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博主分享一些看医生的技巧

健康42195米 2024-04-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基本常识 Author 项栋梁

看医生这个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会,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做得不对……实际上,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科室、医生,如何与医生高效沟通,都是需要特意学习的技能。


尤其是八零后九零后最需要学习,我们中青年群体除了自己生病需要看医生,往往还需要安排老人和小孩就医。学习看医生的方法,是对自己和亲人的健康负起责任。



选医生:

40岁左右的副主任医师是最佳选择


需要看医生的时候,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找熟人』,通过朋友辗转介绍一位医生去挂号。实际上,绝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做法都没有必要,甚至还不利于患者获得最合适的医疗服务。


我的个人经验先看医生的职称级别,但是请注意,并不是大专家、老教授或者科室主任就更好。对于绝大多数疾病来说,大医院里40岁左右的副主任医师是最佳选择。


大专家通常一号难求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年纪较大的专家教授通常知识结构较为陈旧,早年接受的医学教育也并不完善。


以某三甲医院今年53岁的某科室主任为例,他从医学院本科毕业的时候是1993年,在当时绝对属于顶级学霸。然而,个人的天资与努力很多时候都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那时候中国的医学教育整体水平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


相当凑合。


这些主任教授们通常经验非常丰富,掌握院内资源也最多,但他们的医学底子是在上世纪90年代或者本世纪初打下来的,有时难免与时代脱节。


反而是那些现在40岁上下的副主任医师,既有十多年的丰富从医经验,知识结构也相对比较新,学历水平和进修履历都更漂亮,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有海外留学经历。


挂40岁左右副主任医师的号,是普通人的最佳选择。



选科室:

先用丁香医生搜索症状,不确定时可以挂两个科


当我们身体不舒服或者出现异常需要看医生的时候,具体挂哪个科室呢?很多人的做法是先去百度一下“XX症状是什么病”,然后就可能掉进一个接一个大坑。


在没有十足把握挂哪个科室的时候,建议大家通过丁香医生APP搜索症状,看有没有发过类似的科普,或者通过丁香医生的在线问诊平台花个十几二十元钱问一下医生。


如果症状比较模糊不确定怎么分类,还有个小技巧是同一天挂2个疑似对口科室的号。


具体操作方式我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我出现持续脚底酸痛的症状,通过粗略搜索发现可能是痛风等风湿免疫科疾病,也有可能是骨头或者肌腱的问题,归属骨科。我的办法是上午把两个科室的号都挂了,挂风湿免疫科8点半的号,挂骨科10点的号。


如果风湿免疫科医生帮我确诊了,那看完可以去窗口把骨科的号退掉,如果第一个科室没能帮我确诊,稍等一会儿还能接着看第二个科,不需要改天再多跑一趟医院。



不想吃中成药:

家中已有或者成分过敏


一个特别遗憾的现状是,如今大部分医生开具的处方里都会同时有现代药品和中成药,即所谓中西医结合。如果你和我一样,都不想要那些疗效缺乏实验数据支撑、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其实也有不伤和气的办法。


比如你拿到处方后,在缴费之前先查一圈上面的药品,确认了是中成药的,你再回去跟医生说一下,这些药家里都有,请医生帮忙取消下重新开处方。


有个简单粗暴的判断药物是否中成药方法,如果你一看药品名字就知道它是治什么病的,那大概率就是中成药,建议和医生商量取消掉,对钱包好,对肝肾好。


如果处方里发现中药注射液,可以回去诊室跟医生商量一下,就说你曾经有过中成药注射液或过敏,恳请医生把这些都取消。


当然,如果你特别耿直,也可以直接跟医生说你拒绝中成药。


那要是整个处方里都是中成药呢?那更好办了,可以不用缴费直接回家,静等自我康复。


孩子生病:

建议以付费在线咨询为优先选择


儿科相对比较特别,其可用的检查手段和药物都非常少,患者本人通常也没有能力描述病情,实际上,去医院看和在网上付费咨询差别很小。


推荐怡禾、卓正、知贝、可友等循证医学机构的在线咨询平台,对孩子好,对家长也好。



看病前准备:

需要提醒医生和询问医生的问题事先在手机上列出来


如果是去三甲医院看门诊,强烈建议提前把要问医生的问题写在手机备忘录里,把近期症状、过敏史、家族病史等需要主动告知医生的信息也提前写下来,可以避免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遗漏信息。


当然,既往病历本、检查结果、影像资料等也需要提前准备好,帮助医生更好诊断,也尽量避免重复检查。



嗯,今天就分享这些,后续想到新的点再继续补充。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合理的就医方式为自己和亲人争取到最多的健康收益。


更多精彩:

我是不是不够“循证”?

警惕用医学概念忽悠大众

医学生|每个科室轮转之后,我生活习惯的改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