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的英国女性小说
二战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女权运动的风起云涌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小说家们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从边缘走向中心,书写女性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性别意识,并把题材范围从女性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她们在创作中主要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以较强的女性自我意识创作女性题材的作品;二是回避女性自我意识,以非性别化的作家身份来表现大千世界。
在这个人数众多的群体中,既有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缪丽尔·斯帕克(MurielSpark)、安妮塔·布鲁克纳(Anita Brookner)、安吉拉·卡特(AngelaCarter)、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ret Drabble)等“文坛祖母”级的小说家,也有贾尼丝·加洛韦(JaniceGalloway)、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等一大批中青年小说家。限于篇幅,本文仅重点评介其中的几位。
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吴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其作品被视作“女性经验的史诗”。她的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
莱辛是一个极其多产的作家,前期的作品主要包括《野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 1950)、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Children of Violent, 1952-1969)、《金色笔记》(The Golden Notebook, 1962)等。
80年代以来,莱辛宝刀不老,相继发表了《简·萨默斯日记》(The Diariesof Jane Somers, 1984)、《第五个孩子》(The Fifth Child, 1988)、《又见爱情》(Love,Again,1996)、《浮世畸零人》(Ben, in the World, 2000)等多部小说,并荣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等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
《又见爱情》是莱辛晚年的代表作,重点关注了边缘人老年妇女的命运与爱情。作品讲述了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女性——朱莉和萨拉的故事。朱莉的故事可以被看作历史背景,而萨拉的则是社会现实。小说体现了一个忧心忡忡的女权主义者对妇女现状的揭露和关切。
莱辛在小说中生动地揭示了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的现实生活中妇女所受到的不公正对待,由此产生的恶果和男女世界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对这种不平等作出解释。她不仅表达了对女性所遭受的各种形式的压迫的抵抗,还凸显了女性生活经验的独特价值。
安妮塔·布鲁克纳也是一位高产小说家,迄今已发表近30部小说。她既是小说家,又是艺术史学家,五十多岁时才开始小说创作。随着她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生活的开端》(A Start in Life, 1981)的问世,布鲁克纳开始从事双重职业,即写作和研究艺术史。
她的小说写作风格在学界定义为“后现代现实主义”,内容通常侧重于描写一些孤独寂寞又殷勤尽责的中年妇女,并因这些主人公高雅出众的文采和凄楚诙谐的说话腔调而著名。她凭借第四部小说《湖滨旅社》(Hotel du Lac, 1984)获得了布克奖,主要作品还有:
《天意》(Providenc, 1982 )、《友情与亲情》(Family and Friends, 1985 )、《短促的生命》(Brief Lives, 1990)、《一只紧闭的眼睛》(AClosed Eye, 1991)、《欺诈》(Fraud, 1992)、《家庭故事》(AFamily Romance,1993)、《一己之见》(APrivate View,1994)《转换心境》(AlteredStates,1996)、《不速之客》(Visitors, 1997)、《慢慢沉寂》(Falling Slowly, 1998)等。
珍妮特·温特森
珍妮特•温特森被《独立报》称作当代英国“最出色、也最有争议的女作家之一”。她幽默睿智、才华横溢,23岁完成了《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Are Not the Only Fruit, 1985),一举摘得惠特布雷德小说首作奖。
她的小说不仅因形式怪诞而引人注目,题材敏感也是其小说不同凡响的重要因素,如同性恋、病态的性欲、“三角恋爱”、双重甚至多重性格等。与许多其他小说家不同的是,温特森从不愿意以客观的旁观者身份作冷静叙述,她永远把语言置于情节之上,她的语言有高度黏合力,同时也霸道、专制,有强大的、不可违背的逻辑。
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温特森这样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及对两性的看法:“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爱我,明白爱和死一样强大,并且永远扶持我。我渴望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我可以漂洋过海,任由暑气逼人,我可以放弃我所拥有的一切,但决不会为了一个男人,因为他们只想当毁灭者,却从不愿被毁灭。”
除《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外,温特森的主要作品还包括:《激情》(The Passion, 1987)、《樱桃的性别》(Sexingthe Cherry, 1989)、《写在身体上》(Written on the Body, 1992)、《苹果笔记本》(ThePowerBook,2000)等。
萨拉·沃特斯是一位学者型小说家,在兰卡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是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历史小说,曾在许多刊物上发表关于性别、性和历史的文章。沃特斯以创作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小说,如《半身》(Affinity, 1999),以及女同性恋小说而闻名。她自己并不介意被贴上女同性恋作家的标签,曾直言不讳地宣称在创作时安插了清晰的同性恋内容并将其置于作品的中心位置。
《南茜情史》(Tipping the Velvet, 1998)是沃特斯的处女作,讲述了主人公南茜与凯蒂的同性爱情悲剧。对于南茜这个人物,有论者认为她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角色,所有的读者,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也不论其性取向如何,都应该认同这位英雄,因为她学会了了解自我并知道如何去爱。
(作者:张峰)
以上内容节选自☟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英国卷》
主编 马海良 张剑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
展览现场
此外,《拉丁美洲卷》和《美国卷》分别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获奖证书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共10卷,每卷按年代顺序,以作家词条引领作品词条,对20世纪最后二十余年间亚、欧、北美、拉丁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全景式、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示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当代文学动态和基本状况。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凝聚心血著新说——谈《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的出版《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拉丁美洲卷》:一部精品的诞生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学术书也能有高颜值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微信号:CP-English
点击“阅读原文”选购图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