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心灵,传递温暖——文運老师谈慈善的价值
导读:
1.冷漠、隔阂、缺乏信任,是比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危害更大、更难解决的社会问题。
2.利用财富转移过程,促进人与人之间在心灵上的交流、让人们感受到心灵上的温暖,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3.在慈善活动中,传递心灵的力量和温暖,才能持久有效地从根本上帮助不幸的人们走出困境。
按:2013年9月,文運老师应邀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朋友们交流传统文化学习心得,谈及对慈善价值的看法,现摘发如下:
现在,我们对于慈善理念和精神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经常把慈善误解为就是捐了多少钱。
如果我们仅仅把慈善看成以富济贫,慈善的意义就比较有限——对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平衡贫富差距来说,慈善只是配角,政府才是主角。虽然如此,在以富济贫的过程中,慈善有一种作用却是政府难以替代的——沟通心灵、传递温暖。
我们可以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例来说明一下。所谓的财政转移支付,简单地说,就是把经济较发达地区上缴中央的税收中的一部分钱拨给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相当一部分会被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扶贫开发等事业。目前来看,每年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金额要远大于社会慈善捐助金额。
当经济较发达地区某人纳税的时候,其所纳税中的某一部分钱的最终用途可能是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某个家庭的孩子交了学费,看起来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善行。然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们在纳税时很少会把自己和这样一件善行联系在一起,更关心的还是税负轻重问题。同样的道理,当经济欠发达地区某个家庭的孩子因财政转移支付所带来的学费补助或减免而能够上学时,也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钱其实来源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纳税人,不容易生起感恩之心。
也就是说,财政转移支付对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平衡贫富差距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够让参与各方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感到心灵上的温暖。而对于当下的社会来说,冷漠、隔阂、缺乏信任,是比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危害更大、更难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此,利用财富转移过程,促进人与人之间在心灵上的交流、让人们感受到心灵上的温暖,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这正是慈善事业的独特价值所在。
同样是以富济贫,与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不同,慈善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包括捐助者和受助者,都能看得见、感受得到这个过程。这就是沟通心灵、传递温暖的好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慈善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更应当是心灵的力量。
慈善活动的救助对象,比如贫困户等,为什么很不幸?首先是外在条件可能比较恶劣,或者是地处偏僻、灾害多发,或者是身染重病、因病致贫,等等。然而,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在同样恶劣的外在条件下,有人被困难彻底打垮了,有人过得还好,还有人如同孟子所说的那样“生于忧患”、愈挫愈奋。
也就是说,外在条件的恶劣只是不幸的外缘,内心的乏力、无知等负面状态才是不幸的内因。因此,我们如果只是给救助对象一些钱,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对方的外在困难,但是并不能解除其内心的负面状态。等到这些钱用完之后,内心的负面状态与外在的恶劣条件一结合,就非常容易重复原来的不幸,有的人甚至会更加懒惰或自暴自弃,这是让人极为遗憾和难过的。
2008年,我曾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工作,遇到过这样一种让人五味杂陈的现象:开车拉着救灾物资进入灾区之后,没人卸车,请一旁闲聊的灾民帮忙,还要为工钱而讨价还价。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普遍,其中也有某些救灾物资过剩或不对路的问题,同时,也的确反映出一些灾民存在自私、冷漠等负面心态。
因此,在慈善活动中,传递心灵的力量和温暖,才能持久有效地从根本上帮助不幸的人们走出困境。对从事慈善事业的朋友来说,要给别人传递心灵的力量和温暖,首先自己要有真实的体会,这就需要有文化支撑,这也就是我们学习文化经典的价值所在。
【本文版权属于文運老师。欢迎转载、引用,敬请注明作者、出处。】
文運老师简介
文運老师,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注重学习借鉴前人智慧,启发解决当下问题,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独到的体会与阐发;倡导“明德共学”经典共读,提出了“探索根本规律,发现内心世界;追求无限价值,担当天下道义”的学习宗旨和“回归文化经典,共享前人智慧;塑造共同语境,促进相互信任”的共读理念。
欢迎加入“明德共学”微信群学习
文運老师现已辞去公职,闭门读书,一般情况下,不外出,不会客。应同学们之请,老师通过微信群,继续带领大家学习。
对于微信群学习,文運老师说:
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系统化学习
把握冲动型热情,成就持续型事业
因此,微信群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听课。每天发布老师的讲课、读书或答疑音频5分钟。
2.讨论。参与者根据职业、学历、年龄、意愿等因素,组成不同讨论群。
3.践行。参与者每周对照所学的道理,检视、分享自己的言行得失。
报名条件:不需要交纳费用,但需要认真参与。
报名参与微信群学习的朋友,请联系“明德共学值班员”(微信号:mdgxzby):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过往文章链接:
不推崇也不惧怕,胜负根本在民心 ——文運老师谈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看法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