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山是我多年的好友,我早他两年来到加拿大,亲眼见证着他移民以后从颓废不知所措,到被生活所迫去肉食加工厂的流水线里苦苦挣扎谋生,最后又通过努力,在加拿大知名大公司里当高级程序员。


一路走来,不可谓不艰辛,但终究是找到了第一桶金,也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


刚到加拿大的时候,黄山夫妻俩租了一位华人同胞house里的两间房住着。那时,正是六月,碧空如洗,蓝得刺眼,看着小区里家家户户有草坪花园,空气格外香甜,一切都那么美好而充满希望。


他期望着,自己也能很快像房东一样,找到稳定的工作、拥有独栋的房子。


在国内的时候,黄山是程序员,老婆是财务人员,虽然不是什么大公司,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他们收入还算不错,但当时年轻的他们只工作了几年,并没有钱买得起国内的房子,只是略有存款。靠着国内带来的钱,他们先安心地去读了政府免费给新移民提供的语言课程(LINC),好为将来做准备。


全勤上语言课半年以后,眼看着存款一天天减少,夫妻俩有点不安,于是决定开始找工作了。


黄山的老婆先是在住处附近的一个华人面包店找了一份又当收银员又当勤杂的小工,每小时十块钱现金,可是才干了几天,就做不下去了,在国内一直坐办公室的她,实在适应不了。于是她决定趁着年轻没有小孩先去读书,开始专心申请学校。


而黄山,则开始了找专业工作的艰辛历程。


黄山在读LINC的时候让老师给他修改了一份简历。拿着这个简历,他每天刷网、发简历,各个招聘网站一直挂着。可是,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发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音。两三个月以后,好不容易才等到两个HR打来的第一轮电话面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年多就这么晃过去了,2010年初的一次聚会,他面容颓废,颇有点萎靡不振,感叹地说:“大家都说程序员很容易找到工作,我怎么就那么难呢?”他的老婆也面带愁容,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跟刚到加拿大时信心满满的模样大相径庭。


现实,让人不得不折腰。过了一个月,黄山打电话跟我说他找了份labour工,眼看着存款迅速消失,他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害怕哪天就揭不开锅。


于是,他在密市一家肉食加工厂的流水线上拆分、切割鸡肉。电话那头,他情绪非常低落,说:“每天一站就是八到十小时,早出晚归,中午吃饭半小时不算钱,工作的时候很紧张,生怕跟不上别人的节奏,上个洗手间都要看人脸色。戴着胶手套、穿着高筒胶鞋,手脚都闷得不舒服。唉,想我一个研究生毕业的程序员,竟然混成这样!



听完他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我是在加拿大这边读的大学,所以还是被用人单位认可的,找工作没有他这么多障碍。但是,想到我找的工作比同班同学的平均工资要低挺多,我心念一动,就劝他说:“要不,你降级找找看?什么合同工、兼职工,或者初级程序员都申请看看?先进门再说,进去了就有了升级的希望,总比在外面晃悠着打体力工永远没有机会好吧?”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或许一直打体力工也是一种活法,因为他跟我说,肉食厂这边,他马上就要转正了,转正以后工资每小时有十五块,还有牙医、药费那些福利。很多人家夫妻俩都做全职体力工,福利也不错,不是也都活的好好的吗?


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黄山开始积极地“降级找工作”了。


2010年夏末,我突然收到了他发来的消息,兴奋之情都快要溢出手机屏幕了。他说:“我找到专业工作了!虽然只是半年的合同工,但是,是Rogers,一家加拿大的大公司啊!我又觉得有希望了。谢谢你之前的建议!”我打心眼里为他感到高兴,毕竟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总比一眼看不到头的流水线工作有盼头。


再见到黄山的时候,又是半年之后,他的第一个半年合同期满,公司又跟他续签了半年,他一扫颓废,满脸笑容,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黄山偶尔会给我发邮件,问我某句话用英文怎么表达比较好,还抱怨同事们说话说得太快,他听不太懂。但是,在编程方面他就毫无障碍了,编程的代码就像他的天然语言,他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计报酬地工作,力求做到最快最好,交活的速度和质量经常把上司惊到,他的上司后来特地叮嘱他说“如果别人问你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一个项目干完,你让我帮你说!要留点余地,慢慢来。你的效率实在是…太高了,是不可持续的。”


当他做完了一年的合同之后,由于表现突出,而且公司正好有个程序员的职位空出来,他的上司决定不往外面招人了,而是把他转到了那个岗位上。


那是2011年8月,黄山拿到了七万五年薪的Rogers全职工作总算找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也度过了移民之后最彷徨无助的时期。



如今的黄山,拥有跟他房东一模一样的房子,住在同一个小区,也算是实现了他的加国移民梦。


移民之路,不都是那么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初初到达的几年,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好,绝大部分人都会有惶恐不安的时候和大大小小的磨难。有人说新移民是三年一个坎、五年一个台阶,坚持坚持、努努力,跨过去了也就稳定下来了。


环顾身边的移民朋友,来了超过五年的,绝大部分都能安居乐业,就算生活不是那么如意的,也能逐步面对现实,并在困境中闯出一条路来。


-----AD-----


 疫情征文推荐  

【全部征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