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访谈|林科:因为好奇,一个月内画了60幅油画

红树林画廊 红树林画廊 MANGROVEGALLERY
2024-08-31


林科初到南头古城工作室,2023 ©红树林画廊



2023年9月,受红树林画廊的邀约,艺术家林科来到深圳南头古城驻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油画创作,这对于常年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其艺术工作室,在互联网和计算机软件操作中获取创作素材与形式的艺术家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因为好奇,他产生了一个月内画60幅油画的想法并最终落实了这个计划。从最初时的兴奋到最后只想尽快逃离,期间经历了什么,我们采访了刚返回到上海工作室的林科。






 红树林画廊(以下简称“M”): 这次是你第一次用油画创作,面对与以往不同的媒介材料,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林科(以下简称“L”) 在进入到这次集中的油画媒介创作之前,我有过差不多5年时间的水彩肖像画的绘画练习,同时还有在电脑端的“天空绘画”的经验,我想可能是这两个部分的经验汇聚到了这次的油画创作里。感觉就像是我还在画“水彩画”,我只是把油画当作一种颜料,在水彩画里也是,水彩只是一种颜料。在“天空绘画”中,颜料是机器上的UV油墨,我把上色过程变成统一的机器自动操作,一种过去完成时。

林科,2号,2023,布面油画,50×40cm ©林科
Lin Ke, No.2, 2023, Oil on canvas, 50×40cm ©Lin Ke

 M: 如你之前所说,这次驻留想尝试“不通过思想的努力而创作作品”,为何选取这种接近本能的创作方式?
 L: 我就是不想要画面里有任何叙事的因素,没有文本的提示,也没有意象的关联,可能有一张有吧,但是只有一张。我想说,在画画这个过程里,有很多思想的部分,但是它都只和绘制某一张具体的画有关,这个“内容”可以被读取,至少我自己可以读取,并且因为我在画面上实时读取和写入,画面包含了所有这些真实的信息,如果是有绘画实践经验的人,是可以去阅读的。作为一个画家,只需要通过阅读画本身就可以产生思想的交流,就像我在艺术博物馆里观看过去大师的作品一样,我不需要任何文本注解的帮助。

林科,17号,2023,布面油画,100×80cm ©林科
Lin Ke, No.17, 2023, Oil on canvas, 100×80cm ©Lin Ke

 M: 选择用摒弃脑力与思考的创作方式似乎同时也消解了绘画材料自身的工具性,正如你过往用电脑软件系统本身作为视觉单位进行创作,时常为观者带来新颖的观看方式,这次的油画创作与你过去的创作方式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L: 作为一个已经持续创作十几年的年轻老艺术家,创作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没有人要我去做什么作品,社会也没有要求我要为什么进行创作,创作艺术作品对我来说就像吃饭睡觉。我很感兴趣画油画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作体验?因为好奇,产生了一个月内画60幅油画的计划。最终的体验就是我的创造力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了。之前的我就像一台闲置的创造力机器,这次终于可以满负荷工作一下了。

 M: 这段时期你画了逾六十件作品,其中大部分延续了你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包括几幅较大尺寸的作品(如42、43、59号)将多个形象并置在同一个画面中,不同的表情神态之间似乎也透露出更多偶然性,这些形象是否有具体的灵感来源?
 L: 开始的时候,我延续了画水彩画的经验,我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画笔,手机上是我在网络中找到的可以刺激我画画的图像,一般都是一些人头像,就像我们每天在各种地方见到的那些时装模特或者明星照片,这些被Photoshop或者是美妆修改而成的当代“肖像画”就是我的灵感来源。后来我发现画油画有点麻烦,一只手常常不够用,而且很容易弄脏手,所以我后来就凭空画了,因为就在画室的外面南头古城的街上,每天全是人,走路都走不动,太多的人头在走来走去,所以我脑子里已经有了无数的脸,我不需要看手机上的图像就可以把它们召唤出来。

林科,42号,2023,布面油画,100×80cm ©林科
Lin Ke, No.42, 2023, Oil on canvas, 100×80cm ©Lin Ke

 M: 这些人物为何让你“忍俊不禁”?
 L: 只是某一天,我突然觉得我画里的人物都有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情。

 M: 看到你说“又画生气了”,是什么让你“生气”?创作期间是否遇到什么难点?
 L: 难点是会随时降临的,画不下去了,不知道怎么继续画。虽然在画画的过程中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但是我总是得意识到这是正确的,这个时候是在对的路上的,这个时候我是没有失控的,我需要这些确认,不然失控就会让我生气。所以我就让自己在崩溃的边缘徘徊,努力拉回陷入沼泽的腿,如果真不行就让那条腿沉下去,可能在沼泽的泥泞里还有地下城呢。

林科,25号,2023,布面油画,30×24cm ©林科
Lin Ke, No.25, 2023, Oil on canvas, 30×24cm ©Lin Ke

 M: 来到南头古城生活的一个多月,对你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面对每天来来往往拥挤的人群和多元的社区生态,这种直接的生活环境或景观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观察?或对你的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L: 开始是很兴奋的,这里生活很便利,画室和住的地方只需要走一分钟,周围还有一些艺术圈的人会经常来往。一个月之后,我只想逃走,因为真的是太吵了,这种人的噪音现在虽然我已经离开那里了,但是还是在脑子里嗡嗡作响。

 M: 经过这一个月和“新”材料的相处与磨合,这份体验为你之后的创作带来了什么样的能量储备?或有哪些启发?
 L: 启发就是我非常适合画画。
我已经离开那个画室了,现在我没有画室,没有颜料,没有笔,没有调色油,也没有框。

林科,3号,2023,布面油画,60×50cm ©林科
Lin Ke, No.3, 2023, Oil on canvas, 60×50cm ©Lin Ke

 M: 这次驻留本身为你带来了除创作以外的什么样的体验?
 L: 除了创作以外,就是深圳这个城市的体验。
我住在南头古城里,早上很早街道上就发出巨大的声响,这里除了工作没有生活。我作为一个画家在这里驻留,夜晚我才能进入到创作的心境中,因为周围开始安静下来,日常的杂事也没有了,我可以投入创作到半夜两三点,早上四五点马路上人声就开始按摩我的梦境,让我在另一个平行时空继续醒来。

 M: 之后(的创作)有什么计划?
 L: 结束60幅之后,首先我应该是感染了新冠,奄奄一息完成了工作室开放日的活动。接着路过香港又食物中毒。我现在急需休整一下。





开放日现场


“林科:南头人头”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现场,2023 ©红树林画廊

滑动查看图片






艺术家

林科,1984年出生于浙江,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从2010年开始,林科将自己变成自己的实验对象,投身于计算机时代的行为艺术之中。林科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其艺术工作室,从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中提取素材作为其艺术作品的素材与形式。日常互联网的探索和对应用软件的操作催生出他的艺术创作和自画像。他使用屏幕截图和屏幕录制软件记录操作行为和概念图像。他主要的作品形式为装置、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和电脑绘画。
在他的作品中,林科以非常规的方式使用电脑软件,在软件原本设计的意图之外寻找新的功能,从而使得语言从基本的交流功能中得以解放而获得诗性。如果诗歌表达了语言的乐趣,那么林科的作品则呈现了软件用户图像界面的愉悦。林科的创作实践为他赢得了2014年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与2015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 
个展2023       南头人头,红树林画廊艺术家驻留项目,南头古城,深圳,中国2022       西方美术馆,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国               Photoshop装裱,红树林画廊,深圳,中国2021       弗里兹艺术博览会,伦敦,英国2020       友谊生意,广州画廊,广州,中国               悬浮诗集,Riverside,杭州,中国               维度的边界,浙江美术馆,杭州,中国2019       天空绘画,BANK,上海,中国2017       BANK@香港巴塞尔艺博会,香港,中国2016       Like Me,BANK,上海,中国2014       L in K,杨画廊,北京,中国 
群展2023       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35年,天目里美术馆,杭州,中国               往昔即异乡,沪申画廊,上海,中国               原创在天上,SPURS Gallery,北京,中国               天上人间,声音艺术博物馆·声话中心,北京,中国               穿越“雅努斯之门”,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上海,中国               你和我保持凝视,昊美术馆5周年馆藏展,上海,中国               远景成真,chiK11美术馆,上海,中国2022       集光片羽,UCCA Edge,上海,中国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德基美术馆,南京,中国               A Group Show,39-plus Art Space,新加坡2021       The Long Cut,线上展览平台Feral File项目               红,油罐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重度的情调,G+ Art Space,南平,中国               Coffee Kiosk - Pink is the New Black,ROOM 6×8                (SPURS Gallery),北京,中国               代表作,乔空间,上海,中国2020       投票,CLC Gallery Venture,北京,中国               如同我们,所有莫名的渴望,金鹰美术馆,南京,中国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UCCA,北京,中国               绵延:变动的中国艺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自由联接—2020 OCAT×KADIST 青年媒体艺术家展览,               OCAT上海馆,上海,中国2019        张培力和耿建翌的学生们,西岸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浮云的根--此岸: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OCAT南京                栖霞展区,南京,中国               降临——发明风景,制作大地,前哨当代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步履不停,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PSA,上海,中国               可善的陌生—UNArt艺术中心首展,UNArt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林科,Ikon Gallery,伯明翰,英国               Chinternet Ugly,曼切斯特华人艺术中心,曼切斯特,英国               重蹈现实-来自王兵的影像收藏,OCAT上海馆,上海,中国               EXIT PLAN,SNAP,上海,中国2018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克利夫兰三年展,克利夫兰当代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美国               四季影展,VCD影促会,北京(放映会),中国               循环播放,刺点画廊,香港,2018(放映会),中国               闲散者的广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绘画研讨会,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在场——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杭州,中国2017        疆域——地缘的拓扑,OCAT上海馆,上海,中国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广州,中国               时间的狂喜——重塑认知的媒介,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com/.cn,K11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粉末时间——屏幕间(共享展览系列1))               第一次在历史上,你找到自己的位置,独角兽艺术空间,               北京,中国               被网络救了?,Postmasters画廊,纽约,美国               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                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数字采样者,处于网络态叠加中的新世代,星汇当代美术馆,               重庆,中国               .com/.cn,K11基金会临时空间,香港,中国               我们之后,K11美术馆,上海,中国2016       2016深圳新媒体艺术节,G&G创意社区,深圳,中国               龙肝凤脑—八位新锐艺术家,OCAT上海馆,上海,中国               屏幕之瘾—林科的个人项目,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北京,中国               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中国               镜中表演:来自王兵的影像收藏,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上海,中国               殊途—香格纳画廊20周年特展,香格纳画廊(西岸),               上海,中国               单行道——李文栋&魏兴业收藏展,OCAT西安馆,西安,中国               转向——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趋势,上海民生美术馆,               上海,中国               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我们的未来,红砖美术馆,北京,中国               我们——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力量,K11艺术空间,               上海,中国               GLOBALE: New Sensorium,ZKM媒体艺术中心,               卡尔斯鲁尔,德国2015       2014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窥视秀,长征空间,北京,中国               Y时代,OCAT上海馆,上海,中国               Tokyo Art Meeting VI, "TOKYO" -                Sensing the Cultural Magma of the Metropolis,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东京,日本               精神,PAC PADIGLIONE D'ARTE CONTEMPORANEA,               米兰,意大利               进程中的作品——摄影,弗柯望博物馆,埃森,德国2014       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入围展——墒之真相,OCAT上海馆,               上海,中国               叫我们操心或不操心,教我们坐定,BANK,上海,中国               A+A第七回:聪明坏了,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中国2013       太阳,视界艺术中心(1空间),上海,中国2012       杜撰,视界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GUEST:站在小丑的肩膀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1       非正式小说,Vanguard画廊,上海,中国               “桃浦大楼”第二期—当代艺术活动,桃浦当代艺术中心,               上海,中国               “桃浦大楼”第一期—当代艺术活动,桃浦当代艺术中心,               上海,中国               低脂,恒庐美术馆,杭州,中国2010       “献给麻妮妹客”李明、林科、杨俊岭三人展,没顶空间,               上海,中国  奖项2015       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2014       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 
公共收藏北京尤伦斯艺术基金会,中国北京新世纪基金会,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浙江美术馆,中国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中国香港K11美术馆,中国洛杉矶当代艺术美术馆,美国KADIST基金会,法国、美国白兔美术馆,澳大利亚*上下滑动浏览艺术家简历





相关阅读:

红树林画廊|林科:“南头人头” 工作室开放日预告

林科的小水彩

展览现场|林科:Photoshop装裱

艺术家访谈|林科:赛博拾荒

红树林画廊|林科个展《Photoshop装裱》4月23日开幕







中国深圳,深圳湾1号广场南二期110号

No.110, Stage 2, South Square, One Shenzhen Bay, Shenzhen, China

+86 755 8652-2860

info@mangrovegallery.com

开放时间:周二(Tue.) - 周六(Sat.),10am-6pm

官网:www.mangrovegallery.com

微博:红树林画廊

Instagram: mangrovegallery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红树林画廊 MANGROVEGALLE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