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公园二十分钟效应么
有研究表明
即使不做运动,我们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自己的状态更好
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在找寻公园和绿地,希望在疲惫的生活中享受20分钟的疗愈
但是对于城市的公园来说,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子的
它们竖立起围墙和大门,即便是免费的,开放时间也有限制,让人难以亲近要把公园的全部围墙拆除,未来免费24小时对外开放,最快五一前完成改造
从此世纪公园存在长达24年,长度1881米的围墙,今后将不复存在在考虑到世纪公园所处的内环内核心位置,超过130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内部的绿意森森,周边林立着的高端住宅
弥漫至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在那些你看不到的地方...查阅了网上新闻,这次拆除围墙改造的范围还比较大
公园1号门至公园管理大楼大门、公园2号、3号门入口广场、公园7号门至张家浜河道沿街界面等处,改造范围总面积约4.3万平方米,拆墙共约1881米
拆除围墙后,公园是不是和外部没有隔断了,其实并不是
以世纪公园的芳花园区域为例,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种植绿植的方式,来进行内外部的隔断在花坛、花境中增加2条进出公园的小路,弱化公园与城市街区的界限行走在人行道上,就能看到公园里四季变换的风景,不仅如此没有了围墙后,进出公园的方式不再只能通过大门,而是在道路旁增设了多个小门一种是对外24小时打开没有围墙的公园,意味着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方位,更快捷的抵达公园内,毫无疑问会提升公园人流和使用率在世纪公园逛的时候,我发现内部除了绿化之外,还有供人们消费游玩的游乐场、咖啡店、餐饮店等等业态如果公园的使用率上升,利好的不仅仅是市民,还有这些配套的运营方和商家,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发现市区很多有着优秀历史的老公园,早已经拆除了围墙, 全面24小时对外开放比如,中山公园把围墙拆除后,不仅把一些著名景观,向公众开放,还拓宽了万航渡路的行走界面中山公园的全面打开,突破了社区、校区、商区、园区之间的隔阂与此同时,鲁迅公园外蓝色围墙拆除,从欧阳路至大连西路的L型围墙被彻底打开,释放出更多公共空间形成了街区和绿化融为一体的景象,实现了24小时开放的复兴公园现在你在上海看的大部分公园,都已经和城市融为了一体而上海在践行的公园城市这件事,有一部分就是让市区越来越多公园但是对于那些位于城市中心的高校来说,它们或连接着城市重要的资源或者本身就是历史风貌建筑,如果对外打开,对市民来说,将是一次最好的资源共享一个是全国首个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学校园,2021年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就全线拆除了围墙,面向公共全面开放打开之后的华东政法大学,市民不仅可进校参观原圣约翰大学遗留的27处中西合璧近代历史文物建筑群还可以沿着苏州河散步于两岸公共空间,欣赏上海一江一河风景接着另外一个对外打开的高校是上海音乐学院淮海路校区身处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的衡复风貌区,花园洋房住宅最集中的历史街区今年的1月1日起,其中的3栋历史风貌建筑,终于突破围墙的隔离,和大众直接面对面,分别是:音乐城堡、美育楼、上海城市音乐会客厅内部参观需要预约,但是上海音乐学院向所有人都打开了大门即便没有约上,也可以到老建筑前打卡留言,感受这座城市建筑和文化交融的美除了两所学校,我统计了近两年已经拆除了围墙的机关单位如下
不管是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打开后的丽波花园,还是奉贤区政府、长宁图书馆、上海体育场等等老城区新建公园绿地动迁成本非常高,而许多市或区属单位、企业拥有较大面积的附属绿地,但围墙式的管理和分隔让市民较难享受到这部分绿色空间在2023-2035年,预计打开30个单位的附属绿地,十四五计划更是将这个数字提升到了100个以上
不管是作为城市的口袋公园也好,还是把内部的文化历史建筑,真正打开供人观赏,或者是将零星面积利用起来增加停车位...未来我们越来越多会看到上海那些市中心的单位,拆除围墙,打开大门把更多原本被隔起来的空间,那些被锁起来的绿意和空间,真正还给市民除了破败,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被围墙分割后,带来的道路狭窄拥挤、停车混乱,以及资源分配的不均在大部分人的理解中,围墙代表了人们对土地权属与管理边界的定义在上海市中心,有数千个老小区,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也竖立起了千千万万堵围墙其中提到凌云街道老破小的成片更新方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拆围墙
抠出来的面积,还改造成精致的小区公共空间和大约100个停车位
打破了老小区之间的物理隔离之后,居民享受到了便捷优化的出行路线,以及更大面块的配套...而当我们团队不断关注上海老小区的更新改造方式的时候,才发现
细数这两年上海用拆除围墙的方式整体统筹改造老破小的片区,不完全统计已经有5个,涉及的老小区达到了25个之多漕河泾街道的华富片区的4个售后公房小区都拆除了围墙后不仅路宽了,车位多了20几个,还迎来了居民理想中的街心花园而拆除围墙之后的老旧小区统一物业管理,才是上海真正想要做的不仅将辽源西路190弄小区、打虎山路1弄小区、和铁路工房小区,三个微型老旧统一将立面更新改造在三合一之前,其中一个小区没有物业,剩下两个小区之间物业费相差五倍最后制定出,先管理后调费的模式,经过18个月的试用,终于成功签约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上海有不少老旧小区,年代久远,又规模很小,有的区区几千平米,有的只有一栋楼增加公共空间,优化停车空间的同时,也有了统一管理的可能
其实20年前,在郊区就诞生了个天生没有围墙的区域:安亭新镇这里摒弃了以前封闭的做成盒子的传统概念,将德式街区的bolck概念落地,把社区完全打开安亭新镇没有设立任何一座围墙,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穿行于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单元新镇的公共区域,多是便于行人行走的街道空间,上面是住宅,底层是商铺,回家的路上处处皆是生活烟火气正是因为没有了围墙,业主之间的邻里来往也似乎成了很日常的事也让人们感受到, 拆掉围墙的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它们有的变成了城市口袋公园,有的成了社区的休闲配套、绿色健康步道,有的优化了老小区的停车方案老小区还探索出了共享物业模式,解决市区老破小的物业管理难题但正是这种斤斤计较,是上海对城市拥挤资源紧缺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样一点点的抠面积,不仅体现决策者的胸襟宽广,也是城市精神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