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学告诉你这些……

闫然 知非 2022-09-22

今天年三十,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也都体验着这个春节的不平凡。这几天,我们都生活在时刻关注新闻的状态里。



这一场事件与我们每个人有关。


在想着自己能为大家、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什么?


第一反应,做好自己


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不散布官方之外的消息、简单生活。


这几天,越来越多的朋友跟我聊他们的困惑,


比如怎么劝家人戴口罩、怎么拒绝亲戚不要来、怎么让老家的父母认识到聚餐的危害……


我知道,心理学能为大家做一些贡献,分享以下内容给大家。


如果你也总担心自己得肺炎


昨天晚上,老妈跟我说,


哎呀,我嗓子很疼,身体也没力气,我是不是得那个肺炎了(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我说,妈,你为了过年,里里外外打扫好几天了,忙的时候连口水都不喝,现在都已经12点多了(凌晨),还蒸馒头,60多(岁)了,还能多有劲,快睡吧。


老妈想想也是,说,嗯,我都快一周没有下过楼了,也没什么机会被传染那个病毒。

 

你是否也总觉得身体不舒服?

咱们普及个概念吧——


医学院三年级综合征

三年级医学生会有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在他们刚接触症状学时,会习惯性的把书本上的症状和自己对照,从而感觉自己什么病都有。他们常常自嘲“讲哪 哪疼”。


究其原因,“三年级”是个特殊阶段,大一大二的学生对医学不太了解,所以对照不上什么症状,不会出现这种身体感觉;大四大五的学生对知识相对深入学习,已可以消除对自己身体患病的疑惑。(大三真是个尴尬的年级啊~)


同理,面对这次肺炎,从不关心的人们,相当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没有什么概念,不会出现什么身体症状;而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相当于大四大五甚至研究生博士,比较了解专业知识和整体情况,也不会出现什么身体症状。


反而我们这些每天抱着手机关注新闻,又对这个疾病没有太多了解,又对情况比较紧张的人们,基本上就是大三的状态了——我嗓子疼、我身体乏力、我是不是发烧了……

 

怎么解决呢?知识。知识。知识。


是的,我们需要真的去了解它,需要到专业的网站去查知识,可以看官方发布的消息。正如大三的学生如果想要消除上述综合征只能更加刻苦的学习,必要时去医院做个检查。也即了解知识,了解自己。关于此次新型肺炎,知非建议多学习专业知识,千万不要令专业大神还得忙着各种辟谣。


如果你过于紧张,可能会降低免疫力


知非从2014年致力于“癌症心理康复”,为什么坚持做这个项目?因为人的心理和身体的关系密不可分,互相影响。你很难说有哪一种疾病和人的心理状态没有一点关系,我们也清楚知道很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非常受心理健康程度的影响。

 

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说一个最简单的联系——


当我们非常紧张,我们的大脑皮层就会下发命令,使身体释放更多的肾上腺素类物质,这时我们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血管随之扩张。而其他血管循环会缩小或关闭,以保证重要部位有充足的血液。相信大家遇到应激事件时,都体验过这个过程。


这样的身体反应,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负面问题,但倘若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紧张焦虑的压力感下,我们的身体会吃不消。


举个不太细致的例子,当我们的大脑过于紧张,我们身体的免疫兵力都会被调遣到大脑,这样其他部分的兵力自然不够,当我们的免疫力不够,就容易出现,怕什么来什么,越怕生病,反倒最后生病的人真的是自己。


知非的朋友,如果你因为这件事而紧张,别担心,知非在你身边,欢迎大家随时跟知非说点什么。



学会释压


为什么会鼓励大家跟知非聊天呢?

吐(biao)槽(da)是非常好的释压。


我们不建议大家在家庭群、朋友群、朋友圈转发各类小道消息,情绪会在群体中蔓延开来,这种时候的叠加往往1+1>2。


我们推荐大家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和觉察自己当下的感受,不对它做评判和分析,也不去马上做出调整,只是学会觉察它、表达它。


谈感受是一种非常好的释压方式,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关注于事件,而忽视自己的感受。拿这次的事情来说,我们更愿意不停地刷新消息,看看有没有新增病例,我们更愿意谈论哪个地方又怎样了,我们宁愿说期待快快好起来、“XX加油“……


也不愿意说一句,其实这件事情让我有点紧张。


当然,我们未必要在家人朋友面前说出来,但我们要在心理自己觉察:觉察不停刷手机的自己,觉察看到最新数据那一刹那的感受,觉察自己有点湿润的眼睛……我们可以在心里默默跟自己说一句,我现在有点担心,或,我现在非常紧张,或,我想到之前的某某事情(如关于健康的负性情绪记忆)……


逃避和否认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使问题更严重。还是那句话,知非在你身边,陪伴你觉察自己,也欢迎你来“聊天”。


运用心理学与家人沟通


“如何说服家里人戴口罩”

“我该怎样让家人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如何说服长辈退订年夜饭”

……

以上内容持续出现在热搜榜。



这涉及到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一个方面——沟通。


先叮嘱大家一句话——教育目的越明显,教育效果越差。


也就是你上来就咣咣咣地说要怎样怎样注意(要戴口罩,要洗手,要尽量在家),你越是强调,家里人越会哈哈地说,你看你紧张的,没~事~~~


在我家,我老爸是最经常出门的,平均一天十来趟吧。是的,你没有看错,十来趟。买个醋,一趟;打个水,一趟;打个电话,一趟;去不同地方买不同搞活动的东西,N趟。当老妈提醒老爸戴口罩时,老爸的回答就是“没~事~~~”,你能想象到他的语气么


我注意到老妈沟通方式需要改善:

老妈:“你戴上口罩啊,别把病毒带回来。”

老爸:“就你事多,弄得人心惶惶。”


没有人愿意被指责。有个词叫“顺毛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顺毛驴。没有人愿意别人骂自己挤兑自己,越难听越开心。


我们都愿意听好话。怎么沟通呢?


1.先讲周边事情。


比如吃饭时讲讲自己看到的新闻,不要强调自己知道的多,只是单纯的分享,讲给对方听。得到反对的意见时,不要再反驳回去,允许家人不同意我们的想法,对事情持有反对意见。


这个步骤,只是讲一讲客观新闻,不要求团(jia)队(ting)每个人都认同。


2.说话先说“我”,而不是“你”。


与其说“你戴上口罩”,不如直接表达“我关心你的健康”。说“你”使对方感受到攻击,说“我”是自我内心的表达。


3.把“我”和“你”变成“我们”,建立“同一战壕”。


当我们把自己放在看得多、懂得多、做得好的时候,他人就成了对立面。很多时候人们不是要反对我们的意见,只是要为自己而战。中国人讲阴阳平衡,你有多阳,他就有多阴。他不是真的阴,他是要告诉你,你脱离大家了。


因此,更建议大家说“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多好”、“我们一家人一起健康过新年”、“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互相叮嘱,把病毒挡在咱们家之外”。


4.示弱,永远是沟通的好方式。


我一朋友向我求助,我跟她建议,你不妨“撒个谎”。她立刻告诉父亲:“爸,妈,我们领导让我写一个新型肺炎的情况汇总,今天下午就要,你们都把朋友圈、各个群的内容发给我,再在网上帮我多查一些,要真数据。得快!”(论戏精的重要性


她父亲回复:“你们这个单位跟肺炎有关系吗,你们领导不会自己去网上看吗?”

老妈马上说:“你快帮孩子查,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于是父母一边查,一边交流:“你看看,你看看,这么严重,吃什么野味。”、“这速度多快。专家说了,也没那么恐怖,戴口罩,勤洗手,不要去密集地方就很有效。”、“想起那会儿非典,最简单的,多喝水都是有用的。”


她坐在电脑前,看着父母发给她的信息,听着父母在旁边小声的聊天,心里乐开了花。晚上给我发微信说:“我爸我妈现在是‘口罩宣传队’积极分子,在微信里跟很多好朋友说一定要重视。这个‘谎言’太棒啦。”


5.转换立场谈事情,帮对方解决问题。


另一朋友求助,爱人作为某个重要位置,要组织一场例行聚餐,她觉得不妥:“你要是去了,为了孩子,就自行隔离两周再回来。”爱人一直强调“我能破了规矩吗?我能不去吗?”


我跟她讲,她爱人不是要面子,是不得已,破不了这个既定多年的局。


我想很多朋友家会有人说,大过年的,人家来咱们家,你不让来?或者亲戚一进门,你给个口罩?好看吗!我有朋友跟我哭诉说,自己从外地赶回家乡,戴着口罩去买东西,被熟人嘲笑说“装蒜”。


我们之所以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破不了思维的局。


我建议朋友换个立场,别强调自己和孩子的健康问题,而强调下政治立场的问题。这个时候是否要相应国家号召,尤其作为有职位的领导,是否号召全员“创新过新年”——打电话、连视频拜年,不聚餐,不随意走动。与其讨论聚餐和安全,不如直接动员大家都不出门。


我跟她开玩笑说,如果你老公这个分公司搞个倡议书,也许更有助于他的职业生涯。“你学会跟他沟通,尤其沟通反对意见,他也能学会跟领导沟通,有理有据的谈自己的意见。你会更成就他的。”


华佗说:“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医其心,其实就是医其情绪,让我们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安抚好身边人。


愿心理学为大家的生活助力。

闫然代表知非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关注、在看、转发】一步都不能少


让我们在知非中进步

在进步中知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