阳庚立即回信道:“孙逸仙先生,听说您要到美国来经商,我对侨民有保护的责任,请到领馆正常办理入境即可。”
这信看起来平平无奇,欧阳庚却颇费了一番心思,他暗示孙中山可用“孙逸仙”一名通关,还安排侨胞在路上护送他。
面对正落魄的孙中山,昔日的朋友都不愿帮助他。
而身处高位的欧阳庚,并没有摆架子,用谦卑的态度帮他渡过难关。
甚至为表尊敬,派自己的表弟廖仲恺给孙中山当助手。
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看他对待别人,尤其是弱者时,是否仍能保持谦逊。
欧阳庚的不卑不亢,赢得了孙中山的尊敬,两人也结下了深厚友谊。
曾国藩曾教导后人:凡事宽处着手,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下余地。
不分对方身份地位,总能以谦卑涵容的态度待人,才是一个值得信赖深交的人。
03
事有归着
《尚书·大禹谟》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所谓事有归着,就是答应别人做的事,要不苟不懈,有着有落,有始有终。
在文坛星璨的民国时代,老舍和许地山的深厚情谊广为流传。
1924年,两人在伦敦相遇,老舍向许地山请教,希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学路。
作为好友的许地山,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允诺答应。
起初,老舍想研究宗教,许地山事无巨细的帮他讲解。
一段时间后,老舍仍是个“门外汉”,没有长足进步。
许地山找到老舍说:“选择职业,重要的是自己性之所近,我劝你写小说,你能成为一个小说家。”
老舍开始试写小说,那是他还是“文学小白”,许地山常让老舍朗读作品给自己听。
听完后,又耐心指导,最后还笑着说:“很好的,继续往下写!”
一年后,老舍的首部小说《老张的哲学》诞生,许地山又不请自来,鼓励他把小说寄回国内。
几天后,一个包裹飘洋万里来到上海,包裹内除了老舍的小说,还有一封许地山亲笔写的推荐信。
数月后,这篇处女作成功刊载在《小说月报》上。
后来,老舍在文坛成名成家,他回忆说:“没有许先生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日。”
许地山却回应说:“曾允诺之事,必将办妥才是。”
对许地山来说,老舍的文学之路,本与自己无关。
仅因一次允诺,他尽心尽力,对老舍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帮助。
曾国藩也在家训中说: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言而有信,善始善终,每事必有归着,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品质高贵的人。
04
心存济物
古语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心存济物,怀着一颗帮助他人、成就他人的心,是善念,也是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修养。
民国历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
他是当时最大的官二代,杜月笙是他小弟,各路军阀都曾喊他“二爷”,他却倾尽一生财富,施与穷人。
他就是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
袁克文生性洒脱,经常游走在京沪街头,也因此也看遍了百姓疾苦。
当时他写的一手好字,随便划拉几下,就能卖钱。
于是心存善念的他,免费给穷人写字,谁来要都给写。
1922年,潮汕发大水,十几万人受灾,此时袁克文已穷困潦倒,他依然决定捐款。
他卖了珍藏多年的字画,拉来梅兰芳等名角联合义演,一分不留,全捐给灾区。
千金散尽,帮助无数人渡过难关,挽救了无数条受灾生命。
1931年,袁克文去世,虽家徒四壁,但社会人士自发捐款筹资,让袁克文风光大葬。
出殡那天,三教九流的人都来了。
广济寺的和尚,雍和宫的喇嘛,青帮的混混,街头的车夫,甚至上千名妓女,自发门前设祭棚,送了二爷一路。
无一例外,他们全是袁克文救济过的人,也都是袁克文的朋友。
老子曰:“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
与心存济物的人相交,不仅能被熏陶出一颗善良之心,更能活出更高的人生层次,塑造更大的人生格局。
与人交往,人品比家境更重要,修养比形象更重要。
朋友再多,也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生旅途,总要有人同行。相交一个益友,不仅相互扶持,更能丰富自己的品性与德行。
共勉。
来源: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微信大号。
新闻线索:vanwestc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