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写写”的心得分享:将每天写作变成生活习惯

2017-08-02 钱岳 缪斯夫人

 新版通知 


亲爱的读者,

 

你们好!缪斯夫人终于迎来了改版之后的第一期!

 

缪斯夫人一直致力于带大家从科学、客观、辩证的角度理解人与社会、婚姻与家庭、以及亲密关系。这些话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从学术的视角来思考这些问题,希望给你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启发。

从本月开始,缪斯夫人将采取轮值主编的形式定期推送。我们在全世界各大高校锁定了一批有热情、有理想的年轻学者,他们将发挥专业优势和研究特长、集合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脉,每个月为大家推出有意思、开眼界的文章。


本月的轮值主编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钱岳、中国人民大学的靳永爱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汪洋。本期的主题为“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婚姻与家庭”。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转型过程中,婚姻家庭、两性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化特别是技术革新的影响,比如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新的两性关系的建立、婚姻圈的拓展打开了一扇大门,但与此同时,传统的社会文化因素仍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看到,父母高度参与子女的婚姻与家庭生活,不乏摆地摊代子女相亲的形式。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当前的婚姻家庭呈现一幅怎样的景象?

本期从这个角度分别选择了5篇文章与大家共赏。《你的婚姻为什么会让你窒息》从传统到现代转变中的婚姻意义谈起,带大家了解在婚姻中窒息的原因;《成年了,住在父母身边好吗》关注是的由于经济条件不足、房价持续攀升等因素,成年后与父母同住的现象增多,以及这一趋势的社会经济后果;《你在海淀我在朝阳,太远了我们不合适》以笔者亲身调研经历带大家领略父母“相亲角”风采;《网络交友面面观》《交友网的使用提高了艾滋病发生率吗》将从婚配和健康角度介绍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影响,让我们更全面认识技术革新对婚姻家庭的影响。

为了轻松开场,我们本期第1篇文章推出钱岳的《“写写写”的心得分享:将每天写作变成生活习惯》,愿做学术和不做学术的你,都能够形成一个“写写写”的好习惯!


钱岳、靳永爱、李汪洋



撰文:钱岳


前段时间我看了村上春树的首部自传性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虽然他是小说家,我是靠写论文为生的学者,但是我看了这本书,竟然产生了“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所以借着这本书的启发,给大家分享一点写作的心得。


让我最受触动的是书的第六章《与时间成为朋友——写长篇小说》。虽然村上春树写的是如何写长篇小说,但我感觉,他分享的写作心得,对写论文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性。


说起写小说,大家肯定觉得,不就是脑子里编故事嘛?等到灵感爆发的时候,一气呵成就行。大多数人对灵感这东西有盲目崇拜的情结。实际上,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是如何写成的呢?


“写长篇小说时,我规定自己一天写出十页稿纸,每纸四百字。用我的苹果电脑来说,大概是两屏半的文字,不过还是按照从前的习惯,以四百个字一页计算。即使心里还是想继续写下去,也照样在十页左右打住;哪怕觉得今天提不起劲,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意义。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因此我就像打考勤卡那样,每天基本上不多不少,就写十页。”


当时我看到这里,有很深的感触。我身边认识的高产学者,都有几乎每天写作的习惯


我的一个朋友,有个EXCEL表格,专门记录自己每天写了多少个(英文)字。每天早上是她头脑最清晰的时候,她会去一个没有wifi的咖啡厅里写3个小时,几乎每天至少要写600个字。我曾经看过她的EXCEL表,有几天她可能因为别的事情耽误了,比如某一天她记录自己写了0个字,然后第二天还是0个字时,她在旁边加了一个批注“cut my fingers(砍掉我的手指)”。


类似地,我以前听说,有一个助理教授,在她办公室的墙上有块小黑板,记录自己每天分别写了多少个字。后来,这个人不仅高产,而且每篇文章都发在非常好的期刊上面,很快地成为某个领域的旗帜性人物,也毫不意外地,在美国顶尖的社会学系里,从助理教授变成副教授,之后又很快地升成正教授。


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是非常高产。她告诉我,只要她早上不教课,她都会用整个早上来写作。因为她觉得“写”是最费脑的,所以把一天中最清醒的时间贡献给“写写写”这件事。我跟她交流时,觉得既佩服又困惑:“我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你怎么可以做到每天写呢?”她反而觉得自己每天都有东西可写,有时候写新的论文,有时候改写好的论文,有时候写回复给审稿人的信,有时候在开始新项目的阶段,她甚至会看了以往的相关论文之后,写这些论文的核心总结(而这些“读书笔记”日后往往也用到她要写的论文当中)。她告诉我,她现在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了,每天早上起来,不教课的话,打开电脑,就在一种“写写写”的状态里面(writing mode),不需要思考、犹豫、挣扎、徘徊:“我今天到底是写还是不写呢?”

如何做到每天写,她曾经给过我一些建议,让我感觉受益匪浅。我将我们通信的原文分享给大家:


“For me, I can only write in the morning. My brain literally stops working after 12pm, at least the part governing writing... I think one way that might help is to spend some time in the evening thinking about the paragraphs you're going to write the next day: the main point, the papers you're going to cite, the supportive evidence, examples, etc. Then the next morning, you just write them out. I know sometimes we just don't know what to write. In situations like those, I just write anything in my head, which may not make any sense at all, but can occasionally give you intuitions.(简单来说,前一天想好,自己明天要写什么。)


I conceive a paper as one consisting of about 20-30 paragraphs. Ideally, we could list an outline specifying what each paragraph is about, and then spend half an hour to an hour on each paragraph. I don't know about you, but thinking this way helps me greatly in alleviating any stress resulting from writing, because it seems more manageable now. Instead of keeping in mind the whole paper, all I have to focus on is this particular paragraph, and all I have to do is to spend two to three hours each day writing 2-4 paragraphs.(简单来说,把一篇论文想成20-30个段落,不要被“写完9000字的英文论文”这个大目标给吓到了而迟迟不肯动笔。相比,心里只需要想着“今天我只需要写2-4个段落,约600个字”就行。)


图片来源:pexels


Relatedly, having an outline helps me a lot. But sometimes it's hard to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write in advance, and even the best outline is subject to constant modification. Still, the times I write mostly efficiently and effortlessly are without exceptions the times when I have a good outline in hand.(简单来说,有个提纲很重要。)


如何才能集中注意力呢?比较幸运的是,我一旦开始工作,就不会被手机、社交网络等东西分散注意力,我开的网页基本也只有google scholar。但是,我也有同事每天早上写作的时候,会用“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她在电脑上装了一个番茄计时器,让自己用倒计时的方式专心工作一段时间(比如25分钟),然后休息一次(比如5分钟),然后再专心工作,再休息……以此循环。“工作-休息”的组合重复7次,就专心工作差不多3个小时了!这是将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的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的一种方式,而且能让人劳逸结合,我觉得也值得借鉴。


分享了这么多心得,有人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我以前也是一个在“写还是不写”中挣扎的人(当然了,现在也挣扎)。但是在听了朋友的分享之后,我也尝试着慢慢把他们说的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比如,今年五月份时,我有篇论文要着急写出来。所以,我就规定自己每天写900个字。为了监督自己,我在论文的word文档里的第一页,记录每天关文档之前的字数总数。同时,我也会把论文分成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1,2,3等)、data、sample、variables、methods、descriptive results、multivariate results、discussion这些定量论文里常见的板块,然后每天写之前,在心里想好,要写什么部分,写多少。我现在打开当时的文档,上面还有我7天写了6561个(英文)字的每日记录。当时每天看着字数在增长,真的很有成就感。


将每天写作变成生活习惯是很难的,这其中的过程可能需要数年的日积月累和自我约束。每个人的习惯也不一样,所以,只有在不断的摸索总结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是,等到灵感来了,才坐下来写,肯定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写论文的过程是枯燥和艰难的。在这里,我想继续分享一段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写的话:


“说到底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但写小说基本上是一项非常‘慢节奏’的活计,几乎找不出潇洒的要素。独自一人困守屋内,‘这也不对,那也不行’,一个劲地寻词觅句,枯坐案前绞尽脑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总算让某句话的文意更加贴切了,然而既不会有谁报以掌声,也不会有谁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膀,夸赞一声‘干得好’,只能自己一个人心满意足地‘嗯嗯’颔首罢了。成书之日,这个世上可能都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贴切的句子。写小说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活计,无比耗时费工,无比琐碎郁闷。”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写作?


在这里,我想引用严耕望在《治史三书》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写作事实上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研究阶段。不写作为文,根本就未完成研究功夫,学问也未成熟……写作是最精细的阅读,最严密的思考,也是问题研究进程中最严肃的最后阶段,非写作成文,不能视为研究终结。”


P.S. 其实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不仅提到了写初稿,还提到了如何改小说。我觉得对写学术论文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大家觉得今天的文章对你有所启发,那么就点个赞吧!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人多,我们下次再分享“都说好论文是改出来的,那么究竟该怎么改论文?”


钱岳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她的更多文章:

学人说|飞上枝头真的就变凤凰吗?

母亲节特献|职场妈妈 VS 全职妈妈,谁更容易得抑郁症?

学人说|“让男朋友来家里过夜吧!”:家长如何与孩子谈性?

学人说|关于如何相遇另一半:How I meet your mother

学人说|每逢佳节被逼婚,我们怎么办? 


权威、严谨、客观

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

情感婚姻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