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英国文坛泰斗塞缪尔·约翰逊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英国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词典编纂者。他当时是英国文坛的无冕之王,即使在今天看来他的贡献仍然是重要的和多方面的。
今天是塞缪尔·约翰逊逝世236周年纪念日,分享一篇王佐良先生的文章,共同纪念这位英国文坛泰斗。
约翰逊博士不仅成为当时新型传记的主人公,他本人也是写传记的能手,只不过这是另一类的传记,即诗人评传,虽也涉及生活轶事,却以品评作品为主。
这些评传原是他应出版商之请为印行若干诗人的集子而写的长序,一人一篇,后来收集在一起,合称《英国诗人传》(Lives of the English Poets,1779—81)。所评的诗人共52人,包括弥尔顿、特莱顿、考黎、蒲柏、斯威夫特、格雷等人,也有几个约翰逊特别推荐而后世不甚欣赏的次要诗人。
书中的叙述十分精彩,论点则有后人不能接受的,如对于弥尔顿的挽友之作《力息达斯》的贬词。然而就全书而论,这是一本经典之作,文学传记与文学批评的结合从未达到如此完美的地步。
传记必须真实,这是约翰逊揭悬的目标,他不仅自己努力以赴,也一再告诫鲍斯威尔在为他自己立传的时候要力求真实。在文学批评上,他有他的原则,即新古典主义,但又不奉它为教条,更着重他自己在阅读中的真实感受。
正因他说实话,加上他有诗人的敏感,常有意想不到的妙喻隽言,所以他这《诗人传》至今还有许多人爱读。约翰逊还编过一本大字典、一部莎士比亚全集,写过一个剧本、一本小说和大量期刊文章,还写过诗,各有优点,然而最能打动一般读者之心的完整作品却得推《英国诗人传》。
《英语词典》1796年版书名页
而对于后世的诗人和文论家来说,这些评传更是充满了可供他们学习和欣赏的东西。甚至约翰逊明显的偏见也值得他们思考。例如他不赞成以多恩为代表的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但他对他们诗歌特点的分析却是后世爱好这路诗的现代主义者也认为是真正抓住了要害的:
But wit, abstracted from its effects upon the hearer, may be more rigorously and philosophically considered as a kind of discordia concors, a combination of dissimilar images, or discovery of occult resemblances in things apparently unlike. Of wit, thus defined, they have more than enough. The most heterrogeneous ideas are yoked by violence together; nature and art are ransacked for illustrations, comparisons, and allusions; their learning instructs, and their subtility surprises; but the reader commonly thinks his improvement dearly bought, and, though he sometimes admires, is seldom pleased. 才气如不论其对听者的影响,可以严格地、科学地看作一种“和谐的不和谐”,一种能把不相似的形象加以结合,或在表面上不同的事物之间发现隐秘的相似处的本领。这样的才气是玄学派诗人充分具备的。他们把极不相同的概念强行套在一起,为了找到例证、比拟和隐喻而搜遍大自然和人的制作,其学力给人教益,其巧心令人惊讶,然而读者又总觉得所获教益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而且虽然有时惊叹,却罕见喜爱。
一直到今天,多少文学研究者还在不时重复这句“把极不相同的概念强行套在一起”,认为对于玄学派诗人所擅长的“奇思”“怪喻”,没有比这更好的评论了!值得注意的,是约翰逊下笔时着眼普通读者,不用术语,宁用普通说法,形象地用“套在一起”来画龙点睛,表示是人为的矫揉造作,而不是才气的自然流露。
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约翰逊的散文风格的一个例子了。
这风格有显然的缺点:句子往往太长,用词往往太文、太拉丁化,总是追求对仗,节奏则或肃穆,或堂皇,似乎只宜于写高昂、庄严的题目,适合叙述大事而难以用来抒情或作私下恳谈——然而尽管如此,人们仍然爱读约翰逊的文章,原因又何在?
首先,他运用这类句子极为纯熟,能使原本是生硬的形式出之以自然,使人忘了他是在“做文章”。
其次,他常有奇笔。句式虽是板重的,思想却是新鲜的。例如在谈到莎士比亚喜爱追求双关语时,他写道:
A quibble was to him the fatal Cleopatra for which he lost the world and was content to lose it. 双关语对他是要命的克莉奥帕特拉,为她他丢掉了整个世界——而且是心甘情愿。
将双关语比作有倾城倾国之貌的古埃及女皇已经出人意料,而最后居然还加一句“心甘情愿”就更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发挥了“圆周句”的巨大后劲,达到了强调艺术的最高点,同时又是那样地富于人情味。
(圆周句:即一类要到句子之末意义才能完全显露、圆周才能合拢的句子,英文称为the periodic sentence。)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风格的最后力量不在文字,而在文字下面的人生经验。约翰逊饱尝了人生的艰辛和痛苦,经过多年的奋斗才过上好日子,但他绝无自满之心,始终对人的命运采取现实的、无幻想的态度,正如他在《雷思拉斯》这本书里所写:
Human life is every where a state in which much is to be endured, and little to be enjoyed. ——Rasselas, ch. 11
人生到处都是同一情况,即需要忍受者多,能供享受者少。
——《雷思拉斯》第十一章
正是这种悲剧感使他对人充满同情,对事看得深远,他的风格的最大力量是这种痛苦的人生经验的力量。
(以上内容摘自《英国散文的流变》《欧洲文学史》,图片来自网络。)
对塞缪尔·约翰逊感兴趣的读者,可阅读下列7种图书,深入了解这位18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坛泰斗,走进英国文学世界。
1.《英国散文的流变》(珍藏本)
从古希腊到20世纪
从荷马到迪伦·托马斯
从埃斯库罗斯到塞缪尔·贝克特
从苏格拉底到萨特
从塞万提斯到莫迪亚诺
从《金驴记》到《变形记》
从《理想国》到《存在与虚无》
从《诗艺》到《写作的零度》
……
一本书带你纵览欧洲文学史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
6.《英国散文名篇选注》
鲍屡平 选注
塞缪尔·约翰逊和《英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微信号:CP-English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