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专稿】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
01 原文信息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30卷 第3期19-28页
【文章名】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
【DOI】10.12062/cpre.20200301
【关键词】低碳城市试点;试点-扩散;府际关系;政策设计;地方政府行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批准号:15ZDA055);科技部《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制工作专项。
02 作者介绍
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在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开展大量前沿性研究工作,为国家和地方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提供学术支撑。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发表专著(合著)10部,发表重要论文80余篇,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对策信息对策、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2019年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03 文章导读
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行政单元。中国高度重视发挥城市在落实气候行动目标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在快速城镇化进程过程中被“高碳锁定”。从2010年,国家发改委先后启动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以期通过低碳试点政策来累积低碳式发展的重要经验进而全面推广,从而推动落实中国政府所承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04 文章亮点
本文的主要亮点是从政策过程理论、央地关系两个视角,结合府际学习与竞争关系,建构了中国低碳城市政策“试点-扩散”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分析框架。
第二,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具有探索型开拓性、综合型专业性、授权型自主性的特点,本文从选点、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估五个方面梳理了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进程。
第三,低碳城市政策试点具有弱激励弱约束的政策环境。地方政府基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领导力,在政策创新方面表现出争先、自主、效仿和守成四种行为特征,并以杭州、深圳、镇江、成都四个表率城市做了实证。
第四,本文提出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激发城市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完善低碳城市试点的科学论证机制;三是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长效机制;四是强化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导向。
05 作者独白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从2010年开始已近10年,已有研究是针对低碳城市试点过程中的研究需求,从低碳城市建设的内涵、建设模式与路径、温室气体的核算方法、政策手段、峰值研究与达峰路径、效果评估等开展研究。可以说对低碳城市试点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社科领域的研究者,我从事气候变化和低碳城市研究近20年,一直希望从政策层面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行学理上的梳理。
本文选题在2019年1月确定,然后搜集相关资料,尤其是公共政策方面的文献。我发现对于低碳城市试点从公共政策层面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少,这也坚定了我写作本文的决心。论文完成后,我的同事(也有专业编辑)给予了一些非常好建议,我相应做了修改。通过科技部《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绿色通道,论文得以在2020年第3期录用。非常感谢《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杂志的编辑老师严谨、专业的学术态度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文章的质量。
目前正是“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关键阶段,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如何走?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研究者都十分关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有关部门或学者提供借鉴意义。我们团队也将继续拓展该领域的研究。
投稿进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官网参考“投稿指南”进行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
02【摘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3期文章摘要
03【专稿】中国气候变化的科学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