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理解事情、知识、方法、思路背后的原理,那看多少实操、落地的干货,都没用。答案非常简单:养成思考习惯。遇到任何事情,都习惯性思考「为什么」。我最近在《写作创富行动营》里,带大家每天刻意练习的思维模型,就是在锻炼这个能力。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新手都在练高难度动作,高手都在练基本功。高难度动作,就是各种新鲜的,花哨的,看起来很厉害的方法、技巧。基本功,就是看起来非常简单,简单到觉得它非常普通,一点也不「厉害」。但其实,基本功扎实,一个人才能真正,把方法、技巧用到实践中,看到效果。之前买了很多写作课,学了很多方法,但练习少的同学,应该能体会到这点。我们这个行动营,就是在带大家,刻意练习一项基本功:思考、分析、逻辑能力。我们这个行动营,带大家每天「刻意练习」一个思维模型,连续练习一周。这其实就是在做「把简单有用的拳法,练习 1000遍」。你把这件事,练习得越多,你就会发现,别人完全没法和你竞争。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把一个思维模型,练习多次,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我还是要照例,先讲一些不是干货,但我觉得比干货,重要 10000 倍的东西。其实,写这个「刻意练习思维模型」的打卡任务,我觉得有点难。简单到极致,简单到我说出来,自己都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但这个简单的思维模型,如果你没有经常练习,练个 1000 遍,是体会不到它带来的好处的。我不知道,如何让一个人,在尚未练习足够多的次数、体会到它的好处之前,相信这么简单的方法,是有巨大好处的。但我却真实的知道,它是对的。因为我就是这么成长的。这是什么鬼?
这算什么思维模型?
这能用来干什么?
这能让我一篇文章,变现 2000 元?
……
别急,我从「事实」和 「逻辑」 和「习惯」3 个层面,来解释一下。1 事实层面 ——
我每天会习惯性的,用这个思维模型,至少 30 次。
我的每篇公众号文章里,毫无例外,都有用到这个思维模型。
那篇 30 分钟,变现 2000 块的带货文《一个姑娘给我送草莓,我发现一个赚钱项目!》里,文章1000 字,用了 8 次。
2 逻辑层面 ——
「因为……所以……」,表面看起来简单,就 4 个字。我们通过这个思维模型,可以思考清楚某件事、某个知识、某个现象、某个道理、某个商业行为……背后的底层原理,或者原因。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干货」,讲的都是方法、思路、步骤、路径,就是「怎么做」,这些内容,都是术。但如果我们不懂这些干货背后的原理,就不知道如何根据,不同场景来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这些东西就完全没用。到执行层面,你会被大量细节问题卡住,走不通。这是我的亲身教训,以及给大量用户做咨询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真实经验。不夸张的讲,不了解这个思维模型,不经常练习的人,基本做不成事。3 习惯层面 ——
试想一下,当你在生活中,把这个思维模型变成习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碰到任何问题,看到任何现象,都不仅仅是「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你知道任何一件事背后的原理。那你对这件事的认知、洞察,就会比周围人要高很多。那你做出的决策、你的判断力、你的行动力,都会完全不一样。就是由我们遇见的一件件事情,碰到的一个个问题,做出的一个个决策,组成的。你在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决策上,都比别人有更深的洞察,那你就必然,能做出更好的选择,行为,结果。最后,我再举一个功利角度的例子:一篇带货文,为什么用户愿意付费?是因为辞藻华丽?文案话术厉害?技巧用的好?金句用的妙?核心在于:你解答了用户的疑问。我那篇草莓带货文 ——卖草莓的案例是真的。因为有照片……
草莓价格低是真的。因为有对比……
水果不适合发全国。因为会烂……
我很惭愧。因为太懒……
她为什么能想到这个思路。因为看了案例库……
我为什么想不到。因为没看案例库……
她为什么做这件事执行力强。因为认知清晰……
……
要让用户愿意付费,你就需要,用一定的客观逻辑,来解答对方的疑惑。而不是一直说「我觉得」「我认为」「因为……所以……」,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说服方式。当你的文章里,有很多「因为……所以……」,读者就会知道,你没在扯谎,你是真的懂这件事,你在讲逻辑。说到这里,想必你已经能理解,为什么我这么重视,这个简单的思维模型了。
这个行动营,是我亲自带大家练习、行动,而不仅仅是你自己学习、看内容,但不知道怎么行动。
每天 10 分钟,刻意练习一个思维模型,锻炼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都看到这里了,你不关注一下嘛👇👇👇,我每天都更新哇,不更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